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比较研究

作 者: 侯彦明
导 师: 李朝东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认识论 自我意识 能动性 对象意识 实践主体
分类号: B516.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我是认识论逻辑主体,世界是认识论的逻辑对象,认识论就是对自我和世界之间关系的反思。对于自我的探讨一直是认识论(哲学)主题之一。康德认为,先验自我意识(我思)运用综合统一功能即“直观中把握的综合”、“想象中再生的综合”和“概念中认知的综合”,把经验中的感性杂多整合在纯粹知性概念之中,从而形成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即先天综合判断。显然,这种自我意识最显著的特性就是先天性、能动性。马克思认为,自我意识就是以自己的生活和活动(包括物质的和意识的或思维的活动)为对象的意识,是人关于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力量和主体活动的意识。这是因为,只有社会的人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也只有在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与客体形成了各种关系,这些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自我意识是对此种关系能动的反映和表达。显然,这种自我意识具有个别性、普遍性和能动性。通过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比较,我们看到:自我意识是作为认识主体的社会的人对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力量即实践(认识)能动性的认识,因为思维能动性的最终来源只能是实践能动性。这样看来,自我意识理论也是对人生存意义的关注、本质力量的证明和自由理想的肯定。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导论 自我与世界:认识论的逻辑主体与逻辑对象  8-23
  第一节 认识论:“自我”和“世界”的关系  8-13
    一、认识与认识论关系辨析  8-10
    二、认识论何以可能与思和在的关系  10-13
  第二节“自我”:认识论的逻辑主体  13-18
    一、“自我”概念的历史演变轮廓  13-17
    二、“自我”作为认识论逻辑主体的理论根据  17-18
  第三节“世界”:认识论的逻辑对象  18-23
    一、“世界”概念的历史演变轮廓  19-21
    二、“世界”作为认识论逻辑对象的理论根据  21-23
第一章 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  23-37
  第一节 认识能力与知识的界限  23-29
    一、感性直观  24-26
    二、理性思维  26-29
    三、知识的界限  29
  第二节 先天综合判断: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逻辑形式  29-32
    一、知识就是判断  30-31
    二、先天综合判断  31-32
  第三节 自我意识:先天综合判断的逻辑担保  32-37
    一、经验自我意识  33-34
    二、先验自我意识  34-37
第二章 马克思的“自我意识”理论  37-50
  第一节 实践、意识与主体  37-42
    一、实践  37-39
    二、意识  39-41
    三、主体  41-42
  第二节 认识主体的两种意识  42-46
    一、对象意识  43-44
    二、自我意识  44-46
  第三节 自我意识本质特征  46-50
    一、个别性  46-47
    二、普遍性  47-49
    三、能动性  49-50
第三章 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之比较  50-62
  第一节 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的联系  50-55
    一、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对“人是主体”的共识  50-51
    二、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对“能动性”的共识  51-53
    三、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对“自由向度”的共识  53-55
  第二节 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的区别  55-58
    一、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逻辑范式不同  55-57
    二、康德与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自由内涵不同  57-58
  第三节 “自我意识”理论的重要性  58-62
    一、自我意识理论是对人生存意义的关注  59-60
    二、自我意识理论是对人本质力量的证明  60-61
    三、自我意识理论是对人自由理想的肯定  61-62
结语 “自我意识”理论的价值  62-64
参考文献  64-68
后记  68

相似论文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2. 布克金生态政治学思想研究,D09
  3.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4. 哲学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G633.6
  5.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6.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7. 语境认识论初探,N02
  8. 中学生自我意识问题分析,G632.4
  9. 普适计算下智能空间的哲学探究,N02
  10. 论塑造理想人格的认识论途径和手段,B82-063
  11. 浅议中国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能动性理念,D926.2
  12. 归因理论视角下创造力内隐观的研究,B842
  13. 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理论,B516.31
  14. 人的受动力性与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B038
  15. 雷霆超《吃一碗茶》中女主人公美爱的自我意识,I712
  16. 论中国语境中的法官能动性,D926.2
  17. 论马克思的主体能动性,A811
  18. 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身体形态与自我意识影响的研究,G804.2
  19. 感性与知性的研究,B02
  20. 新感觉派小说与市场的关系研究,I207.42
  21. 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432.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欧洲哲学 > 欧洲各国哲学 > 德国哲学 >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前期哲学 > 康德(Kant,I.1724~1804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