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与计算机作曲思维模型研究

作 者: 韩艳玲
导 师: 李德华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可能性构造空间 计算机作曲 变异算子集V~*
分类号: TP1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计算机音乐是研究在音乐的创作与制作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音乐材料的获取、设定和构建音乐本体参数以及音乐的放送和传播等等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中,计算机作曲是最令人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之一。运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创造性思维科学中的许多观点和研究方法探讨这一问题,给音乐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极大地丰富了现有的音乐作曲理论,同时也推动了思维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文基于音乐形式分析的思路和理念,以创造性思维中的可能性构造空间(PCS)理论为指导,从音乐知识处理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音乐语言的分层次结构特点,探讨了作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形象思维—变异思维及其特点,并在旋律层面构建了作曲过程的变异算子集VM*。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可能性构造空间的变异算子集V*,丰富和发展了PCS理论。通过概括几种主要的计算机作曲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目前创造性思维科学的发展趋势,构建了基于PCST的计算机作曲思维模型,阐明了它在计算机作曲研究中的意义。并以云南民歌为例,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论文的主要工作有:详细介绍了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音乐分析基础理论以及作曲的基本理论与技法,通过音乐语言与有声、文字语言的比较,探讨了音乐知识表达的分层次结构特点。这些结果直接构成了可能性空间的基本要素和音乐知识处理的模式。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探讨了音乐作曲过程。主要采用莱蒂的动机-主题理论模式,分析了音乐作品(主要以中国民歌为例)中由音乐的最小结构单位即动机如何展开并最终生成音乐的过程。结果显示,丰富、复杂的动机演化过程体现了音乐思维的形象性和变异性。这些结果丰富了现有的计算机音乐作曲理论,并对思维科学的研究也有一定启示。详细分析了音乐创作过程中音乐的变异思维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音乐思维的不同层面,包括旋律思维、节奏思维、和声思维、曲式思维及情感思维等,都存在明显的变异思维特征。一部音乐作品,通过音乐动机在微观结构(如旋律、节奏等)上的变异,形成许多动机变体(乐汇、乐句);再通过宏观结构(乐句、乐段)的变异组合,形成一定的曲式风格(乐曲)。并且在乐曲的主旋律层面构建了作曲过程的变异算子集VM*。在此基础上,构建了PCST算子簇中的变异算子集V*,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PCS理论。基于音乐语言的分层次结构特点、音乐知识的处理模式、音乐思维的变异特点等分析,采用PCST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构建了音乐动机性状特征空间Sdi={Sds,Syc,Ssz,Shx,Sld,Sqg}、音乐变体特征空间Sbt={Sy,Sj,Syj}、和音乐曲式风格特征空间Sqs={Sds,Sqs,Sqg,Sfg}的特性,探讨了这三个空间之间演化推理的PCSS模式。最后,提出了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的变异算子在计算机作曲中应用的初步框架,并分析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目录  9-11
1 绪论  11-24
  1.1 研究背景  11-20
  1.2 研究计算机音乐作曲思维的意义  20-22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22-23
  1.4 本章小结  23-24
2 计算机作曲研究综述  24-39
  2.1 计算机音乐的发展  24-26
  2.2 计算机作曲的几种主要方法  26-34
  2.3 计算机作曲研究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  34-36
  2.4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36-38
  2.5 本章小结  38-39
3 音乐创作过程及其知识处理模式  39-71
  3.1 音乐语言的结构特点  39-55
  3.2 音乐分析理论  55-60
  3.3 基于主题动机理论的创作过程模式  60-67
  3.4 音乐作曲过程对思维科学的若干启示  67-70
  3.5 本章小结  70-71
4 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中的变异算子集  71-97
  4.1 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PCST)概述  71-73
  4.2 创造性思维中的变异特性  73-75
  4.3 变异的数学描述  75-85
  4.4 音乐作曲中旋律思维的变异算子集V_M~*  85-90
  4.5 创造性思维中可能性构造空间中的变异算子集V~*  90-95
  4.6 本章小结  95-97
5 脑电波音乐  97-105
  5.1 脑电波及其特征  97-98
  5.2 脑电波采集系统  98-100
  5.3 声电混合的脑电波采集系统  100-103
  5.4 脑电波-音乐的转换规则  103-104
  5.5 本章小结  104-105
6 计算机作曲思维方式的可能性构造空间模型  105-142
  6.1 音乐动机的性状特征空间及其基  105-111
  6.2 音乐变体的特征空间与音乐曲式风格的特征空间  111-117
  6.3 可能性构造空间的知识表达与推理模型  117-121
  6.4 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在计算机作曲系统中的应用  121-134
  6.5 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和遗传算法在计算机辅助作曲系统中的一个实例分析  134-141
  6.6 本章小结  141-142
7 结束语  142-144
致谢  144-145
参考文献  145-154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154-155
附录2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博士学位论文的关系  155

相似论文

  1. 高中美术设计教育研究,J50-4
  2. 对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20-4
  3. 坚守,还是突围?,J20-4
  4. 对设计基础素描课程教学的研究,J214
  5. 基于设计实践的创造性思维再解析,J50-4
  6. 创造性思维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G633.6
  7. 小说翻译创造性研究,I046
  8. 高等数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教学对策与设计,O13-4
  9. 浅论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50-4
  10.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性思维特点及培养研究,G632.0
  11.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0-4
  12.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91
  13. 信息线索、人际互动对头脑风暴创造性观点产出的影响研究,C912.6
  14. 对美术鉴赏课中“现代派美术”教学内容研究的几点思考,G633.955
  15.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G623.6
  16. 初一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实践与研究,G632.0
  17. 工业设计方法论的科学观,J504
  18. 语文科的创造性思维培养,G633.3
  19. 论图形创意的思维和方法,J506
  20. 关于高中生解决开放性化学问题心理机制的初步研究,G633.8
  21.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G633.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基础理论 > 人工智能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