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肠癌高危人群临床信息挖掘与组织微阵列研究

作 者: 但汉雷
导 师: 张亚历;周殿元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专 业: 内科学消化系疾病
关键词: Colorectal carcinoma high-risk population clinical information data mining tissue microarray molecular pathology risk factors mass screen colonoscopy
分类号: R735.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和目的 大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高危人群(high-risk population)是指在各种危险因素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癌前改变并使发生CRC危险性增高的个体(high-risk individual)所组成的特定群体,是CRC早期防治研究的重点。然而,由于受研究对象特殊性和传统研究技术与方法学的限制,有关CRC高危人群研究并没有得到很好开展,对CRC高危人群的研究资料来源十分有限,大样本人群研究比较少见,对CRC高危人群的临床病理特征知之甚少,如何从自然人群中科学有效地检出CRC高危人群一直是没有很好解决的难点;另一方面,传统的分子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难以满足CRC高危人群大样本宏观生物学研究的客观要求,多数大肠肿瘤相关基因和肿瘤标志物没有在CRC高危人群中进行系统的表达谱研究,至今没有找到理想的CRC高危人群分子筛检和诊断标志物,如何对CRC高危人群进行科学的普查和危险性评价与预测也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是:(1)针对CRC高危人群研究在大量病例资料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的随意性大、效率低、准确性差和不便于精确的量化和智能化处理等的问题,应用现代信息科学和生物芯片理论与技术,建立大量采集和分析CRC高危人群病例资料的新方法;(2)应用所建立的大量病例信息采集和分析新方法,研究CRC高危人群临床病理特征、检出策略及其对CRC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对此方法进行应用评价;(3)建立一种制作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的新方法,克服现有组织芯片技术存在的缺陷,并用于研究肿瘤相关分子在CRC高危人群的表达谱,为CRC高危人群的早期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 方法 (1)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现代医学信息编码与信息挖掘理论,研究CRC高危人群临床病例信息特点,建立一种科学、快捷、准确的CRC高危人群病例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编制相应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并进行应用评价。(2)应用所建立的CRC高危人群临床病例信息科学采集与处理方法,对现场普查、体检复查和因症就诊三种不同来源的结肠镜受检人群进行成组资料的人群对照研究,分析比较三组受检人群年龄、性别构成特点以及对CRC癌前病变和CRC的检出情况、病理组织类型和分布特点,并对现有CRC及其高危人群结肠镜检查策略进行分析评价。(3)针对现有组织微阵列(ti ssue micro别汀ay, TMA)技术存在的缺陷,对其制作方法和过程进行改进,建立一种简便实用、技术精度高、费用低廉的TMA制作新方法,并用于CRC高危人群肿瘤相关分子表达谱的研究。 结果(l)提出了病历记录要素(case record elemeni)概念并对CRC高危病例临床信息进行了要素化、标准化处理。(2)编制了一种记录要素与数据库联动(record elemeni一da1Labase hnkage,REDL)的计算机病历信息处理系统(REDL系统)。(3)对REDL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试验,采集了本院1990一2000年记录完整的大肠肿瘤内镜活检病例资料2627份,计算机试验表明,其信息要素项目可以方便进行数据转换和直接统计分析。(4) REDL系统应用质量和效果评价,单病历平均录入时间明显快于认勺rd文档病历,平均占用内存容量、录入文字错误率、病历漏项率明显低于Wbrd文档病历,并能够在完成电子病历同时,自动进行病例信息数据采集。 (5)利用REDL系统,分析研究1 990至1 994期间同期接受南方医院结肠镜现场普查人群(普查组)、因出现症状体征或其他疾病到本院就诊并行结肠镜检查的就诊人群(就诊组)和接受结肠镜定期体检复查人群(体检组)的临床、病理和内镜检查资料。(6)成组资料人群对照研究发现,就诊组对各种大肠病变的检出率皆高于普查组和体检组,提示重视就诊人群结肠镜检查工作仍然十分重要:而对高危CRN的检出率体检组高于普查组(2.11%和0.33%,尸二a口00)。(7)统计分析三组检出病例年龄分布特征差异显著(K一52=2.407,P=a口口0);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CRN最主要危险因素,其次是病变不典型增生分级、数量和大小,而性别和病变部位与CRN的关联性不大。这些研究结果,与目前公认的CRN高危因素十分吻合,证明了REDL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8)建立了一种简洁实用、技术精度高的组织微阵列制作新方法。新方法在仪器设备、定位方法、取样点样针及其操作过程、芯片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技术革新。(9)首次提出了“体视镜一取样针 一2-共轴定位法”,解决了Kononen法移动平台目测定位存在的取样定位繁琐和精确度低的问题。(10)首次提出和设计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的TMA取样点样针,可避免现有TMA取样点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标本微细残留和相互污染问题。(11)将定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用于TMA结果分析,促进了TMA分析的数字化。(12)应用所建立的TMA新方法,初步研究了正常大肠勃膜、癌前病变和癌变组织中肿瘤相关分子的表达谱,结果表明,CEA、P53、APC、PCNA、CD34以及BCL一2等蛋白或基因在上述组织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量上的不同,并且与组?

全文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6-7
中文摘要  7-10
英文摘要  10-15
前言  15-19
第一部分 大肠癌高危人群临床病例信息科学采集与挖掘方法研究  19-28
  材料与方法  19-21
    一、 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硬件  19
    二、 病例资料来源  19-20
    三、 病例信息特征分析及其要素化和标准化  20
    四、 专用电子病历设计与编制  20
    五、 病例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编制  20-21
    六、 软件工程与应用评价  21
    七、 数据录入、转换与分析试验  21
  结果  21-25
    一、 病历信息要素提炼与分析结果  21-22
    二、 记录要素与数据库联动病例信息处理系统的建立  22-23
    三、 病例信息数据库的数据采集与转换结果  23-25
    四、 系统应用评价结果  25
  讨论  25-27
  小结  27-28
第二部分 大肠癌高危人群临床病理特征与检出策略和高危因素研究  28-41
  料与方法  28-31
    一、 研究设计与技术路线  28-29
    二、 资料收集与整理  29
    三、 结肠镜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标准  29-30
    四、 人群纳入标准与分组  30
    五、 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  30-31
  结果  31-37
    一、 三组受检人群年龄、性别构成和检出情况比较结果  31-33
    二、 三组受检人群结肠镜检出CRN的年龄分布特征  33-34
    三、 检出病变组织类型与年龄的关系  34-35
    四、 检出病变数量、分期与年龄的关系  35-36
    五、 CRN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36-37
  讨论  37-40
    一、 不同人群结肠镜检查的意义  37-38
    二、 高危因素研究与高危人群的筛查  38-39
    三、 青年人CRN的筛查问题  39-40
  小结  40-41
第三部分 大肠癌高危人群肿瘤相关分子表达谱组织微阵列研究  41-59
  材料与方法  41-48
    一、 研究方法与技术设计  41-42
    二、 器材和物品  42
    三、 组织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检测试剂  42-44
    四、 组织标本的获取  44
    五、 石蜡组织阵列的制作  44-45
    六、 切片、辅片与HE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检测  45-47
    七、 计算机图形扫描与数据分析  47-48
  结果  48-55
    一、 一种组织微阵列新技术的建立  48-52
    二、 基于TMA的IHC定量分析方法  52-53
    三、 CRC高危人群肿瘤相关分子表达谱的初步研究结果  53-55
  讨论  55-58
    一、 TMA与其他生物芯片技术的比较  55-56
    二、 TMA新方法的技术特点  56-57
    三、 CRC高危人群肿瘤相关分子表达谱研究的意义  57-58
  小结  58-59
全文总结  59-60
附: 组织芯片制作流程示意图  60-61
参考文献  61-67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撰写的论文  67-71
致谢  71-72

相似论文

  1. A Method of Classification and Association Rules Obtaining,TP311.13
  2.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R542.22
  3. 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TP399
  4. 大肠癌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的临床实验研究,R735.34
  5. 基于Oracle Data Mining API的数据挖掘实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TP311.13
  6. 基于密度的分布式聚类算法研究,TP301.6
  7. 航空发动机监控中的现代智能技术研究,TP277
  8. 基于概念格的关联规则挖掘,TP311.131
  9. 婴儿痉挛的预后分析及妥泰单药治疗疗效观察,R742.1
  10. SPECT肺灌注显像指导食管癌放疗计划对肺功能保护价值的研究,R735.1
  11. CADPE抗肿瘤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735.2
  12.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13.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14. 蜂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R735.7
  15. MCFP对肝癌细胞生物行为学影响初步研究,R735.7
  16. WWOX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R735.8
  17.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毒副作用的深化研究,R735
  18.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诱导Eca-109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R735.1
  19. PRL-3和p2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5.2
  20.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线粒体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R735.35
  21.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食管癌和胆管癌诊断的临床评价,R735.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消化系肿瘤 > 肠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