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差异性研究及启示

作 者: 杨恒
导 师: 郭力平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学前教育学
关键词: 分享 教养 利他性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 地域差异
分类号: B8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0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分享行为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共享资源的一种行为。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顺利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以儿童的分享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对西部农村独生子女、西部农村非独生子女、西部城市独生子女和东部城市独生子女分享行为的比较,以了解我国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并借由不同地域条件下儿童分享行为教养环境的考察,进一步思考社会文化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反思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选择,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走向及重构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借鉴Rochat,Dias和Guo等人(2009)的研究范式,通过层层递进的七个分享实验,设置1.糖豆数量可均分/不可均分,2.普通糖豆/特殊糖豆,3.儿童是待分配糖豆的接受者/非接受者,4.儿童是待分配糖豆的选择者/非选择者四种实验条件,考察了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同时,通过比较西部农村独生子女、西部农村非独生子女、西部城市独生子女和东部城市独生子女3岁、5岁儿章在前述四种特定条件下分享行为的利他表现,具体分析地域条件对儿章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5岁儿章分享行为的利他性显著高于3岁儿童,儿童的分享行为并无性别差异。2.不同教养环境对儿章分享行为的利他表现有不同影响。尤为突出的是,在糖豆数量可均分/不可均分,接受者/非接受者条件下,西部城市独生子女分享行为的利他性显著高于西部农村非独生子女。3.接受者/非接受者、选择者/非选择者对儿童分享行为有重要影响。非接受者条件和非选择者条件下,儿童的分享行为更具利他性。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分享行为差异最为显著的两个群体,即西部城市独生子女和西部农村非独生子女的教养环境及社会文化状况进行考察。通过家长和教师的访谈,考察家长和教师对培养儿童分享行为的认识,及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干预。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及有关背景文献资料分析,进一步分析儿童的教养环境、社会文化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极低的师幼比使农村幼儿教师无暇顾及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2.匮乏的游戏材料使农村儿童学会用“争抢”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3.城乡家庭物质充裕程度的差异使儿童赋予待分享糖豆不同价值。4.独生子女家长抓住契机,鼓励儿童分享,非独生子女家长要求儿童即时分享。5.独生子女的分享始于与他人分享,非独生子女的分享始于与亲兄弟姐妹分享,因而独生子女更熟悉实验情境。6.出于交往的需要,独生子女更需要分享,比较之下,非独生子女相对缺乏分享动机。上述研究结果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相关研究相比具有一定差异,反映了特定社会文化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的变迁对儿童发展的特定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需要优化特定教养环境下儿童的社会文化,以促进儿童良好社会性的发展。最后结合前两项研究结果,具体从家长、教师和社会三方面对如何培养西部农村非独生子女分享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图表目录  11-12
图表目录  12-13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3-27
  第一节 分享研究的历史回顾  14-21
  第二节 分享研究的新动向  21-24
  第三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  24-27
第二章 儿童分享行为差异性的实验研究  27-50
  第一节 前言  27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7-31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31-44
  第四节 讨论  44-49
  第五节 结论  49-50
第三章 儿童分享行为差异性表现的探因  50-69
  第一节 前言  50
  第二节 研究方法  50-52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52-66
  第四节 讨论  66-69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69-78
  第一节 儿童分享行为的整体特点  69-71
  第二节 城乡差异、家庭结构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共同影响  71-72
  第三节 农村非独生子女分享行为的培养建议  72-77
  第四节 研究展望  77-78
附录 1  78-79
附录 2  79-80
参考文献  80-86
致谢  86

相似论文

  1. 中学生人格特质、知觉父亲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G631
  2.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3. 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B844.5
  4. 青少年浪漫关系问卷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5. 家庭教养方式与医学生网络成瘾相关研究,G78
  6. 自尊、攻击、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G78
  7. 劳动教养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之思考,D926.8
  8. 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完善,D926.8
  9. 苏州星港学校培养学生现代教养的实践与研究,G631
  10. 单亲与完整家庭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G78
  11. 迁安市职业高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2. 家庭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意识与高中生异性交往行为的关系研究,B844.2
  13.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影响研究,B844.2
  14. 走向利益分享的知识产权,D923.4
  15. 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归因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G645.5
  16. 社交网络视频分享测量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P393.09
  17. 行政法视角下的劳动教养制度改革,D926.8
  18. 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间接侵权问题研究,D923.41
  19. 小学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B844.2
  20. 明清时期江西地区民间信仰的地域差异,K249
  21. 论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D926.8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