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以自我否定形式成就自我——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论

作 者: 金文宁
导 师: 虞建华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诗歌 狄金森 自我否定 自我成就 受虐 壮美
分类号: H315.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她的诗歌表现了女诗人的独特个性,获得读者喜爱,并且引起研究界的多种解读。本文主要研究其中的否定形式,以及它对于狄金森及其诗歌的意义。以康德有关壮美的论述、心理分析中的受虐理论等为工具,通过大量文本分析,揭示出自我否定形式对狄金森作为女诗人的自我成就的意义。受虐倾向在人心理中普遍存在,因此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审美对象,成为艺术创作者、欣赏者、研究者的共同语言。狄金森诗歌中的受虐倾向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以此为基本内容的自我否定意象构成了其诗歌的核心形式,并且蕴含着诗人对美和力量的追求。由于创作诗歌几乎是狄金森的全部生活,自我否定形式也就成为其精神世界的核心组成,与女诗人的审美立场、自我人格紧密相关,从而成为打开狄金森及其诗歌世界大门的钥匙。论文分三章进行研究与论述。第一章“导论”。狄金森是她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之一,她的作品在生前少有出版,直到死后多年才为众多读者所熟知和推崇,这与其诗歌超越时代有关,也是诗人自己的选择。对于狄金森,写诗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她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伴侣,是她的生活本身。“家中的维苏威火山”是对狄金森及其诗歌的最好总结,狄金森诗歌中的自我否定形式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情爱、自由和极致力量的强烈追求,构建成诗人的激情空间。1955年狄金森诗歌全集的首度出版以及三年后书信全集的出版,引发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热潮,使其成为与惠特曼并列前茅的美国诗人,对美国文学尤其是现当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其诗歌中的自我否定形式,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哲学、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原型批评和美学等多个视角进行研究和探讨,他们大多认为狄金森诗歌中的自我否定形式是其生活中某些缺憾、痛苦或现实的反映,或认为狄金森用这种形式表达对父权制社会的反叛和颠覆。本文作者认为,狄金森诗歌自我否定形式的价值在文学本身,并且更具有个人性、现实性,构成诗人的激情生活空间。因此本文作者以女性读者的身份和立场在文本分析中力图再现狄金森的生活场景,还原诗人作为女性的视角,揭示自我否定形式对成就诗人自我的核心意义。第二章“狄金森诗歌中的自我否定形式”对出现在狄金森诗歌中的自我否定形式进行分类总结,主要从下述四个方面对其诗歌文本进行分析:1)爱情中的自我谦避。狄金森以诗歌来体验爱情生活,但她的爱情诗中只有爱的一方存在,被爱者总是缺席的,从不对爱做出回应,甚至爱的一方几乎总是五体投地地拜倒在被爱者脚下,她低三下四地乞求爱人的顾怜,取悦爱人是她唯一生活的意义,甚至不惜忍受各种痛苦和折磨。作为女性作者,狄金森诗歌中爱情世界的爱者很自然地被定义为女性,而温顺谦卑则是其诗歌中女性所理想的品质。即使是无望的爱,她也依然痛苦和绝望地坚守着,因为无法接近他,甚至到了嫉妒所有他所见过和所碰触过的任何东西。为了爱她宁愿受牢狱之苦、绑缚之痛甚至肉体的摧残和毁灭。2)自我监禁。狄金森意识到人生充满监禁和束缚感,常用的监禁和束缚意象有监狱、地牢、铁笼、手铐、镣铐、闸门、蚕茧、缰绳、狭窄的空间、限制性的规范等。女性、持不同意见者弱势群体等受社会的规范束缚和管制,人的命运是无门之屋,进去就不能出来,死亡是无人所能规避的囚牢,甚至单调乏味的天堂也如牢笼般难忍。本文认为,狄金森诗歌中充满了诸如此类的自我监禁意象,在以诗歌为形式的生活体验中,自我监禁是女诗人的自主选择,通过被监禁、被束缚的语言形式,女诗人展示了她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与观察立场。3)自我剥夺和自我贬低。狄金森诗歌中有着普遍存在的缺失感和卑微感。缺失感首先表现为生理需求上的被剥夺:饥饿、干渴、寒冷以及失明,失去朋友、权力、希望和幸福在诗中也比比皆是。她的诗歌中很多昆虫、动物、人(和女诗人一样的女人)都显得卑微,他们通常个头或体积微小,性格怯懦,地位低下,软弱无力,渺不足道。4)自我施加的痛苦、死亡和暴力。狄金森几乎是醉心于对痛苦、死亡和暴力的感受和体验。在她看来,人生多半是痛苦的,她好奇于痛苦的各种形态,相对肉体的疼痛,她更关注精神的痛苦,悲哀、苦恼、伤痛、恐惧、孤单、绝望等等都是她热衷观察的对象。痛苦消磨人的精力和意志,经常让人难以承受,极端绝望、心碎到想要自杀的程度。她对死亡同样观察仔细,想象丰富。在她的一些诗行中,死亡的瞬间过程被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片段放大延长,每首诗集中感受其中一个或几个片段。精神死亡的可怕感觉却常常借助生理的痛感和死亡意象来表达。而暴力在其他内容中都有所体现,此外,比如在描写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其它方面也时有暴力意象的使用。第三章“自我否定形式的审美意义”。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狄金森诗歌中的自我否定形式反映出受虐倾向的典型特征,其心理机制主要是从痛苦中获取快乐,这与康德关于壮美的审美体验是一致的。康德认为,人在巨大或极其恐怖的力量面前产生软弱无力的不愉快感,瞬间在内心激起一种与之相应甚至超越于它的力量体验,从而产生一种愉悦。如同受虐引发快感一样,令人恐怖、不快的审美介质导致了壮美的审美愉悦。这一过程中,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越强烈,所获得的力量感也越强,愉快感也越深刻。狄金森诗歌的受虐美学意义便在于通过自我否定形式达到更强烈情感的表达,表现出对更强大力量的追求,从而取得更高的自我成就:1)对于更强烈情欲的表达。自我谦避表达更强烈的爱,更强烈地表达被爱的欲望,为狄金森创造一个更充分享受爱情的空间,追求更强烈的情欲享受。2)对自由的倍加珍惜。各种监禁状态的描写、监禁所带来的恐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监禁的挑战都是对各种束缚的强烈反对,赋予自由前所未有的价值。3)表达对生命更强的热爱。通过自我监禁增强对生命、诗歌写作和精神追求的激情;通过自我剥夺追求对生命的极致狂欢和享受;以自我贬低强调每一个卑微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通过自我施加的痛苦死亡和暴力来增强对生命美丽的感受,加深对生命的激情等。4)对更强力量的追求。比如通过自我谦避式的顺从:屈从于强大的对象从而获取接近、平等甚至超越他们的力量;通过自我贬低和剥夺:卑微的主体通过与至高无上的力量认同、对抗和赢取强大力量的尊重和同情来获取更强的力量;通过自我施加的痛苦:痛苦产生力量,受伤的鹿跳得最高,只有经受极致的痛苦才能获得无限的力量,非凡的痛苦造就非凡的人格和力量等。女诗人通过自我否定的形式展示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自我:比如对爱情和情欲的追求、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对超越神圣的力量的追求等等。以她的诗歌为媒介,狄金森扩展了属于她的世界的广度与深度,获得了更高水平的自我实现。对狄金森来说,诗歌创作超越了日常生活,诗歌是她的精神伴侣、甚至是她生活的全部。狄金森诗歌的独特本质,源于她观察世界、沟通自我的独特角度与方式。以诗歌为媒介,狄金森深入自己的内心,协调了自我的多个对立面。其诗歌中的自我否定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这些因素的活力,同时使各对立因素得到有效沟通,从而保证了女诗人的艺术创造力,以自我否定的途径成就了诗人的自我。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  4-5
Abbreviations of Frequently Cited Source  5-6
Abstract (in Chinese)  6-9
Abstract (in English)  9-15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5-27
Chapter II Various Forms of Self-Denial in Dickinson’s Poems  27-78
  A.Self-Effacement in Love  28-39
  B.Self-Imprisonment  39-47
  C.Self-Deprivation and Self-Abasement  47-60
  D.Self-Inflicted Pain, Death and Violence  60-78
Chapter III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the Form of Self-Denial  78-124
  A.Stronger Expression of Erotic Desire  81-87
  B.Higher Value of Freedom  87-94
  C.Intensified Love for Life  94-109
  D.Pursuit of Greater Power  109-124
Conclusion  124-130
Works Cited  130-135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3.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G812.9
  4. 唐代长安名胜诗研究,I207.22
  5. 初唐四杰的赋作研究,I207.22
  6. 在象征的废墟上,I207.25
  7. 诗歌类蒙养教材的教育价值研究,G623.2
  8. 论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G633.3
  9. 邹浩诗校注,I207.22
  10. 李怀民诗歌研究,I207.22
  11. 汪藻诗歌研究,I207.22
  12. 许渊冲诗歌英译中的主体性研究,H315.9
  13. 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H05
  14. 诗歌英译过程中偏离现象研究,I046
  15. 试论古诗英译的“种子”变异,I046
  16.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论诗歌的风格翻译,I046
  17. 试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海子热”现象,I207.25
  18. 思考的画卷,I207.22
  19. 归来的陌生人,I207.25
  20. 陈黎诗歌创作透析,I207.25
  21. 明末清初女性作家—顾若璞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