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传统理法与继承研究

作 者: 秦岩
导 师: 孟兆祯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园林建筑 传统 继承 创新
分类号: TU98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720次
引 用: 2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丰富灿烂的中国园林建筑文化。园林建筑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解欣赏方式和创造构筑程式。它用独特的视角、手段去审视、呈现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的中国园林建筑已不可能停留在传统之中踏步不前,而是必须继承传统,发展传统,创造出既和传统有渊源关系,又和当代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相适应的现代中国园林建筑。本论文试图用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对传统园林建筑深层的精神内涵和表层的形式结构进行较深入的探索。通过分析中国人特定的欣赏心理和思维方式,总结传统园林建筑在漫长发展过程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和空间意境,初步建立传统园林建筑美学的基本框架。并结合场所理论、地区主义和建构理论等,摸索当代中国园林建筑发展与创新的一些途径,以求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和具有地方风格的现代园林建筑。论文研究的脉络首先是从哲学、美学角度整体论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文化特征;然后从总体到细部,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理法进行系统的论述;最后从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探讨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继承传统和创新的途径。并在全球化环境中,根据国际园林建筑发展的趋势,对中国园林建筑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选址、布局、造景、选型、空间、理微等方面及建筑与环境的有机交融上,形成了一整套丰富而独特的成功经验,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而蕴涵其中的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诗情画意和时空意识,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理法形成与发展的深层背景。园林建筑创作中保持传统文化的延续,必须以一种真实的态度和前进、发展的观点对待传统,超越它的表面形式而深入传统文化的内部,这就意味着传统文化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在全球化背景中,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的继承包含了保护、发展、创新等多个层次,“传统与现代”、“地域性与国际性”应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展望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关键将有赖于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的创造性结合,形成“和而不同”、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环境,实现传统与现代多层次的互融共生。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13
1.导论  13-24
  1.1 缘起:研究背景  13-14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15
  1.3 研究范围和概念释义  15-16
    1.3.1 研究范围  15
    1.3.2 概念释义  15-16
  1.4 国内外研究成果  16-21
    1.4.1 古代文献  16-17
    1.4.2 近现代研究文献  17-20
    1.4.3 国外研究  20-21
  1.5 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1.6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21-24
2.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文化特征  24-48
  2.1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  24-33
    2.1.1 "礼乐"之和谐  26-28
    2.1.2 "道法自然"之和谐  28-30
    2.1.3 "天人合一"的传统园林建筑  30-33
  2.2 诗画同源——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诗情画意  33-41
    2.2.1 传统园林建筑的诗情  35-37
    2.2.2 传统园林建筑的画意  37-39
    2.2.3 传统园林建筑的虚境  39-41
  2.3 天地四时——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时空意识  41-48
    2.3.1 宇宙即建筑  42-45
    2.3.2 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  45-48
3.传统园林建筑的布局与环境  48-136
  3.1 因境成景,景到随机:园林建筑构景的生成机制  48-64
    3.1.1 园林建筑构景方式  49-60
      3.1.1.1 成景  50-51
      3.1.1.2 引景  51-54
      3.1.1.3 借景  54-60
    3.1.2 外师造化,造景探源  60-64
      3.1.2.1 相地  60-63
      3.1.2.2 立意  63-64
  3.2 安室无由,精在体宜:园林建筑形象与选型  64-81
    3.2.1 园林建筑形象要素  65-69
      3.2.1.1 体量  65-66
      3.2.1.2 造型  66-68
      3.2.1.3 色彩与质感  68-69
    3.2.2 园林建筑选型设计  69-81
      3.2.2.1 营构考究的园林厅、堂、轩、馆  70-73
      3.2.2.2 停留、观景型的亭、榭、舫  73-76
      3.2.2.3 便适型的斋  76-77
      3.2.2.4 垂直方向构建的楼阁  77-78
      3.2.2.5 随形就势的廊  78-81
  3.3 因境构室,融入自然:传统园林建筑与环境  81-123
    3.3.1 园林建筑与山水构成关系  81-85
      3.3.1.1 山中  82-84
      3.3.1.2 山水间  84-85
      3.3.1.3 山水对面  85
    3.3.2 因山构室——建筑与地形  85-106
      3.3.2.1 不同山位的园林建筑经营  86-99
      3.3.2.2 园林建筑与咫尺山林的关系  99-101
      3.3.2.3 园林建筑与山势构景的手法  101-106
    3.3.3 就水架屋——建筑与水体  106-123
      3.3.3.1 园林建筑与不同水体的结合  108-120
      3.3.3.2 园林建筑与水体构景方法  120-123
  3.4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园林建筑布局经营  123-136
    3.4.1 主与次  124-125
    3.4.2 虚与实  125-127
    3.4.3 疏与密  127-128
    3.4.4 藏与露  128-130
    3.4.5 起承转合  130-136
4.空间:园林建筑与庭院的交互  136-192
  4.1 合院——内向性空间的原型  137-144
    4.1.1 合院类型  138-142
      4.1.1.1 家与庭院—居住类型  138-140
      4.1.1.2 国与庭院—宫殿类型  140-141
      4.1.1.3 园与庭院—园林类型  141
      4.1.1.4 寺与庭院—宗教类型  141-142
    4.1.2 合院围合方式  142-144
    4.1.3 合院空间的景观组织  144
  4.2 园林建筑与庭院空间的辩证共生  144-157
    4.2.1 园林建筑庭院空间构成要素  145-147
      4.2.1.1 园林建筑  146-147
      4.2.1.2 墙体  147
    4.2.2 庭院空间构图与尺度  147-153
      4.2.2.1 庭院空间平面构图  147-151
      4.2.2.2 庭院空间尺度层级  151-153
    4.2.3 园林建筑与庭院景观的相互映衬  153-157
      4.2.3.1 建筑作为庭院景观的背景与中介  153-154
      4.2.3.2 建筑作为庭院景观的构成元素  154-155
      4.2.3.3 景观作为庭院建筑的对比与映衬  155-156
      4.2.3.4 景观作为庭院建筑的构成元素  156-157
  4.3 庭院组合形态与空间结构  157-163
    4.3.1 园林建筑庭院组合形态  157-160
      4.3.1.1 串连式  157-159
      4.3.1.2 随机式  159-160
    4.3.2 庭院整体性空间结构  160-163
      4.3.2.1 "园中有院"的嵌套式空间结构  160-161
      4.3.2.2 整体空间结构整合之图解  161-163
  4.4 往复无尽的园林建筑庭院空间经营  163-183
    4.4.1 庭院空间的虚实结构  164-166
    4.4.2 迂回曲折的空间变化  166-170
    4.4.3 相互渗透的空间层次  170-176
      4.4.3.1 用分隔渗透加强景深  170-173
      4.4.3.2 多重空间的渗透  173-174
      4.4.3.3 对景、框景、借景的作用  174-176
    4.4.4 步移景异的时空序列  176-181
      4.4.4.1 "步移景异"的运动观  176-178
      4.4.4.2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序列  178-181
    4.4.5 以小见大的空间感受  181-183
  4.5 光影与空间:明暗有致的园林建筑意蕴  183-192
    4.5.1 光与影  183-185
    4.5.2 光形与物影  185-187
    4.5.3 黑白光影  187-188
    4.5.4 光影对空间的调节  188-189
    4.5.5 光影对空间的连接  189-190
    4.5.6 光的引导作用  190-192
5.理微:园林建筑构造细部设计  192-248
  5.1 木构架与坡屋顶  192-195
    5.1.1 木构架  192-194
    5.1.2 坡屋顶  194-195
  5.2 园墙与墙洞  195-204
    5.2.1 巧制的园墙  195-196
      5.2.1.1 分隔园林与外部城市空间的墙  195-196
      5.2.1.2 园林内部空间分隔之墙  196
    5.2.2 式样众多的墙洞  196-204
      5.2.2.1 洞门和空窗  198-201
      5.2.2.2 漏窗  201-204
  5.3 木装修细部设计  204-235
    5.3.1 木装修分类综述  204-220
      5.3.1.1 门窗  204-209
      5.3.1.2 栏杆与挂落  209-212
      5.3.1.3 雀替  212-213
      5.3.1.4 纱槅与屏  213-214
      5.3.1.5 罩  214-215
      5.3.1.6 天花  215-216
      5.3.1.7 木作工艺  216-220
    5.3.2 木装修细部设计手法  220-235
      5.3.2.1 装修与园林建筑类型塑造  220-227
      5.3.2.2 装修与园林建筑空间组织  227-234
      5.3.2.3 装修与园林建筑光影效果  234-235
  5.4 其它装饰细部设计  235-244
    5.4.1 砖雕细部设计  235-237
    5.4.2 瓦作细部设计  237-240
      5.4.2.1 瓦当、滴水  237-239
      5.4.2.2 脊饰  239-240
    5.4.3 石作细部设计  240-244
      5.4.3.1 柱础  240-242
      5.4.3.2 抱鼓石  242-243
      5.4.3.3 石栏杆  243-244
  5.5 传统园林建筑细部特征  244-245
  5.6 园林建筑色彩处理  245-248
6.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248-372
  6.1 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  249-267
    6.1.1 场所理论  249-252
      6.1.1.1 场所与归属感  249-251
      6.1.1.2 园林建筑的场所精神  251-252
    6.1.2 地区主义建筑  252-262
      6.1.2.1 地区主义的建筑思想  252-256
      6.1.2.2 批判的地域主义  256-258
      6.1.2.3 全球—地区建筑学  258-259
      6.1.2.4 乡土建筑  259-260
      6.1.2.5 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地方性的回归  260-262
    6.1.3 建构理论  262-265
      6.1.3.1 建构文化  262-263
      6.1.3.2 "建构"的内核  263-265
    6.1.4 园林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内涵  265-267
  6.2 中国近现代园林建筑继承传统的探索历程  267-276
    6.2.1 近现代的转型——传统与西方  267-272
      6.2.1.1 20世纪初的中西合璧  267-269
      6.2.1.2 50年代的融汇吸收  269-271
      6.2.1.3 60-70年代的独特发展  271-272
    6.2.2 世纪末的冲突——传统性与现代性  272-276
      6.2.2.1 80年代——对传统符号的探求  272-275
      6.2.2.2 90年代以来——走向内在的本体  275-276
  6.3 建筑形态: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创新  276-300
    6.3.1 对传统形式的模仿和借鉴  276-289
      6.3.1.1 园林建筑的复原和重建  276-280
      6.3.1.2 仿古园林建筑的创作  280-285
      6.3.1.3 简化和提炼  285-287
      6.3.1.4 提取与拼贴  287-289
    6.3.2 对传统形式的变换与隐喻  289-300
      6.3.2.1 变形与转化  290-296
      6.3.2.2 隐喻和象征  296-300
  6.4 顺应环境——与自然共生  300-312
    6.4.1 西方早期现代主义的探索  301-303
      6.4.1.2 赖特的有机建筑  301-302
      6.4.1.3 阿尔托的人情化空间和地方性设计倾向  302-303
    6.4.2 随形就势,有机生长  303-307
    6.4.3 "形式追随气候"  307-312
  6.5 空间的嬗变  312-330
    6.5.1 传统空间的延续与转换  312-319
      6.5.1.1 传统空间秩序的延续  312-318
      6.5.1.2 传统空间的转换  318-319
    6.5.2 空间意境的现代营造  319-330
      6.5.2.1 光的空间意境  319-323
      6.5.2.2 风的空间意境  323-324
      6.5.2.3 水的空间意境  324-327
      6.5.2.4 植物的空间意境  327-330
  6.6 对地方风格的探索  330-338
    6.6.1 取材于自然的地区风格  330-331
    6.6.2 地域乡土文化的提升转化  331-336
    6.6.3 历史环境的延续更新  336-338
  6.7 材料与细部的设计表达  338-351
    6.7.1 材料的选择与表现  338-340
    6.7.2 传统地方材料的选取  340-342
    6.7.3 现代材料表达传统性  342-346
    6.7.4 新旧材料的对比与融合  346-348
    6.7.5 精致的细部表达  348-351
  6.8 技术的延续与创新  351-367
    6.8.1 适宜技术的应用  351-356
    6.8.2 传统技术的改进  356-359
    6.8.3 现代技术的引入  359-367
      6.8.3.1 运用现代技术诠释传统文化  360-363
      6.8.3.2 可持续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  363-367
  6.9 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367-372
    6.9.1 注重园林建筑的本质  368
    6.9.2 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  368-370
    6.9.3 传统与现代多层次的互融共生  370-372
7.结语  372-374
主要参考文献  374-385
图表目录  385-406
个人简介  406-407
导师简介  407-408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408-409
致谢  409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3. 探析中国网络广告联盟的发展,G206
  4.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5.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6. 高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命题研究,G633.6
  7.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8. 创新型化工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F426.7
  9. 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10.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11.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12.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13.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14.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15.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6.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17.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18.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19.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F273.1
  20. 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动态分析和应对措施研究,F273.1
  21.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园林规划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