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研究

作 者: 王刚
导 师: 袁伦渠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科技创新型人才 人才战略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分类号: G3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295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拉动一国、一地区、一企业经济增长的不再是传统的资本和简单劳动的大量投入,而是依靠科技创新。这一点可以从近几十年来世界500强企业的名单反映出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都风光不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则大量涌现,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叱咤风云的知名企业。即使名列500强之中的,人们通常认为的资本密集型跨国公司,如大银行、大型零售业企业、汽车制造商,也无不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资源。很难相像花旗、汇丰银行离开因特网和精心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沃尔玛离开高度信息化的物流系统,通用、丰田离开庞大的新车型研发团队还能生存。可以说,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理论已经证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但是人力资本理论并没有将科技创新型人才从人力资本中细分出来。真正指出科技创新新型人才对经济增长决定性作用的是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强调知识和科技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发动机”,作为生产投人要素的知识和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外溢效应”,即对人力资本进行知识投资可以为全社会储备财富,会提高全社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而科技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唯一载体,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来自于科技创新型人才。在这一大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制定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必须先了解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特性。他们的特性既有与普通科技人才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地方。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所有人才中创新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平庸的工作和简单重复劳动是无法满足他们旺盛的创造、发现欲望的。他们宁可暂时承受低工资、身处小企业,但一定要有施展才华的良好氛围。所以,根据科技人才流动理论,高薪只能暂时吸引科技创新型人才,而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外在环境,尤其是宽容、允许失败、鼓励求新的氛围是最能聚拢科技创新型人才。这正是硅谷等一大批成功的高科技园区所具备的品质。因此,制定合理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一定要从他们特殊的品质出发,不能只强调物质待遇。纵览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尽管各有特色,但是共有的核心思想在于以市场化手段调节人才供需关系,政府对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方向加以积极引导,对处于萌芽期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给予大力扶持。我国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成型于近几年,属于赶超型科技人才战略模式。尽管我国的科技人才战略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是因为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并且,差距在不断缩小之中。为了构建更合理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我国政府应重视科技人才所依赖的软环境建设,重视产学研合作,多渠道吸引科技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服务,重视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管理,主动引导所管辖的企业更新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利于科技创新型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本文还对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的科技人才情况进行了调研及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其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及调整方向进行了分析。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4
1 引言  14-22
  1.1 研究背景  14-15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16
    1.2.1 理论意义  15
    1.2.2 现实意义  15-16
  1.3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6-19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6-17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7-19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结构安排  19-22
    1.4.1 研究方法  19-20
    1.4.2 技术路线  20-21
    1.4.3 论文结构  21-22
2 科技创新型人才基础理论研究  22-44
  2.1 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22-28
    2.1.1 人才的内涵  22-23
    2.1.2 科技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23-25
    2.1.3 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特点  25-28
    2.1.4 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分类  28
  2.2 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理论  28-39
    2.2.1 人才流动的概念和条件  28-30
    2.2.2 社会角度的人才流动模型  30-31
    2.2.3 组织理论角度的人才流动模型  31-35
    2.2.4 个体角度的人才流动模型  35-38
    2.2.5 科技创新型人才流动的特点  38-39
  2.3 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理论  39-42
    2.3.1 激励理论概述  40
    2.3.2 激励理论的主要分支  40-42
  2.4 本章小结  42-44
3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44-73
  3.1 人力资本理论  44-52
    3.1.1 理论起源  44
    3.1.2 主要观点  44-47
    3.1.3 人力资本投资形式  47-50
    3.1.4 人力资本的分类  50-51
    3.1.5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  51-52
  3.2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回顾  52-59
    3.2.1 早期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人力资本的论述  52-53
    3.2.2 新增长理论及其对人力资本的论述  53-58
    3.2.3 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  58-59
  3.3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59-72
    3.3.1 科技创新的效应  59-61
    3.3.2 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61-64
    3.3.3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64-68
    3.3.4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68-71
    3.3.5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本是科技创新的唯一载体  71-72
  3.4 本章小结  72-73
4 人才战略模式研究  73-88
  4.1 人才战略的内涵  73-76
    4.1.1 人才战略概念  73
    4.1.2 人才战略特征  73-75
    4.1.3 人才战略制定的原则  75-76
  4.2 国内外人才战略的比较  76-82
    4.2.1 典型发达国家的人才战略  76-79
    4.2.2 我国人才战略  79-81
    4.2.3 我国与发达国家人才战略之比较  81-82
  4.3 人才战略的基本模式  82-85
    4.3.1 领先型人才战略  82-83
    4.3.2 赶超型人才战略  83-84
    4.3.3 跟随型人才战略  84-85
  4.4 人才战略模式演进及我国人才战略所处阶段  85-87
    4.4.1 世界人才战略模式演进  85-86
    4.4.2 当前我国的人才战略阶段及发展趋势  86-87
  4.5 本章小结  87-88
5 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纵览  88-104
  5.1 典型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  88-95
    5.1.1 美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  88-91
    5.1.2 英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  91-92
    5.1.3 日本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  92-93
    5.1.4 韩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  93-95
  5.2 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  95-101
    5.2.1 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的变迁  95-99
    5.2.2 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遇到的问题  99-101
  5.3 构建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组合型战略  101-103
  5.4 本章小结  103-104
6 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实例─以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为例  104-118
  6.1 园区概况及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  104-108
    6.1.1 园区概况  104-105
    6.1.2 昌平园管委会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  105-108
  6.2 园区科技创新型人才现状  108-115
    6.2.1 昌平园科技创新型人才概况  108-112
    6.2.2 昌平园科技创新型人才流动情况分析  112-113
    6.2.3 昌平园科技创新型人才心理需求分析  113-115
  6.3 昌平园科技创新型人才管理方式及战略调整方向  115-117
    6.3.1 昌平园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管理方式探讨  115-116
    6.3.2 昌平园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调整方向  116-117
  6.4 本章小结  117-118
7 结论与展望  118-121
  7.1 主要结论  118-119
  7.2 主要创新点  119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19-121
参考文献  121-128
附录 A  128-132
作者简历  132-134
学位论文数据集  134

相似论文

  1.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2.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与收益分配研究,G812.0
  3. 公共事业单位人力资本计量研究,D630.3
  4. 大学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237.6
  5.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原因研究,F224
  6.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7.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8. 国际工程领域人才培训体系构建,F426.92
  9. 我国三次产业变化与就业之研究,F249.2
  10.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F124.7;F224
  11. 重庆市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分析,F224
  12. 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之研究,G643
  13.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F127
  14. 中部地区城乡收入极化程度变化研究,F127
  15. 基于制造业集聚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F427
  16. “镇湖刺绣”产业发展中的人才战略研究,G124
  17.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本提升的耦合机制研究,G724
  18. 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F127;F224
  19. 某合资企业人力资本、薪酬制度的研究,F276.4
  20.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F124
  21. 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贵州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F323.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