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乡野生稻恢复基因QTL定位

作 者: 张金伟
导 师: 谢建坤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恢复基因 定位
分类号: S51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开展野生稻恢复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恢复基因的起源、细胞质与核间的相互作用,培育优良恢复系。本文选用栽培稻保持系协青早B为母本,东乡野生稻为父本,建立由239个株系组成的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应用130对SSR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利用协青早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和中9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两套测交群体对东乡恢复基因进行了QTL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应用协青早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和中9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两套测交群体对东乡野生稻恢复基因进行经典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对矮败型(CMS-DA)和印尼水田谷型(CMS-IA)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受主效恢复基因控制,同时还受微效恢复基因影响。(2)应用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了由130个SSR标记组成的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了水稻12条染色体,总图距为1530.8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1.8cM。(3)利用WinQTLCart2.5软件对东乡野生稻恢复基因进行QTL分析,以LOD大于2.5为阈值,采用复合区间作图(CIM)法检测QTL。结果表明:1.在协青早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群体中,仅在第10染色体RM304-RM171区间检测到一个QTL,其贡献率为10.0%。2.在中9A/ (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群体中在第1染色体RM10116-RM10176区间检测到一个QTL,其贡献率为8.2%;在第5染色体RM289-RM249区间和RM3870-RM274区间各检测到一个QTL,贡献分别为12.5%和6.5%;在第10染色体上RM1375-RM5620和RM304-RM171区间各检测到一个QTL,贡献率分别为4.8%和5.5%。(4)对东乡野生稻中控制协青早A和中9A的育性恢复QTL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0染色体RM304-RM171区间都检测到一个QTL,位置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协青早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群体中未检测到中9A/ (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群体中所存在的其它QTL。说明东乡野生稻具有对协青早A、中9A不育系育性恢复QTL,其育性恢复QTL数目、效应因不同群体、遗传背景而异。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插图和附表清单  8-9
缩略词  9-12
1 文献综述  12-22
  1.1 水稻恢复基因研究进展  12-17
    1.1.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类型  12-13
    1.1.2 水稻恢复基因的来源  13
    1.1.3 恢复基因的经典遗传学研究  13-14
    1.1.4 恢复基因的定位  14-16
    1.1.5 恢复基因的应用  16-17
  1.2 东乡野生稻有利基因研究概况  17-19
    1.2.1 东乡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现状  17-18
    1.2.2 东乡野生稻恢复性研究  18-19
  1.3 水稻分子标记概述  19-21
    1.3.1 基于DNA 分子杂交为核心的分子标记  19-20
    1.3.2 基于PCR 为核心的分子标记  20
    1.3.3 基于PCR 与酶切相结合为核心的分子标记  20-21
    1.3.4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DNA 标记  21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的提出  21-22
2 材料与方法  22-27
  2.1 材料  22
  2.2 技术路线  22-23
  2.3 表型鉴定  23
  2.4 分子标记分析  23-26
    2.4.1 DNA 提取  23-24
    2.4.2 SSR 标记检测  24-26
  2.5 数据分析  26-27
    2.5.1 连锁图谱构建  26
    2.5.2 QTL 检测  26-27
3 结果与分析  27-35
  3.1 东乡野生稻经典遗传学研究  27-30
    3.1.1 “协青早A/XD-BIL”测交群体育性遗传分析  27
    3.1.2 “中9A/XD-BIL”测交群体育性遗传分析  27-28
    3.1.3 “东野”一对或二对恢复基因的遗传模式  28-30
  3.2 连锁图谱构建  30-32
    3.2.1 多态性检测  30-31
    3.2.2 连锁遗传图谱  31-32
  3.3 恢复基因QTL 定位  32-35
    3.3.1 协青早A/XD-BIL 测交群体中育性恢复QTL 检测  32-33
    3.3.2 中9A/XD-BIL 测交群体中育性恢复QTL 检测  33-35
4 讨论  35-37
5 本论文主要结论  37-38
6 下一步工作设想  38-40
  6.1 构建近等基因系  38
  6.2 “东野”恢复基因QTL 精细定位与克隆  38
  6.3 利用“东野”恢复基因改良恢复系前景  38-40
参考文献  40-46
附录  46-50
致谢  50-51
作者简历  5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51

相似论文

  1. 分布式移动多载舰OTHR系统姿态测量方法的研究,P228.4
  2.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TM727
  3. 医用电磁导航实验系统的研究,TN966
  4. 基于嵌入式图像处理单元的运动目标跟踪系统研究,TP391.41
  5.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6. 大红山铁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优化研究,TN929.5
  7.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8.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9. 中华校园团购网营销策略研究,F274
  10. 单细胞中光敏化单态氧的间接成像,Q2-3
  11.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S511.22
  12. PXSF幼儿园服务营销管理研究,G617
  13. 我国政府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研究,G648.7
  14. 转录因子在棉纤维起始期的表达特征及三个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Q943
  15.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动态及调控措施研究,S571.1
  16. 小麦Na~+/H~+逆转运蛋白TaNHX2的功能验证及功能域分析,S512.1
  17. 粳稻直立穗型恢复系选育和大剑叶角度等位变异的SSR标记,S511.22
  18. 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定位和效应分析,S512.1
  19. 栽培花生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研究,S565.2
  20. 猪流感病毒NS1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NS、NP蛋白细胞定位研究,S858.28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TN929.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野生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