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测度分析及政策研究

作 者: 罗汉武
导 师: 齐二石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能源 经济 环境 协调发展 测度研究
分类号: F205;F1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5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中国政府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的具体目标,这是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遗憾的是,但从几年的效果来看,上述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目标未能实现。这反映了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尚未建立有效的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体制。而这一机制是中国在保持良好经济发展态势的同时实现能源和环境目标的重要保障。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的不完善并非中国所独有的发展难题,而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不过,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该问题在中国表现得更加突出。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系统工程、计量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尝试着综合运用多种定量方法,系统地、全面地对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对于中国能源经济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必要的补充,对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以及影响因素的准确评价,为制定中国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基本依据,对于实现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缓解环境压力,实现小康社会及现代化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于各省市的能源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以上理论,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提出煤炭峰值理论及在河南省的实际应用,运用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Gaussian曲线模型对河南煤炭产量的峰值进行预测,根据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预测出的煤炭产量峰值,并结合前文对煤炭消费需求的预测,估算出煤炭的净输入趋势,这对河南省的自身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将对全国的煤炭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2、通过引入外部成本的概念,试图从环境、人力资本等角度更加全面的考察各种不同的能源运输方式的成本,考虑送受端发电外部成本差异及输送中能源损耗因素,在经济成本和外部成本基础上得到各种输送方式的社会总成本,得出未来应该兴建从火电和水电送端分别向河南修建输电线路的结论。3、为了更好的度量能源价格上涨,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我们构建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计算出这些能源价格上涨对其他商品成本产生的影响,进而计算出对一系列商品价格产生的连锁反应,并能模拟出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10
第一章 绪论  10-23
  1.1 引言  10
  1.2 能源现状  10-14
    1.2.1 全球能源现状  10-12
    1.2.2 中国能源现状  12-14
  1.3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4-15
    1.3.1 问题的提出  14-15
    1.3.2 选题的意义  15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9
    1.4.1 能源与经济环境系统的研究综述  15-16
    1.4.2 能源与经济、环境系统的模型方法研究  16-18
    1.4.3 能源与经济、环境系统的相关评价研究  18-19
  1.5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9-20
    1.5.1 研究目标  19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9-20
  1.6 论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创新点  20-23
    1.6.1 研究框架  20-21
    1.6.2 主要创新点  21-23
第二章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性研究  23-57
  2.1 研究综述  23-25
  2.2 经济增长预测  25-29
    2.2.1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26-27
    2.2.2 经济增长的未来展望  27-29
  2.3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 检验  29-33
    2.3.1 协整理论  29-30
    2.3.2 Grange 检验  30-33
  2.4 实证研究--以河南为例  33-39
    2.4.1 变量选择  33-35
    2.4.2 模型及数据  35
    2.4.3 计量分析  35-39
    2.4.4 结论  39
  2.5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状态空间模型  39-57
    2.5.1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状态空间模型  40-44
    2.5.2 基于马尔科夫的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和分析  44-51
    2.5.3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实证研究—以河南为例  51-57
第三章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  57-92
  3.1 能源结构概述  57-60
    3.1.1 现状  57-58
    3.1.2 面临的问题  58-60
  3.2 煤炭资源  60-68
    3.2.1 煤炭资源的储备  60-61
    3.2.2 煤炭资源的分布  61-68
  3.3 其他能源资源  68-75
    3.3.1 油气资源  68-71
    3.3.2 水能资源  71-74
    3.3.3 核能资源  74-75
  3.4 能源结构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75-80
    3.4.1 模型的建立  76-77
    3.4.2 动力学分析  77-80
  3.5 煤炭消费的环境影响  80-89
    3.5.1 煤炭消费带来环境影响概述  80-82
    3.5.2 能源消费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  82-84
    3.5.3 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  84-85
    3.5.4 二氧化碳排放库兹涅兹曲线的国际比较  85-86
    3.5.5 二氧化碳排放预测和分析  86-89
  3.6 环境成本的地区差异研究—以河南为例  89-92
第四章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  92-108
  4.1 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92-94
    4.1.1 经济增长极限的研究  92-93
    4.1.2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条件的研究  93-94
  4.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在河南的实证研究  94-98
    4.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方程  95-97
    4.2.2 回归和拟合---以河南为例  97-98
  4.3 环境影响经济的价值研究  98-103
    4.3.1 环境影响经济价值的量化方法  99-100
    4.3.2 省区环境影响经济价值评估  100-103
  4.4 国际二氧化碳排放与努力  103-105
  4.5 面临的环境困境  105-108
第五章 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性测度研究  108-136
  5.1 协调发展的概念及含义  108
  5.2 不协调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108-112
    5.2.1 产权不明晰及公共性  109-110
    5.2.2 环境与资源外部性  110-111
    5.2.3 市场与价格机制的不完善  111-112
  5.3 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2-116
    5.3.1 指标体系设计的建立原则  112-113
    5.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113-114
    5.3.3 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  114-116
  5.4 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  116-120
    5.4.1 功效函数  116-117
    5.4.2 协调函数  117-118
    5.4.3 协调度  118-119
    5.4.4 协调度区间  119
    5.4.5 协调度等级  119-120
  5.5 协调性测度计算  120-124
    5.5.1 子系统要素间的协调计算  120-121
    5.5.2 两两子系统间协调性计算  121-122
    5.5.3 系统协调性计算  122-124
    5.5.4 系统协调发展趋势指数  124
  5.6 基于主成分和BP 神经网络的实证研究—以河南为例  124-129
    5.6.1 BP 神经网络  125
    5.6.2 模型和数据  125-126
    5.6.3 协调性的现状评价  126-129
  5.7 协调性状况的动态监测  129-133
  5.8 本章小结  133-136
第六章 能源与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  136-161
  6.1 煤炭峰值理论及实证研究  136-141
    6.1.1 煤炭产量峰值概念  136-137
    6.1.2 Logistic 增长曲线模型  137-138
    6.1.3 Gaussian 曲线模型  138-139
    6.1.4 基于河南的实证研究  139-140
    6.1.5 煤炭峰值敏感性分析  140-141
  6.2 能源运输方式的经济性计量分析  141-151
    6.2.1 各运输方式的经济成本计量  142-143
    6.2.2 能源运输的外部成本计量  143-145
    6.2.3 能源输送总成本计量  145
    6.2.4 目标函数设定  145-148
    6.2.5 模型求解算法  148
    6.2.6 计算结果与分析  148-151
  6.3 能源价格放松管制及财政政策优化  151-158
    6.3.1 我国能源价格的管制  152-155
    6.3.2 能源价格的上涨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  155-157
    6.3.3 能源财政补贴政策的优化  157-158
  6.4 可再生能源评估体系的构建  158-161
    6.4.1 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  158-159
    6.4.2 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社会效益  159
    6.4.3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建议  159-161
第七章 结论  161-163
  7.1 论文创新结论  161-162
  7.2 未来的研究展望  162-163
参考文献  163-174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174-175
致谢  175

相似论文

  1.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2.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3.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4.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5.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6.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7.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8.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9.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10.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据采集与高原适配技术探索研究,U469.7
  11.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12. 基于过程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研究,G434
  13.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14.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15.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6.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17.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18.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9.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20.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研究,X196
  21. 新华集团在电站DCS行业营销策略研究,F274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