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对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作用研究

作 者: 李倩
导 师: 丁新生
学 校: 南京医科大学
专 业: 临床医学神经病学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Netrin-1 肢体缺血 血管新生 干细胞治疗
分类号: R3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促进缺血部位的血管新生和侧枝循环形成,使缺血的组织血供得到改善,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是骨、软骨、血管、肌肉及结缔组织的前体细胞。由于其易于取材和扩增,且移植后在机体保持良好的分化能力,是目前最理想的种子细胞。但是目前MSC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也有其缺点,如形成的血管数量有限,移植细胞的存活率低,需移植细胞较多等等,因此,如何提高MSCs的移植效率是当今研究MSCs的焦点。近来的研究发现,神经和血管具有相似性,例如它们循着相同的迁移路线,生存过程中相互依赖等等,因此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可以进行分子“交谈(cross talk)”的共同信号,研究发现神经导向因子就扮演如此的角色,它在神经和血管生长过程中均起调节作用。大量研究已证明作为神经导向因子之一的Netrin-1其在神经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来还发现其在血管新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血管新生。那么,它和MSC共同移植到机体是否提高MSC的移植效率?即对缺血机体来说其能否促进血管的新生?对缺血组织的功能是否改善?这为缺血性疾病尤其伴有神经功能病变的缺血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体外培养、扩增,应用Netrin-1蛋白和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观察其对局部缺血肢体的血管恢复情况,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便于进一步应用于临床,给肢体血管受损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方法在体内研究中,先对24只大鼠给予下肢股动脉结扎造成肢体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各组6只),对照组、Netrin-1组、MSCs组、MSCs联合Netrin-1组。将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和(或)Netrin-1局部注射到缺血组织中。在治疗后7d,14d及28d时观察机体功能变化,同时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血或组织中的VEGF水平,最后在治疗28d时,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侧枝动脉的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密度。在体外研究中,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Netrin-1对MSC参与小管形成能力的作用,同时观察Netrin-1对MSC迁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证实Netrin-1对MSC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结果1、在体内研究过程中,①应用Netrin-1治疗、MSC移植或两者联合治疗时,机体在治疗后7d及14d时局部组织及血VEGF水平明显增高,在移植后28d时VEGF水平有所下降,但仍比治疗前及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Netrin-1治疗或MSC治疗组比较,Netrin-1联合MSC治疗组VEGF浓度进一步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Netrin-1治疗、MSC移植治疗或两者联合治疗均能明显改善肢体功能、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及肢体侧枝循环,改善缺血状况,这与机体分泌VEGF水平增多有关;当应用Netrin-1联合MSC治疗时大鼠肢体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侧枝循环的建立和缺血区毛细血管密度增加更明显,血管新生更明显,这与VEGF水平进一步增多相关。2、在体外研究过程中,①应用transwell迁移技术分析体外培养的MSC对Netrin-1(50ng/ml)的应答,结果提示Netrin-1对MSC的细胞迁移数量为69.1士5.63/HPF,VEGF对MSC的细胞迁移数量为(67.5士3.88/HPF),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41.0士3.57/HPF),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etrin-1加VEGF对MSC的细胞迁移数量为115.5士13.00/HPF,明显高于Netrin-1组、VEGF组及空白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Netrin-1加VEGF比两种因子单独应用更易促进MSC的迁移。②定量分析小管形成能力的研究结果提示,Netrin-1组小管形成数量为41.75士2.83/3HPF,VEGF组小管形成数量为48.25士3.42/3HPF,这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1.75士1.35/3HPF),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Netrin-1加VEGF组小管形成数量为(73.75士3.42/3HPF),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Netrin-1组及VEGF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MSC时加入50 ng/ml Netrin-1与10 ng/ml VEGF比两种因子单独应用更易促进HUVEC的小管形成。结论MSC移植及Netrin-1局部治疗缺血肢体均可明显改善缺血肢体的功能情况,促进局部的血管新生,改善机体的血流状况;但MSC联合Netrin-1治疗肢体缺血性动物模型,肢体的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侧肢循环形成更多,更易促进局部血管新生。

全文目录


中英文对照缩略语表  4-6
中文摘要  6-9
英文摘要  9-11
前言  11-15
第一部分 体内观察 Netrin-1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作用研究  15-50
  引言  15-17
  材料和方法  17-29
  实验结果  29-42
  讨论  42-49
  小结  49-50
第二部分 体外观察 Netrin-1 对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作用研究  50-65
  引言  50-52
  材料和方法  52-57
  实验结果  57-61
  讨论  61-64
  小结  64-65
参考文献  65-74
文献综述一  74-83
  参考文献  79-83
文献综述二  83-103
  参考文献  92-10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3-104
致谢  104

相似论文

  1.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的实验研究,R742.5
  2.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3.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4.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5. 茶黄素与TGF-β3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地影响,R329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7. 第三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同种异体移植受体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R392
  8.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R622
  9.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10. 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富血小板血浆对其增殖的影响,R329
  11. 心梗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研究,R542.22
  12. 人参皂苷Rg1对优化培养的人脐血MSCs增殖、分泌功能与ERK、p38信号分子的影响,R285.5
  13. 兔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能力的比较,R329
  1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对机械应力刺激的反应,R329
  15. 体外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化,R329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营养效应对一氧化碳致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R329
  17.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18. 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SDF-1/CXCR4轴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R542.22
  19. 心肌梗死后hRAMP1修饰MSCs移植对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R542.22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移植途径的实验研究,R651.2
  21. 转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对胶质瘤趋向性的研究,R73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形态学 > 人体组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