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 者: 徐霞
导 师: 季浏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自我表现 社会性体格焦虑 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 身体锻炼 人口学统计指标 身体自尊 自尊
分类号: G80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071次
引 用: 2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自我表现理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再度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在运动和锻炼心理学领域中,从自我表现角度考察身体锻炼行为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社会性体格焦虑作为测量在运动和锻炼情境下与体格有关的对自我表现关注的指标,近十多年来体育和心理学工作者对此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对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心理建构的争议仍然是困扰和影响研究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本研究以社会体格焦虑理论为研究背景,以探索性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心理建构模型,并进行了测量工具的编制和检验;而后通过预测设计和后果实验设计,对社会性体格焦虑与人口统计学、身体锻炼及自尊 的学位论文">身体自尊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整个研究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整个研究的问题和目的进行了阐述,并从总体上对研究进行了构想和设计,还讨论了研究方法上的一些特点。 第二部分为研究背景。作者分别对焦虑和社会性焦虑的概念、理论及测量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归纳和梳理,随后对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概念、理论和测量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第三部分主要对理论构想进行探索性和实证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量具社会性体格问卷的编制和检验。此部分内容共包括四项研究: 研究一对114名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以探索中国青年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心理建构。在理论分析和探索性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社会性体格焦虑模型的三维高阶模型。即社会体格焦虑作为二级因子,它包括对他人消极评价的担忧、对体格自我表现的不舒适感和对社会比较的不安三个一级因子。 研究二在开放式问卷结果形成的题库和已有问卷的基础上,作者编制了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并对175名大学生的预施测结果进行了四轮项目分析。 研究二主要通过对395名大学生的问卷施测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进行了构念效度的检验,并进行了内部一致性和再测信度的检验。结果表明,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研究四通过对2犯名大学生的施测,再次考察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的信、效度指标。结果表明,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作为测量中国青年社会体格焦虑水平的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实证数据与理论构想模型之间显示了较好的拟合性。该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这些研究结果说明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是个可靠而有效的测量中国青年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工具,可以在国内使用。 第四部分研究主要考察了382名女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与人口统计学及身体锻炼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自我报告的体重指数可以有效地预测社会性体格焦虑水平。社会性体格焦虑水平越高的女大学生体重指数也越大,她们对自己的体型越倾向于评价为偏胖,并且有更强烈的减肥意向。然而与无减肥意向的学生相比,有减肥意向的学生并没有更大的运动量。体重满意度不能用来预测社会性体格焦虑。(2)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可用以作为社会性体格焦虑的预测指标。与体重指数相比,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对社会性体格焦虑的预测作用更大,其表现为选择控制体重和塑造形体为锻炼原因的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水平更高。(3)社会性体格焦虑与锻炼行为和喜好问卷各条目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社会性体格焦虑具有明显的自我表现特征。社会性体格焦虑越高的女大学生越不喜欢穿紧身运动服上课,更不喜欢与别人一块上课及老师的个别指导,也更害怕与同伴的比较结果,同时,她们更担心他人的消极评价及出现在公众场合。与西方研究结果相比发现,中国女大学生在锻炼情境中更倾向于通过被动地自我表现以获得他人的良好印象。(4)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自尊对身体活动等级水平的预测作用显著但贡献量并不大,同时,身体自我价值感在这两条预测途径中的中介作用显著但贡献量不大。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自我表现理论有助人们进一步充分地了解锻炼行为。本土化的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s PAs)在此类研究的应用结果也证明了该测量工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五部分研究考察了健美操和网球两种不同运动项目对36名体育系女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水平变化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网球专业训练组相比,实验后健美操专业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被试身体自尊的身体吸引力分领域中的自尊水平以及社会性体格焦虑水平。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健美操和网球专业训练组均有效地改善了被试在身体自尊分领域的身体素质、身体状况的自尊水平和主领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水平。这说明在保证了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的两种的运动项目均能有效改善被试的与身体状况、身体素质有关的身体自尊,但由于运动项目的专业和针对性的不同,两种运动项目在改善社会性体格焦虑及身体吸引力、运动技能方面的身体自尊水平上也不同。 第六部分对整个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社会性体格测量及其相关经验性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设想,

全文目录


目录  3-6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2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12-16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12-14
  2 研究构想和研究方法特点  14-16
第二部分 研究背景  16-44
  1 焦虑概述  16-21
    1.1 焦虑的概念  16-17
    1.2 焦虑的理论及测量  17-21
  2 社会性焦虑的概述  21-27
    2.1 社会性焦虑的概念  21-23
    2.2 社会性焦虑的理论  23-26
    2.3 社会性焦虑的测量  26-27
  3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概述  27-35
    3.1 社会性体格焦虑、体格的概念  27-29
    3.2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理论  29-31
    3.3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  31-35
  4 社会性体格焦虑与身体锻炼自尊 的学位论文">身体自尊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关系  35-44
    4.1 社会性体格焦虑与身体锻炼的关系  35-37
    4.2 社会性体格焦虑与身体自尊的关系  37-40
    4.3 社会性体格焦虑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关系  40-44
第三部分 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的编制和检验  44-58
  1 研究一: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心理建构  44-47
    1.1 研究目的  44
    1.2 研究方法  44
    1.3 研究结果和讨论  44-47
  2 研究二:问卷的编制和项目分析  47-49
    2.1 研究目的  47
    2.2 研究方法  47
    2.3 研究结果  47-49
  3 研究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9-54
    3.1 研究目的  49
    3.2 研究方法  49-52
    3.3 研究结果  52-54
  4 研究四: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和因素结构的再检验以及结构效度的检验  54-56
    4.1 研究目的  54
    4.2 研究方法  54-55
    4.3 研究结果  55-56
  5 总体讨论  56-57
  6 结论  57-58
第四部分 社会性体格焦虑、身体锻炼和身体自尊的关系  58-75
  1 研究目的  58-59
  2 研究方法  59-61
    2.1 被试  59
    2.2 研究工具  59-60
    2.3 程序  60-61
  3 研究结果  61-71
    3.1 测试工具的信度检验结果  61-62
    3.2 女大学生体重指数、身体满意度、自评体型、减肥意向基本情况及其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  62-65
    3.3 社会性体格焦虑与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之关系的结果分析  65-67
    3.4 社会性体格焦虑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和喜好之间关系的结果分析  67-69
    3.5 社会性体格焦虑、身体自尊和自尊对体育活动等级预测作用的结果分析  69-71
  4 讨论  71-74
  5 结论  74-75
第五部分 不同运动项目对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  75-80
  1 研究目的  75-76
  2 研究方法  76-77
    2.1 被试  76
    2.2 工具  76
    2.3 程序  76-77
  3 结果分析  77-78
  4 讨论  78-79
  5 结论  79-80
第六部分 研究总结、问题与展望  80-84
  1 总结  80-81
  2 问题  81-82
  3 展望  82-84
参考文献  84-99
附录1  99-100
附录2  100-102
附录3  102-103
附录4  103-105
附录5  105-106
附录6  106-109
附录7  109-110
附录8  110-111
附录9  111-113
附录10  113-114
附录11  114

相似论文

  1.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2.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3.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4. 自尊类型、自我框架对风险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B849
  5. 惩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及心理干预策略探索,B844.2
  6. 中专生复原力的相关研究及干预实验,B844.2
  7. 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B844.1
  8. 锻炼坚持性对大、中学生身体自尊及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G633.96
  9. 自尊、攻击、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G78
  10. 身体锻炼干预对民办学校留守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及体育兴趣培养实验研究,G804.49
  11.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虚拟社区使用偏好的调节作用,B841
  12. 关于《山月记》的“欠缺”问题,I313.074
  13. 高中生身体锻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B844.2
  14. 大学生在网络舆论心理中的认知失调研究,G206
  15. 面子威胁对消费者品牌标识偏好影响研究,F224
  16. 自我结构和自尊对大学生社会比较结果的影响,B841
  17. 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B844.2
  18. 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9.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B844.2
  20. 低自尊者对人际评价信息的注意偏向,B842.3
  21. 老年人身体锻炼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B84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锻炼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