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非病毒基因给药载体聚阳离子脂质体的研究

作 者: 陈金亮
导 师: 梁文权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药物制剂
关键词: 聚阳离子脂质体 转染效率 细胞摄取动力学 鱼精蛋白 细胞核靶向 端粒酶抑制剂 白介素-12质粒 抑瘤作用
分类号: R9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基因治疗为遗传性疾病,传染病和癌症等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而研制安全有效的基因传递系统将成为基因治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课题结合阳离子聚合物和脂质体两种常用的非病毒基因载体的优点,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聚阳离子脂质体,对其性质、细胞毒性、摄取和体外转染效率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该载体的细胞摄取机制,细胞摄取动力学、胞内分布以及携载端粒酶抑制剂后的体外细胞药效学。本课题在此研究基础上构建聚阳离子脂质体-鱼精蛋白-DNA复合载体,研究了鱼精蛋白对聚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的促进作用和细胞核的靶向作用。最后考察了聚阳离子脂质体和复合载体介导的IL-12质粒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本课题首先采用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和酰氯胆固醇合成了PEI 800-Chol,经1H-NMR和红外光谱鉴定,胆固醇分子共价结合到聚乙烯亚胺骨架上。PEI 800-Chol分子具有两亲性,亲水端为聚乙烯亚胺骨架,亲脂端是胆固醇分子,荧光探针法测得该化合物的临界胶团浓度为0.1012 mg/ml。这一性质为下一步的脂质体表面修饰提供了有利条件,胆固醇分子能够插入到脂质体双分子层,使得阳离子的聚乙烯亚胺覆盖于脂质体表面,从而使脂质体带正电荷。本课题以大豆磷脂、胆固醇和PEI 800-Chol或DOPE和PEI 800-Chol为脂质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两种聚阳离子脂质体(PCLs-S和PCLs-D)。聚阳离子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33 nm,表面电荷50.1±2.6 mV,具有较强的DNA压缩能力。两种聚阳离子脂质体在N/P大于2时都能结合大部分DNA,而PCLs-S的结合能力大于PCLs-D。PCLs-S的细胞毒性与普通脂质体相当,HeLa细胞的IC50为603.19μg/ml,细胞毒性明显小于商品化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48μg/ml)。PCLs-S表面的正电荷能够促进HeLa细胞对ODN的摄取,并保护其在细胞内不被降解。与普通脂质体相比,由于表面PEI分子的存在,使得PCLs-S保持了一定的缓冲能力,大大增加了脂质体的内体逃逸能力,有助于提高转染效率。当N/P为10时,PCLs-S/DNA复合物的转染效率最高,与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能力相当。与LipofectamineTM2000不同的是在血清存在条件下,PCLs-S的转染效率不受影响,而更高N/P比时,血清的存在增加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亲水性的PEI层可能有助于保持复合物在血清中的稳定性,提高转染效率。利用DOPE和PEI800-Chol制备的PCLs-D具有膜融合及“质子泵”缓冲的双重内体逃逸能力,该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高达68%,显著高于PCLs-S和LipofectamineTM2000(~44%)。本课题初步研究了聚阳离子脂质体的细胞摄取机制、细胞内的分布和细胞摄取动力学。细胞摄取聚阳离子脂质体的能力和途径与最终的转染效率有一定的联系,而不同细胞株的摄取机制也存在差异。内吞抑制剂氯丙嗪(特异性抑制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A549细胞后,能够抑制聚阳离子脂质体的摄取和转染(大于97%),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AM标记的ODN集中于细胞周围,PCLs-D/ODN复合物尤为明显,说明A549细胞摄取聚阳离子脂质体以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占主导。MCF-7细胞的摄取方式相对复杂,除了非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外还存在一些非能量依赖的内化方式。细胞摄取动力学研究表明,A549细胞对游离ODN、PCLs-S/ODN复合物和PCLs-D/ODN复合物的摄取在4 h后趋于稳态,PCLs-S和PCLs-D能够分别提高ODN的细胞摄取速度2.20倍和5.45倍,此外PCLs-D还能降低细胞对ODN的消除,增加ODN在胞内的滞留时间。基于聚阳离子脂质体理化性质和转染能力的研究,本课题以hTERT为靶点的ASODN为治疗基因,比较了传统阳离子脂质体与聚阳离子脂质体的体外细胞药效学。CLs能够显著增加ASODN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ASODN经CLs介导后IC50从153.9μmol/L下降至1.28μmol/L。CLs还能提高ASODN在胞内的稳定性,实现了一次给药后120 h内持续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PCLs同样能够提高ASODN的细胞抑制作用,而且细胞毒性更小,更有利于体内给药研究。质粒DNA进入细胞核是限制基因转染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成功解决载体内体逃逸之后,本课题又对PCLs-D进行了修饰,通过加入鱼精蛋白增加DNA的入核能力,构建聚阳离子脂质体-鱼精蛋白-DNA复合载体。采用“Pre-mixed”和“Post-mixed”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载体均显著提高了质粒DNA的转染效率,分别是PCLs-D/DNA复合物转染能力的85倍和12倍,而鱼精蛋白-DNA纳米粒没有转染能力;其他无细胞核靶向能力的阳离子聚合物如壳聚糖和PEI 25k经同样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载体没有表现出与鱼精蛋白相同的效果,说明鱼精蛋白的细胞核靶向能力对复合载体的转染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一促进作用需要内体逃逸能力为前提条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也验证了复合载体传递的基因在细胞内的核靶向能力。鱼精蛋白不仅能增加质粒DNA进入细胞核的数量,经超声破坏实验显示,鱼精蛋白与DNA形成的纳米结构能够很好地保护质粒DNA的完整性,使质粒DNA在细胞内具有长时间转染能力,细胞转染72 h后仍有较高水平的基因表达。经过一系列的体外研究,本课题最后选用IL-12质粒为治疗基因,考察了PCLs-D及其复合载体瘤内直接注射后对荷瘤小鼠的抑瘤效果。结果发现,实验浓度裸IL-12质粒没有抗肿瘤效果,且外周血清中IFN-γ水平较低。经两种载体介导后,均表现出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IFN-γ水平也进一步提高。IL-12质粒为5μg时,复合载体组的肿瘤抑制率达到65.8%,为PCLs-D组的两倍。通过PCLs-D和复合载体介导IL-12质粒治疗小鼠腹水肿瘤,在获得高效抑制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体内直接应用重组IL-12蛋白所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的结果为合理设计非病毒基因载体提供了新方法,也为进一步的体内外研究和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全文目录


致谢  5-7
摘要  7-10
ABSTRACT  10-14
缩写、术语表  14-16
目次  16-21
引言  21-24
第一章 聚乙烯亚胺-胆固醇的合成及表征  24-36
  1 材料与仪器  24-25
    1.1 材料和试剂  24
    1.2 细胞  24-25
    1.3 仪器  25
  2 实验方法  25-28
    2.1 聚乙烯亚胺-胆固醇(PEI 800-Chol)的合成  25-26
    2.2 核磁共振波谱(~1H-NMR)检测  26
    2.3 红外光谱检测  26-27
    2.4 临界胶团浓度(CMC)测定  27
    2.5 细胞毒性试验  27-28
  3 结果与讨论  28-35
    3.1 ~1H-NMR 检测结果  28-30
    3.2 红外光谱检测结果  30-31
    3.3 临界胶团浓度  31-32
    3.4 细胞毒性试验  32-35
  4 小结  35-36
第二章 聚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细胞摄取和体外转染  36-63
  1 材料与仪器  36-37
    1.1 材料和试剂  36-37
    1.2 细胞  37
    1.3 质粒  37
    1.4 仪器  37
  2 实验方法  37-42
    2.1 聚阳离子脂质体(PCLs)和脂质体的制备  37-38
    2.2 PCLs 和脂质体的形态观察  38
    2.3 PCLs 缓冲能力的测定  38
    2.4 质粒 DNA 的提取  38-39
    2.5 PCLs/DNA 复合物的制备  39
    2.6 琼脂糖凝胶电泳  39-40
    2.7 粒径和电位测定  40
    2.8 PCLs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40-41
    2.9 PCLs 的细胞摄取研究  41
    2.10 PCLs 体外细胞转染  41-42
  3 结果与讨论  42-61
    3.1 脂质体和 PCLs 的形态观察  42-44
    3.2 PCLs 缓冲能力的测定  44-45
    3.3 琼脂糖凝胶电泳  45-47
    3.4 PCLs/DNA 复合物的粒径和电位  47-48
    3.5 细胞毒性试验  48-51
    3.6 PCLs-S 对 HeLa 细胞摄取 ODN 的影响  51-53
    3.7 体外细胞转染及血清对转染的影响  53-60
    3.8 DOPE 对 PCLs 转染的影响  60-61
  4 小结  61-63
第三章 聚阳离子脂质体摄取机制及摄取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63-73
  1 材料与仪器  63-65
    1.1 材料和试剂  63-64
    1.2 细胞  64
    1.3 质粒  64
    1.4 仪器  64-65
  2 实验方法  65-66
    2.1 氯丙嗪对聚阳离子脂质体摄取的影响  65
    2.2 氯丙嗪及低温对聚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的影响  65-66
    2.3 聚阳离子脂质体细胞摄取动力学  66
  3 结果与讨论  66-72
    3.1 氯丙嗪对阳离子脂质体摄取的影响  66-68
    3.2 氯丙嗪及低温对聚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的影响  68-70
    3.3 聚阳离子脂质体细胞摄取动力学  70-72
  4 小结  72-73
第四章 反义寡核苷酸端粒酶抑制剂载体的研究  73-84
  1 材料与仪器  73-74
    1.1 材料和试剂  73-74
    1.2 细胞  74
    1.3 仪器  74
  2 实验方法  74-76
    2.1 CLs 和 CLs/ASODN 复合物的制备  74-75
    2.2 CLs 外观形态考察和粒径测定  75
    2.3 ASODN 对 HeLa 细胞的抑制作用  75
    2.4 CLs/ASODN 复合物对 HeLa 细胞的抑制作用  75-76
    2.5 PCLs 作为端粒酶抑制剂载体的研究  76
  3 结果与讨论  76-83
    3.1 CLs 的外观形态和粒径分布  76
    3.2 ASODN 和 CLs/ASODN 复合物对 HeLa 细胞的抑制作用  76-78
    3.3 CLs/ASODN 复合物对 HeLa 细胞的持续抑制作用  78-80
    3.4 PCLs 作为端粒酶抑制剂载体的研究  80-83
  4 小结  83-84
第五章 聚阳离子脂质体-鱼精蛋白-DNA 复合载体的制备及体外转染  84-104
  1 材料与仪器  84-86
    1.1 材料和试剂  84-85
    1.2 细胞  85
    1.3 质粒  85
    1.4 仪器  85-86
  2 实验方法  86-89
    2.1 鱼精蛋白/DNA 纳米粒的制备  86
    2.2 纳米粒凝胶阻滞电泳和平均粒径测定  86
    2.3 聚阳离子脂质体-鱼精蛋白-DNA 复合载体的制备  86-87
    2.4 复合载体的体外转染  87-88
    2.5 鱼精蛋白在不同细胞株中对 PCLs-D 转染效率的影响  88
    2.6 不同阳离子聚合物对 PCLs-D 转染效率的影响  88
    2.7 鱼精蛋白介导 DNA 细胞核靶向  88-89
    2.8 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89
  3 结果与讨论  89-102
    3.1 纳米粒凝胶阻滞电泳和粒径  89-91
    3.2 聚阳离子脂质体-鱼精蛋白-DNA 复合载体  91-93
    3.3 复合载体的体外细胞转染  93-94
    3.4 鱼精蛋白在不同细胞株中对 PCLs-D 转染效率的影响  94-95
    3.5 不同阳离子聚合物对 PCLs-D 转染效率的影响  95-99
    3.6 鱼精蛋白介导 DNA 细胞核靶向  99-101
    3.7 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101-102
  4 小结  102-104
第六章 聚阳离子脂质体及复合载体介导白介素-12质粒的抗肿瘤实验研究  104-114
  1 材料与仪器  104-105
    1.1 材料和试剂  104-105
    1.2 细胞  105
    1.3 质粒  105
    1.4 动物  105
    1.5 仪器  105
  2 实验方法  105-107
    2.1 ICR 小鼠肿瘤造模  105-106
    2.2 pCMV-IL-12的抗肿瘤研究  106
    2.3 聚阳离子脂质体及复合载体介导 pCMV-IL-12 的抗肿瘤研究  106
    2.4 ELISA 测定荷瘤小鼠外周血中 IFN-γ水平  106-107
  3 结果与讨论  107-112
    3.1 pCMV-IL-12的抗肿瘤作用  107-108
    3.2 聚阳离子脂质体及复合载体介导 pCMV-IL-12的抗肿瘤作用  108-112
    3.3 荷瘤小鼠外周血中 IFN-γ水平  112
  4 小结  112-114
全文总结  114-117
参考文献  117-132
综述  132-148
作者简历  148-149

相似论文

  1. 乙型肝炎患者(或携带者)在心瓣膜置换术中肝素及鱼精蛋白应用的配比研究,R512.62
  2.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3. 榄香烯对荷H22小鼠的抑瘤作用和对Bcl-2家族促细胞凋亡蛋白N表达的影响,R285.5
  4. Balb/c小鼠皮肤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JS-K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R739.5
  5. 牛血清蛋白和鱼精蛋白从NOCC/海藻酸盐水凝胶中的释放:两种不同等电点的生物分子的对照试验,R943
  6. 用于防龋DNA疫苗粘膜传递的有效载体的研究,R392.1
  7. 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作为非病毒载体用于基因传递的研究,R450
  8. 可溶性壳聚糖季铵盐(CSTM)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基因载体和MR分子探针中的应用,TQ461
  9. 马鞭草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影响,R285.5
  10. 夏枯草提取物联合化疗药对淋巴瘤细胞的作用,R733.1
  11. 夹竹桃多糖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R285
  12. 硫酸鱼精蛋白介导的鼠膀胱粘膜上皮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R694.3
  13. 12H23单抗的嵌合型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分析及其模拟表位筛选,R392
  14. 红树植物角果木dolabrane型二萜对Lewis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R285.5
  15. 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基因转染研究,R94
  16. 放线菌发酵液中端粒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R96
  17. 聚乙烯亚胺修饰纳米羟基磷灰石基因载体的转染率研究,R318.08
  18. 超声介导携自杀基因微泡对卵巢癌细胞抗瘤效应的实验研究,R737.31
  19. V3肽抑制S180和H22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R735.7
  20. 癌钙调蛋白/鱼精蛋白截短体融合蛋白的基因构建与表达,R735.7
  21. 细丝蛋白A对SW480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抑制作用的研究,R7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