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发展与政策博弈

作 者: 邹伟伟
导 师: 刘崇仪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经贸关系 政策博弈 战略经济对话 次贷危机
分类号: F75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美经贸关系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贸易与投资已经成为双方经济联系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在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美经贸关系并非一帆风顺,有时甚至是一波三折。21世纪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席卷全球,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贸易保护形式更加多样化,手段更具隐蔽性,且具有更高的保护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间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贸易摩擦的主体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人们熟悉的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日益频繁的中美贸易摩擦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入世”后,美国人原本期望美中贸易逆差缩小,就业岗位增加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相反,对华贸易逆差增加、工作岗位大量流失、先进技术产品净流出等局面的出现在美国国内聚合成一股强烈的排华贸易的情绪。两国间贸易摩擦不时发生,制裁与反制裁,限制与反限制等贸易交锋此起彼伏。中美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已逐渐成为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鉴于中美贸易间不平衡的现状会长期存在,这将给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重大的、持续的不利影响。在某种特定的背景下,它还会成为中美经贸关系恶化的隐患。因此,分析中美经济失衡的原因,关注中美经贸摩擦发展的新动态,挖掘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潜力,对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中国所遭受的贸易摩擦中,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式最为多样化,也最为典型。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几乎所有的矛盾都是美方一手挑起的。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美方在贸易摩擦上的种种作为很具示范效应,其它国家会一定程度上效仿美国,从而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挑起类似的贸易纠纷。因此,解决好中美贸易摩擦,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美经贸关系是改善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在梳理贸易摩擦相关理论和中美贸易摩擦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中美双边经贸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探索。同时,考察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形态,对中美两国贸易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并由此探索产生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是政治内生化的结果,也即为美国政党和利益集团围绕政治捐资(政治利益)而在贸易决策上博弈的结果。当博弈的结果显示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挑起贸易摩擦能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时,贸易保护主义就占上风,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国家采取保护还是自由贸易取决于国内政党的政治博弈,而政党博弈的基础是利益集团的寻租能力。这解释了为什么贸易摩擦损害国家的整体福利,而许多国家(这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却仍背道而驰纷纷挑起贸易领域里的争端。因此,在考虑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两国内部的政治因素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并将其纳入分析的框架。为拓展分析的深度,本文就美国贸易政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并引入依据美国国会众议院关于中国的PNTR法案投票结果所建立的模型——Heckscher-Ohlin与Ricardo-Vine Model,对美国议员们的投票行为进行了定量检验,分析影响其投票结果的因素,为我们深入研究美国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提供了借鉴。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采取的贸易政策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强烈地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美国贸易政策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结合,是美国政治舞台上各类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摩擦牵涉到从贸易到金融,从经济到政治的广泛领域,并不单纯地只是经济利益、国家利益的反映。在美国的政治规则下,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将人权等非贸易问题融入贸易政策的做法,有其存在的基础。只要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力仍然强大,美国政治继续坚持着这些游戏规则,这些看起来有些荒诞的做法就有可能继续在中美贸易的舞台上上演,但总体而言这些论调和做法并不能改变中美贸易向前发展的大趋势。在理论研究之外,本文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互动的核心要素,如: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近期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表现形态,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微观贸易摩擦阶段(1980—2001年)、贸易摩擦的宏观阶段(2002—2006年)和贸易摩擦的制度阶段(2006年至今),并简要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在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的表现形态。为弄清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在原因,本文对中美两国贸易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对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中国对中美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高于美国。因此,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而美国在国内政治的干扰下,往往会在中美贸易上挑起纷争,以掩盖和转嫁其国内经济问题出现的矛盾,这在政治上主要体现在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斗争。与此同时,中美双边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对贸易摩擦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形态进行分析,并简要剖析了产生贸易摩擦的根源。为加强理论的说服力度,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评述,并提出了某些启示。除此之外,本文也将博弈论与公共选择理论相结合对中美贸易间的贸易报复及反报复问题进行探讨。在人民币汇率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两国经贸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上,笔者认为:在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中,两个超级大国的政策博弈无所不在,尽管难免会出现分歧与波折,然而,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合作已经成为主旋律。作为“利益攸关方”,中美不仅在政治、安全等方面有合作需求,在经济上早已是共生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当前世界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都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中美开展互利经贸合作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坚实基础。中美两个经济大国的通力合作,既是政策博弈的现实体现,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最后,本文指出中国应当充分利用目前正值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抗击全球金融危机的契机,与美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进一步发展中美战略经贸关系。在具体的发展策略上,本文从四个大的层面研究并提出了若干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5
1. 引言  15-19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16
  1.2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6-17
  1.3 论文结构安排  17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7-19
2. 文献综述  19-56
  2.1 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9-32
    2.1.1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  19-21
    2.1.2 全球经济失衡与中美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21-25
    2.1.3 中美经贸争端及相关议题  25-30
    2.1.4 中外学者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看法  30-32
  2.2 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理论概述  32-45
    2.2.1 国家利益理论  32-34
    2.2.2 相互依赖理论  34-37
    2.2.3 国际合作理论  37-40
    2.2.4 贸易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理论  40-43
    2.2.5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3-45
  2.3 贸易摩擦的相关理论概述  45-54
    2.3.1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摩擦  46-47
    2.3.2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摩擦  47-48
    2.3.3 产业结构理论与贸易摩擦  48-49
    2.3.4 国际收支理论与贸易摩擦  49-50
    2.3.5 公共选择理论  50-54
  2.4 小结  54-56
3. 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态势  56-77
  3.1 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脉搏  56-58
  3.2 近代中美经贸关系史上的几件大事  58-64
    3.2.1 综合贸易法案 1987.7.21  58-60
    3.2.2 中国"入世"谈判—1999年11月15日  60-62
    3.2.3 国会关于中国PNTR的争论 2000年10月10日  62-64
  3.3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64-77
    3.3.1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简要回顾  64-66
    3.3.2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大国间的政策博弈  66-69
    3.3.3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发展趋势  69-77
4. 中美经贸关系互动的核心要素分析  77-112
  4.1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77-89
    4.1.1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  77-82
    4.1.2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剖析  82-89
  4.2 人民币汇率问题  89-94
    4.2.1 中国汇率机制分析  89-93
    4.2.2 人民币汇率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分析  93-94
  4.3 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分析  94-102
    4.3.1 次贷危机与中美经贸关系  94-96
    4.3.2 中美间的政策博弈  96-97
    4.3.3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方向  97-100
    4.3.4 对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的评价  100-102
  4.4 中美经贸关系中的贸易报复与反报复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  102-112
    4.4.1 贸易报复的理论背景  103-107
    4.4.2 中美贸易摩擦的案例分析—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  107-112
5. 利益集团与中美政策博弈  112-139
  5.1 利益集团的概念与性质  112-114
  5.2 利益集团与政府决策  114-121
    5.2.1 "管制俘获"理论  114-118
    5.2.2 利益集团诉求手段分析  118-121
  5.3 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利益集团  121-125
    5.3.1 保护贸易利益集团  121-123
    5.3.2 自由贸易利益集团  123-125
  5.4 利益集团间的政策博弈  125-139
    5.4.1 美国贸易政策的决策执行机制  125-128
    5.4.2 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分析  128-133
    5.4.3 贸易势力间的政策博弈  133-139
6. 美国贸易政策制定过程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139-162
  6.1 美国贸易政策的定性研究  140-154
    6.1.1 贸易政策的理论研究  140-143
    6.1.2 贸易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43-145
    6.1.3 美国贸易政策研究  145-154
  6.2 美国贸易政策的定量研究  154-162
    6.2.1 Heckscher-Ohlin要素模型  154-158
    6.2.2. Ricardo-Viner模型  158-162
7. 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策略研究  162-184
  7.1 抓住合作机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162-164
  7.2 互相开放市场,扩大贸易和投资  164-168
  7.3 加强双边对话,合理解决分歧  168-179
    7.3.1 充分利用双边对话机制  168-169
    7.3.2 妥善处理双边贸易摩擦  169-179
  7.4 保护贸易环境,推进多哈回合贸易谈判(DOHA ROUND)  179-184
    7.4.1 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扩散  179-181
    7.4.2 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进程  181-184
参考文献  184-192
后记  192-193

相似论文

  1. 透过次贷危机看巴塞尔协议的改革方向及对我国的启示,F832.1
  2. 房地产债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F293.3
  3.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研究,X321;F124
  4. 新形势下中美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F752.7
  5.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F832.51
  6. 后危机时代的日本银企关系研究,F833.13
  7. 冷战后中国美国商会在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F752.7
  8. 次贷危机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研究,F832.1
  9. 我国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研究,F832.2
  10. 构建我国期货市场统一结算体系的可行性研究,F724.5
  11. 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市场流动性风险状况的实证研究,F822
  1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研究,F293.3
  13.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模型及实证研究,F832.3
  14. 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及启示,F831.59
  15.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研究,F832.33
  16. 次贷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F832.6
  17. 美国金融的杠杆化分析,F837.12
  18. 美国信用评级体系及启示,F837.12
  19. 美国与亚洲新兴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策略比较分析,F113
  20. 美国次贷危机及警示,F224
  21. 以石油价格为杠杆的中美汇率政策研究,F75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各国对外贸易 > 中国对外贸易 > 与各国贸易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