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研究

作 者: 刘慷
导 师: 刘凤芹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产业组织学
关键词: 技术标准联盟 运行机理 公共政策 合作竞争
分类号: F27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网络经济时代,ICT产业中技术标准联盟这种新兴的战略联盟模式,正日益受到经济管理学界以及企业的关注。由于ICT产业具有网络效应、收益递增、系统结构和路径依赖等特点,使得ICT产业的技术标准联盟运行机理与传统的战略联盟存在着不同之处。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研究技术标准联盟的伙伴选择与结构设计、联盟的风险管理与联盟治理、联盟的知识产权战略和专利开发战略等方面,但是这些研究仅侧重于参与者两两之间的竞争关系,很少有人从合作竞争和知识产权角度研究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知识产权是技术标准联盟运行的基本要素,在技术标准联盟运行过程中,合作和竞争是兼容的,双方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各自的竞争优势,从而进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竞争。这种成员间合作竞争的战略行为决定着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从合作竞争和知识产权的视角来看,有如下重要问题值得研究,包括:(1)技术标准联盟的网络效应经济特征对于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将产生什么影响?(2)在ICT产业的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合作竞争机制和知识产权机制在其中发挥子什么作用?(3)为了实现合作的共同利益,ICT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中的企业应如何调整自身的战略行为?对于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充分论证。本文围绕上述三个主要问题,从微观角度讨论了网络效应、竞争效应、消费者预期等影响因素,探讨了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机制,分析了联盟内企业之间、联盟与联盟之间采用合作竞争战略的动机和条件,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探讨了技术标准联盟运行过程中革命与兼容,开放与控制策略之间的权衡关系,并且深入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合作竞争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了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联合制定标准行为和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经济效应。本文的逻辑结构与框架体系如下:第1章导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动机,探讨了技术标准、网络效应、战略联盟和技术标准联盟等概念。第2章文献综述。对技术标准联盟内涵与外延,技术标准联盟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归纳研究的基本要素。第3章重点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的本质、发展现状和组织形式等问题。第4章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机制。通过构建博弈分析模型,探讨了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企业之间,联盟与非联盟之间,联盟与联盟之间合作竞争战略的动机和前提条件。第5章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知识产权机制。探讨了革命和兼容、开放和标准策略之间的知识产权策略权衡,并对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开放性标准联盟提供有效激励。第6章技术标准联盟的公共政策。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从联合制定标准的行为入手,分析了技术标准中的专利联盟问题,并对比了各国技术标准化政策,对中国的技术标准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第7章对全文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回顾,指出了主要研究发现和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对技术标准联盟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研究结论:其一,在技术标准联盟运行过程中,对于横向技术标准联盟而言,网络效应、时间因素和兼容性是影响企业实施合作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企业实施合作策略可以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对于纵向技术标准联盟而言,网络效应是影响企业实施合作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联盟与非联盟之间的合作竞争取决于网络效应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联盟与联盟之间的合作竞争与网络效应、竞争效应等因素相关。其二,在技术标准联盟运行过程中,联盟企业在革命和兼容、开放与标准控制策略之间进行权衡时,兼容成本的大小、企业所掌握的知识产权、企业已有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能力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三,技术标准联盟联合制定标准行为对竞争、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不同的市场条件。技术标准中的专利联盟对竞争的影响取决于联盟内专利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盟内专利与联盟外专利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作者学识有限,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它们构成了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其一,从拓展研究的领域来看,今后可以从产业组织和技术经济结合的角度,将技术标准联盟的竞争战略拓展到国际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分析。其二,构建技术标准联盟中的多主体、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深入地探索和解释技术标准联盟在不同阶段、不同主体、不同模块之间的运行机理,探索技术标准联盟运行过程中的合作博弈框架。其三,从实证角度研究技术标准联盟的标准开放策略,深入探讨企业实施开放标准策略的前提条件以及在网络效应下,随着安装基础的成长或者竞争的转移,开放性标准联盟内企业的利益分配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1
1 导论  11-29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4
    1.1.1 研究背景  11-12
    1.1.2 研究意义  12-14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5
    1.2.1 研究目的  14
    1.2.2 研究内容  14-15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6
    1.3.1 研究思路  15-16
    1.3.2 研究方法  16
  1.4 基本术语界定  16-29
    1.4.1 标准、技术标准和标准化  16-21
    1.4.2 战略联盟和技术标准联盟  21-23
    1.4.3 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  23-29
2 文献综述  29-46
  2.1 技术标准联盟成因的文献综述  29-37
    2.1.1 网络效应与技术标准联盟  29-33
    2.1.2 交易成本与技术标准联盟  33-36
    2.1.3 合作竞争与技术标准联盟  36-37
  2.2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模式和市场绩效  37-40
    2.2.1 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模式  37-39
    2.2.3 技术标准联盟的市场绩效  39-40
  2.3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  40-46
    2.3.1 合作竞争的动因  40-42
    2.3.2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  42-44
    2.3.3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竞争  44-46
3 技术标准联盟的本质、发展现状和组织形式  46-63
  3.1 技术标准联盟的本质  46-49
    3.1.1 企业间准市场共生组织  46-47
    3.1.2 "赢者通吃"的基本假定  47-49
  3.2 技术标准联盟的发展现状  49-53
    3.2.1 技术标准联盟的形成背景  49-52
    3.2.2 技术标准联盟的演化趋势  52-53
  3.3 技术标准联盟的组织形式  53-56
    3.3.1 从产业链角度划分的组织形式  53-54
    3.3.2 从企业关系角度划分的组织形式  54-56
  3.4 ICT产业的发展回顾  56-63
    3.4.1 ICT产业的基本概述  56-57
    3.4.2 ICT产业中的专利格局与标准竞争  57-63
4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机制  63-81
  4.1 横向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机制  63-70
    4.1.1 N个对称企业合作竞争的博弈模型  63-65
    4.1.2 双寡头企业合作竞争的博弈模型  65-70
  4.2 纵向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机制  70-74
    4.2.1 博弈模型  71-72
    4.2.2 模型求解  72-73
    4.2.3 主要结论  73-74
  4.3 联盟与非联盟企业的合作竞争机制  74-76
    4.3.1 博弈模型  74-75
    4.3.2 模型求解  75-76
    4.3.3 主要结论  76
  4.4 联盟与联盟之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76-81
    4.4.1 博弈模型  76-78
    4.4.2 模型求解  78
    4.4.3 主要结论  78-81
5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知识产权机制  81-103
  5.1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的基本要素—知识产权  81-85
    5.1.1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  81-83
    5.1.2 技术标准联盟和专利联盟  83-85
  5.2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知识产权冲突  85-91
    5.2.1 革命的含义及其实现方式  85-86
    5.2.2 兼容的含义及其实现方式  86-87
    5.2.3 革命与兼容之间的知识产权策略选择  87-91
  5.3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知识产权协调  91-101
    5.3.1 开放标准的概念和价值  91-94
    5.3.2 开放标准的经济学属性  94-97
    5.3.3 开放与控制之间的知识产权策略选择  97-101
  5.4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的知识产权激励  101-103
    5.4.1 激励机制1:信息技术支持与利益协调  101-102
    5.4.2 激励机制2:公平无歧视(RAND)原则  102-103
6 技术标准联盟的公共政策分析  103-128
  6.1 技术标准联盟的竞争效应  103-106
    6.1.1 技术标准联盟中的合作与竞争  103-104
    6.1.2 技术标准联盟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04-106
  6.2 技术标准联盟联合制定标准问题  106-114
    6.2.1 联合制定标准行为的经济效应分析  107-109
    6.2.2 限制竞争的联合标准制定行为  109-111
    6.2.3 国外典型判例  111-114
  6.3 技术标准联盟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  114-121
    6.3.1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的冲突与协调  114-117
    6.3.2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逻辑  117-119
    6.3.3 联合制定标准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滥用  119-121
  6.4 各国技术标准化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121-128
    6.4.1 美国"多元化"的技术标准战略  122-123
    6.4.2 欧盟"聚焦式"的技术标准战略  123
    6.4.3 日本"追随式"的技术标准战略  123-124
    6.4.4 对中国技术标准政策制定的启示  124-128
7 结论  128-131
  7.1 研究工作总结  128-129
  7.2 主要的研究发现  129
  7.3 未来研究展望  129-13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131-133
参考文献  133-151
后记  151-152

相似论文

  1.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2. 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B82-058
  3.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问题研究,D630
  4. 民主党派提案工作研究,D665
  5.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政府利益分析,D630
  6. 广西集体生态公益林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分析,F326.20
  7. 户籍改革的区域差异比较,D631.42
  8. 协商民主视角下公共政策过程合法性问题研究,D630
  9.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研究,D630
  10. 发展低碳城市的公共政策研究,F299.27
  11. 跨国公司伦理价值观变化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研究,B82-053
  12. 技术标准联盟伙伴关系管理研究,F273.1
  13. 基于熵理论的企业技术跨越系统运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F273.1
  14. 我国职务消费制度改革研究,D630.9
  15. 合法性视域下我国政务公开研究,D630
  16.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630
  17. 我国政策终结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探析,D630
  18. 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伦理思考,D630
  19. 沈阳市市民公共政策态度测量研究,D630
  20. 外资并购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F721
  21.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生产管理 > 企业技术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