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研究

作 者: 李庄
导 师: 高新民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民主党派 毕节试验区 创新
分类号: D6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7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于彰显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合法性,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制度形成以来,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在基层政治生活中也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如各民主党派中央与毕节试验区的合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多党合作在基层最具特色和成效最为显著的创新实践活动,引发了人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未来的发展取向,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新时期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正是通过对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二十多年的实践进行梳理和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要保持生机与活力、发挥优越性就要不断进行创新,尤其是实践创新。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方法和访谈的方法,同时,借鉴了结构功能理论和生态分析理论对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进行了全景式的研究。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又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理论分析,主要对多党合作制度创新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研究;第二部分强调实证研究,结合第一部分的理论分析,主要探讨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模式的形成,毕节试验区的创新以及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启示,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导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起、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并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选择毕节试验区为例来研究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实践中的创新,关键在于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验丰富,但在理论层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一章集中分析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基本理论。首先,论述了多党合作的理论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和文化基础,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提供依据。其次,以制度的划分和连接方式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具体制度、运行机制、制度要素和连接方式的创新。最后,分析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动因和原则。第二章梳理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模式的构建。首先,简要分析了毕节试验区建立的历史背景,最大的根源在于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其次,论述了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模式的形成背景、过程以及各民主党派在毕节试验区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论述了多党合作促进毕节试验区主题的完善。最后,着重分析了毕节试验区建立的重大意义,毕节试验区是科学发展的超前探索、多党合作的有效示范、和谐社会的初步孕育、生态文明建设的较早实践。第三章全面分析了多党合作在毕节试验区的创新实践。主要在六个方面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即合作内涵的丰富;制度功能的完善;合作途径的拓展;具体制度的创新;合作理念的深化以及合作形式的提升。其中重点分析了具体制度的创新,包括专家顾问组、定点合作制度和联系会议制度。毕节试验区的创新实践,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四章论述了多党合作在毕节试验区创新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首先,论述了多党合作助推试验区三大主题建设,无论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还是人口控制方面都取得较大成效。其次,论述了多党合作促进民主党派建设。最后,分析了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的基本经验。从立足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推动多党合作;执政党参政党合力共建;以及结合区情,不断深化多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论述。第五章着重阐释了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创新实践的启示。多党合作制度创新以增强合法性为根本、以促进政治民主化为要求、以取得实效为关键、以完善具体制度为重点、以促进政党和谐为取向、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为目标。结束语基于上面的分析,对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进行了展望。一是加快毕节试验区地方民主党派建设的步伐,二是加大毕节试验区地方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正职的力度。三是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多党合作的标志性平台,充分发挥毕节试验区的效应。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导论  11-29
  一、选题缘起  11-13
  二、研究背景  13-14
  三、相关概念界定  14-21
  四、研究现状及其评析  21-26
  五、研究方法  26-27
  六、创新与不足  27-29
第一章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  29-72
  第一节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基础  29-48
    一、理论基础  30-35
    二、历史基础  35-42
    三、现实基础  42-46
    四、文化基础  46-48
  第二节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动因  48-55
    一、世界政党制度变革带来的警示  48-50
    二、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50-52
    三、多党合作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  52-55
  第三节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内容  55-68
    一、制度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55-60
    二、制度的要素及其连接  60-62
    三、制度创新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62-67
    四、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67-68
  第四节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68-72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  68-69
    二、坚持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69-70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  70-72
第二章 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模式的构建  72-93
  第一节 毕节试验区建立的历史背景  72-77
    一、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是毕节试验区建立的内在动机  73-75
    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时代特征是毕节试验区建立的时代背景  75-76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确定的现实依据  76-77
  第二节 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模式的形成  77-81
    一、形成背景  77-78
    二、形成过程  78-81
  第三节 多党合作促进毕节试验区主题的完善  81-87
    一、"两大主题"是最初设想  82-83
    二、多党合作与"三大主题"的形成  83-86
    三、毕节模式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86-87
  第四节 毕节试验区建立的重大意义  87-93
    一、科学发展的超前探索  87-89
    二、多党合作的有效示范  89-90
    三、和谐社会的初步孕育  90-91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较早实践  91-93
第三章 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的创新实践  93-130
  第一节 合作内涵的丰富  93-102
    一、宏观层面多党合作制度的内涵  93-99
    二、毕节试验区对多党合作制度内涵的丰富  99-102
  第二节 制度功能的完善  102-110
    一、宏观层面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  102-108
    二、毕节试验区对多党合作制度功能的完善  108-110
  第三节 合作途径的拓展  110-117
    一、宏观层面多党合作制度的实现途径  110-116
    二、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的新途径  116-117
  第四节 具体制度的创新  117-125
    一、合作的组织载体——专家顾问组  117-121
    二、合作的有效形式——定点合作  121-122
    三、合作的独特模式——联席会议制度  122-125
  第五节 合作理念的深化  125-127
  第六节 合作形式的提升  127-130
第四章 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创新实践成就及经验  130-145
  第一节 多党合作助推试验区三大主题建设  130-136
    一、多党合作助推开发扶贫,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130-133
    二、多党合作助推生态建设,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  133-134
    三、多党合作助推人口控制,有效提高人口素质  134-136
  第二节 多党合作促进民主党派建设  136-140
    一、加强了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136-138
    二、助推地方民主党派发展  138-140
  第三节 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创新实践的基本经验  140-145
    一、立足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推动多党合作是成功的基本前提  140-142
    二、执政党参政党的合力共建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142-143
    三、结合区情,开发多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举  143-145
第五章 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制度创新实践启示  145-159
  一、多党合作制度创新要以增强合法性为根本  145-147
  二、多党合作制度创新要以促进政治民主化为追求  147-151
  三、多党合作制度创新要以取得实效为关键  151-152
  四、多党合作制度创新要以完善具体制度为重点  152-155
  五、多党合作制度创新要以促进政党和谐为取向  155-157
  六、多党合作制度创要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为目标  157-159
结束语: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的展望  159-161
主要参考文献  161-171
后记  171-172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3.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4.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5.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6.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7.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8.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9.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F273.1
  10. 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动态分析和应对措施研究,F273.1
  11. 南通蓝印花布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TS941.2
  12. 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的研究,G633.8
  13.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4.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F272
  15. 轻便型水稻直播机的研制,S223
  16. 基于自主创新下的合芜蚌人才队伍研究,C964.2
  17.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G647.38
  18.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G641
  19. 基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研究,G641
  2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21. 初中生积极情绪与创新的心理操作的关系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