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TOLL样受体2、3、4在人类子宫内膜和蜕膜中的表达

作 者: 吴媛媛
导 师: 邓晓惠;李晓梅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妇产科学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子宫内膜 蜕膜
分类号: R39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先天性免疫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道防线,是人体对抗微生物入侵的屏障。固有免疫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的某些共同的特征性结构与受体结合从而激活发挥作用。这些被固有免疫系统识别的靶位称为分子模式,与分子模式结合的受体称为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主要表达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由胚系基因编码,由于胚系基因编码的受体有限,所以固有免疫只区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且固有免疫仅识别某一类微生物的共同结构,如病毒的双链RNA、细菌的未甲基化CpG DNA序列、以甲酰甲硫氨酸肽起始的细菌蛋白质、革兰氏阴性菌的LPS、革兰氏阳性菌的磷壁酸、富含甘露糖的微生物低聚糖等,这些分子模式是病原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结构成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表达不同的分子模式,被不同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进而激活细胞反应应对外来微生物的入侵。女性生殖系统由于是一个与外界相同的系统,并受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有所反应,其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出血以及阴道与外界相通,都有接触外界致病微生物的机会,因而女性生殖系统的免疫功能的稳定对维持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相当重要。本研究主要是探索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受体家族Toll样受体的三个亚型TLR-2、TLR-3、TLR-4在人类子宫内膜和妊娠期内膜即蜕膜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与其他相关因素如性激素的潜在联系。目的:1、观察人类子宫内膜各个时期的生理变化。2、研究妊娠时期子宫内膜的生理学改变。3、研究生殖系统局部免疫的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不孕症患者月经周期不同时期内的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和分泌期)以及早期妊娠期蜕膜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处理。其中增生期内膜18例,分泌期内膜20例。另收集孕早期正常蜕膜组织石蜡包埋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观察TLR-2、TLR-3、TLR-4三个免疫受体在局部子宫内膜的表达水平和表达位置。结果:本试验所研究的三个受体亚型TLR-2、TLR-3、TLR-4在人类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分泌期和蜕膜组织均检测到阳性表达。三个分子表达水平均为增生期内膜较低,分泌期内膜稍高,蜕膜最高。结论:TLR-2、3、4亚型在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和蜕膜表达水平的逐步上调,提示子宫内膜局部由TLR介导的先天性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利于内膜局部的抗感染侵袭,维护妊娠的正常进行。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脂多糖促进肺癌细胞增殖中的机制探讨,R734.2
  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中相关蛋白表达的Meta分析,R711.71
  3.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同时期的应用研究,R714.8
  4. 乳杆菌代谢产物RNA组分序列分析及对其部分生物学功能的研究,R378
  5. P-选择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R543.5
  6. 过敏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R554.6
  7. 腹腔镜手术及GnRH-a药物联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R713
  8. 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R737.33
  9. TOLL样受体2、4mRNA在麻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R755
  10. PPARγ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R321
  11. 植入早期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学及Galectin-3、整合素α4表达的研究,R321
  12. YAP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ER)的关系,R737.33
  13. Bax和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14.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对比分析,R737.33
  15. uPA、uPAR与P38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16. MicroRNA表达谱和计算机分析人类子宫内膜着床窗期基因表达,R321
  17. 雌激素介导ERα调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R711.71
  18. LPS诱导人蜕膜细胞中NF-κB表达的研究,R965
  19. TLR2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表达的研究,R781.5
  20. Toll样受体4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R773.9
  21. 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绝经后阴道流血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探讨,R737.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免疫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