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经济道德层次论

作 者: 朱有志
导 师: 唐凯麟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经济发展道德 经济运行道德 经济交往道德 利群 互利 利他 经济道德层次论
分类号: B82-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40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既成的话语系统缺乏应有的解析力和规导力时,理论的现状就呼唤理论工作者进行新的探索,提出新的观念,以解析新的现象和规导新的行为。 在波涛汹涌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如火如荼的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曾几何时,当听到有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道德“攻讦”而我们又只能施以单纯的政治“说服”时,我们深感内疚;当看到主流意识形态与特殊经济力量在形式上处于“矛盾”之中而人们却不知何时该“大胆谋利”、何时当“无私奉献”时,我们自觉困惑……而当我们重温恩格斯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时,我们又理性地意识到自己的神圣职责! 是的,当人们在变化着的经济现实中遇到无法回避的“形而下”的问题时,作为理论工作者为什么不能给予基于经济之本而又超乎经济之上、游乎经济之外而又归于经济之中的“形而上”的解说呢?当见到“道德语言的混乱,不仅导致理论上的混乱,而且也会导致不必要的实践中的困惑”时,作为道德理论的学人,我们从自己所处的变化了的“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又获得了什么样的变化了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呢?! 出于这种理论上的冲动,本文试图构建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相对应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道德观念系统,并分别命之为“经济发展道德”、“经济运行道德”、和“经济交往道德”,统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层次论”,简称为“经济道德层次论”。其图式如下: 从图式中可见一一 (一)本文以经济活动层次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三个概念:经济发展道德、经济运行道德、经济交往道德。 提出这三个概念的目的在于“构筑”、“拓宽”、“界定”相应的道德思维空间,为道德思维和道德判断的准确性、清晰性提供理论“网眼”。 (二)与这三个概念相对应,本文提炼了三条原则:利群互利利他。 本文提出上述三个概念和经济活动中的三条原则,包含着如下理论预期: 首先,能够为规范社会主义经济道德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这里说的思路是指理论构建的思路。上述图式中的“原则”不是原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的简单重复,而是以“经济”这一特殊领域中具有特色的“利”作为理论思维的切入点和理论红线串起“利群”、“互利”、“利他”三个“纽结”,且这三个“纽结”中都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内核,贯穿着集体主义精神,这既是对优良传统道德的继承,更是在“经济”这一特殊领域中的具体化。 其次,对三条原则在经济活动不同层次中的地位和涵义作出明确的定位和确定的规定。本文充分肯定了“利群”在经济决策领域道德活动中的首要地位;“互利”在经济运行领域道德活动中的合法地位;“利他”在经济交往领域道德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在此墓础上阐述了诸如“互利”既不是为个人利益而相“互”串通以共取公利的“利”私;也不是违反市场经济运行通则的“互”谋“利”益;更不是权钱交易的“互”相“利”用。正因为思路、规定即内涵是新的,这就使一般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互利”规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了新的道德意蕴,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和市场经济的互利互惠的运行“通则”在“新的内涵”的理论天地里得到了有机地统一。 (三)以三条新原则为依据,构筑了十二条新准则。从上述“图式”中可以看出,十二条“准则”是三个“原则”的逻辑展开,或者说是三个“原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表征。本文认为,应该将经济活动的要求提升为经济道德准则,如将经济发展活动中的“效率兼顾公平”的决策要求提升为经济道德准则;将一般道德规则注入经济道德的意蕴,如肯定“公平竞争”的经济道德意义;将经济行为的外在要求转化为经济道德主体的内在需求。各项准则均是如此。之所以作出如此的思考,是本文认为经济活动中“必然”和“应然”本质上是应该而且可以统一的。 本文还认为,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层次论时需注重: 一2一 (一)理论墓础的现实性。理论研究最忌囿于书斋的无病呻吟和脱离现实的搔首弄姿。本文研究起因于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观念的陈旧、标准的紊乱、结论的矛盾和思想的困惑”的生活现实,以及时下学界多有“呼唤”少有“建设”、勤于“呐喊”而疏于“构筑”的理论现实。 (二)理论成果的新颖性。“理论”没有创新,就没有立足之地。在本文理论框架的建构中,概念的独立提出、原则的特殊规定、准则的恰适提炼等都在理论研究的创新上试图作出自己的尝试。 (三)理论研究的继承性。本文在谈及“互利”的具体原则时不偏离“集体主义”的根本原则;论“互利”的内在要求则吸取了唐凯麟教授关于马克思论“人一社会一经济”关系的研究成果;述经济道德的具体准则沿用了温克勤教授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最佳的管理道德”研究技术。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中英文)  10-20
第一章 经济道德层次论: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理性需求  20-44
  第一节 现实的矛盾  21-29
    一、 源于新体制与旧思想间矛盾的转轨失序  21-24
    二、 据于新规则与旧行为间矛盾的道德失范  24-26
    三、 因于新需求与旧习惯间矛盾的心理失衡  26-29
  第二节 理论的困惑  29-35
    一、 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滞后  30-32
    二、 理论的生发与规定的迥导  32-35
  第三节 视角的转换  35-44
    一、 提出经济道德“层次论”的理论背景  36-37
    二、 划分经济道德“层次论”的现实基础  37-39
    三、 构建经济道德“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39-42
    四、 确认经济道德“层次论”的双重意义  42-44
第二章 经济发展道德: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内在契合  44-55
  第一节 经济发展道德及其基本特征  45-46
    一、 经济发展道德的基本内涵  45
    二、 经济发展道德的基本特征  45-46
  第二节 经济发展道德建构的依据  46-49
    一、 客观依据--经济发展活动的内在要求  46-47
    二、 现实依据--澄清经济发展活动中道德标准的模糊认识  47-48
    三、 理论依据--经济发展与道德生发的互动关系  48-49
  第三节 经济发展道德的价值蕴含  49-55
    一、 对经济发展决策的道德认同  49-51
    二、 对经济发展行为的道德规范  51-52
    三、 对经济发展活动非规范行为的道德鞭挞  52
    四、 对经济发展单向度价值取向的道德审视  52-55
第三章 利群:经济发展道德的基本原则  55-69
  第一节 利群是经济发展道德的基本原则  55-57
    一、 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活动在道德上的特殊要求  55-56
    二、 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在经济发展领域中的具体要求  56-57
    三、 表达了人类生存和发展对经济发展活动的根本要求  57
  第二节 利群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57-62
    一、 利群的基本内涵  58-61
    二、 利群的基本特征  61-62
  第三节 利群原则与功利主义  62-66
    一、 传统的功利主义  62-64
    二、 社会主义的功利主义  64-65
    三、 利群原则与社会主义功利主义的一致性  65-66
  第四节 利群原则与集体主义  66-69
    一、 “虚构的集体主义”  66-67
    二、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67
    三、 利群原则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一致性  67-69
第四章 经济发展道德的基本规范  69-84
  第一节 确立经济发展道德基本规范的根据  69-71
    一、 源于经济发展活动的本质关系及其要求  69-70
    二、 因于经济发展道德“利群”原则及其要求  70
    三、 据于经济发展活动的规则及其要求  70-71
  第二节 效益结合速度  71-74
    一、 效益结合速度是经济发展的理想追求  71-72
    二、 效益结合速度的基本道德要求  72-74
  第三节 效率兼顾公平  74-77
    一、 效率兼顾公平是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74-76
    二、 效率兼顾公平的基本道德要求  76-77
  第四节 局部协从全局  77-80
    一、 局部协从全局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77-79
    二、 局部协从全局的基本道德要求  79-80
  第五节 目前虑及长远  80-84
    一、 目前虑及长远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80-82
    二、 目前虑及长远的基本道德要求  82-84
第五章 经济运行道德:经济运行与道德的深层耦合  84-93
  第一节 经济运行道德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84-85
    一、 经济运行道德的基本内涵  84
    二、 经济运行道德的基本特征  84-85
  第二节 经济运行道德建构的依据  85-88
    一、 市场经济规则的滞后:建构经济运行道德的客观需要  86
    二、 平等交换原则的滥用:建构经济运行道德的现实要求  86-87
    三、 主体二重性的作用:建构经济运行道德的理论依据  87-88
  第三节 建构经济运行道德的价值意蕴  88-93
    一、 对正当“谋利”的充分肯定  89
    二、 对经济秩序的有效规范  89-91
    三、 对合作效益的切实保证  91-93
第六章 互利:经济运行道德的基本原则  93-108
  第一节 互利”的萌生和发展  93-95
    一、 互利观念的萌生  93-94
    二、 互利思想的发展  94-95
  第二节 “互利”的内涵和特征  95-101
    一、 互利的内涵  95-99
    二、 互利的特征  99-101
  第三节 “互利”的辨正与依循  101-108
    一、 互利与等价交换  101-103
    二、 互利与合理利己主义  103-105
    三、 互利与集体主义原则的一致性  105-108
第七章 经济运行道德的基本规范  108-122
  第一节 确立经济运行道德基本规范的依据  108-109
    一、 基于市场经济运行活动中的基本道德关系和要求  108
    二、 因于经济运行道德的基本原则  108
    三、 据于大多数经济运行道德主体的觉悟水平  108-109
  第二节 勤劳俭朴  109-113
    一、 确立勤劳俭朴的依据  109
    二、 勤劳俭朴的内涵和要求  109-113
  第三节 、 公平竞争  113-116
    一、 确立公平竞争的依据  113
    二、 公平竞争的内涵和要求  113-116
  第四节 循章协作  116-119
    一、 确立循章协作的依据  116-117
    二、 循章协作的内涵和要求  117-119
  第五节 诚实守信  119-122
    一、 确立诚实守信的依据  119
    二、 诚实守信的内涵和要求  119-122
第八章 经济交往道德:经济交往与道德的有机融合  122-130
  第一节 经济交往道德及其基本特征  122-124
    一、 经济交往道德的基本内涵  122-123
    二、 经济交往道德的基本特征  123-124
  第二节 经济交往道德建构的依据  124-127
    一、 混乱的道德标准:建构经济交往道德的现实原由  124-125
    二、 多重的事物属性:建构经济交往道德的理论依据  125-126
    三、 良好的社会风尚:建构经济交往道德的客观需求  126-127
  第三节 建构经济交往道德的价值蕴含  127-130
    一、 对经济交往活动的规范  127-128
    二、 对商品意识泛化的匡正  128-129
    三、 对交往主体人格的提升  129-130
第九章 利他:经济交往道德的基本原则  130-141
  第一节 “利他”的源流论略  130-134
    一、 中国传统的利他思想  130-131
    二、 资产阶级的利他主义  131-133
    三、 集体主义的利他行为  133-134
  第二节 “利他”的思想考辨  134-138
    一、 利他原则与“合理利己”  134-136
    二、 利他原则与利他主义  136-138
  第三节 “利他”的实践解析  138-141
    一、 层次的差别  138-139
    二、 领域的区分  139-140
    三、 时空的阈限  140-141
第十章 经济交往道德的基本规范  141-152
  第一节 确立经济交往道德基本规范的依据  141-143
    一、 因于经济交往道德的基本原则  141-142
    二、 源于经济交往活动的行为失范  142
    三、 据于经济交往活动的价值导向  142-143
  第二节 克己奉人  143-146
    一、 确立克己奉人的依据  143-144
    二、 克己奉人的内涵和要求  144-146
  第三节 扶贫济弱  146-147
    一、 确立扶贫济弱的依据  146
    二、 扶贫济弱的内涵和要求  146-147
  第四节 解危助困  147-149
    一、 确立解危助困的依据  147-148
    二、 解危助困的内涵和要求  148-149
  第五节 敬老爱幼  149-152
    一、 确立敬老爱幼的依据  149-150
    二、 敬老爱幼的内涵和要求  150-152
主要参考文献  152-157
后记  157-159

相似论文

  1. 从传媒企业融资上市看—文化传播与资本的变奏,F832.5
  2. 营造互利多赢的(防点击欺诈)广告联盟,F713.8
  3. 基于鸟群生物特性的逃避攻击行为仿真研究,Q958
  4. 7-9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B844.1
  5. 中国海外并购法律制度研究,D922.29
  6. 多目标博弈的ε-平衡分析,O177.91
  7. 许地山作品的佛学人文精神,I206.6
  8.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中乔治·爱略特和谐意识的体现,I561.074
  9. 我国境外开发利用木材资源研究,F426.88
  10. 基于知识工作结构化的知识共享实证研究,F224
  11. 论丰子恺的散文创作特色,I207.6
  12. 群体选择中的利己与利他问题初探,B82
  13. “公司社会责任”之权利品质及践行,D922.291.91
  14. 我国慈善私益募捐法律纠纷的解决路径探析,D922.182.1
  15. 利己与利他的人学思考,B821
  16. 从《那目土个山的熊》看宫泽贤治的生命思想,I313.074
  17. 利他林调节正常成年人大脑对go/no-go任务的反应:fMRI研究,R749.94
  18. 利他性研究与环境伦理学,B82-058
  19. 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差异性研究及启示,B844.1
  20. 利他合同中受益第三人请求权研究,D923.6
  21. 利他主义视角下的城市志愿者参与动机研究,G812.1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