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历史研究(1841-1997)

作 者: 邹涵
导 师: 李百浩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
关键词: 香港 中国近现代史 近代城市规划 城市史 殖民主义
分类号: TU-098.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香港在150多年时间里,作为一个典型的新生殖民城市,从一个边陲渔村迅速崛起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它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港城市风貌。在快速转变为当今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的城市化过程中,它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起初城市规划立法与体系被普及和灌输到殖民地以满足英人的需要和稳定宗主国的地位,后来香港政府为了推动当地的发展需求改进城市规划和建设,如时局压力下的房屋政策和新市镇建设项目,城市规划与建设经历了由移植到冲突再到融合的发展过程。本文从城市规划史学的研究角度,研究香港1841-1997年的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回顾国际政治、经济流变背景下的香港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实践的内容、规划管理机构的发展演变,提出了香港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分期。同时探究影响香港近代城市化从起源到发展的因素,总结出香港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特征,确立其作为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中一个特殊个案的历史地位及对现时的启示意义。本文由6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从香港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概述香港近代城市化的社会背景,探讨香港近代城市形成及发展的深层因素;第三章对香港近代城市规划历史进行分期,并分别按三个历史分期阐释了香港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梳理二战后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第四章从城市定位、殖民主义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立法与运作机制等方面归纳香港近代城市规划的特征;第五章从交通设施、填海造地、公共房屋、新市镇和市区重建等方面概括香港近代城市建设的特征;第六章总结香港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演变过程和基本特征,探讨后续研究的方向,对香港未来城市发展提出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4-5
英文摘要  5-11
第1章 绪论  11-21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11-12
    1.1.1 研究缘起  11
    1.1.2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3
    1.2.1 研究目的  12
    1.2.2 研究意义  12-1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6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4-15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5-16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6-17
    1.4.1 研究内容  16-17
    1.4.2 创新点  17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21
    1.5.1 研究方法  17-19
    1.5.2 技术路线  19-21
第2章 香港近代城市化的背景  21-37
  2.1 香港的历史概略  21-25
    2.1.1 香港古代建制历史  21-22
    2.1.2 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  22-25
  2.2 香港的地理环境  25-27
    2.2.1 地理概况  25
    2.2.2 天然良港  25-26
    2.2.3 多山少地  26-27
  2.3 香港的政治背景  27-30
    2.3.1 国际政治背景  27-29
    2.3.2 香港的政治制度  29-30
  2.4 香港的经济发展  30-34
    2.4.1 香港的经济政策  30-31
    2.4.2 香港的经济发展  31-34
  2.5 香港的社会文化  34-36
    2.5.1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34-35
    2.5.2 华洋共存的社会  35-36
  2.6 小结  36-37
第3章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回顾  37-68
  3.1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分期  37-41
    3.1.1 "现代性"及"近代"的界定  37-39
    3.1.2 历史分期及主要内容  39-41
  3.2 城市用地扩张与近代城市形成期(1841—1904)  41-48
    3.2.1 割占港岛,维多利亚城的规划与建设(1841-1860)  41-44
    3.2.2 割占九龙,一港两城的规划与建设(1860-1898)  44-46
    3.2.3 租借新界,全境的土地管理与开发(1898-1904)  46-48
  3.3 城市规划体制建立与城市发展期(1904—1945)  48-56
    3.3.1 完善交通等基础建设与拓展土地(1904-1922)  48-51
    3.3.2 形成城市规划观念与确立规划制度(1922-1941)  51-54
    3.3.3 日本占领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停滞(1941-1945)  54-56
  3.4 城市规划全面发展与城市繁荣期(1945—1997)  56-66
    3.4.1 城市规划与建设复兴的准备(1945-1960)  56-60
    3.4.2 完善规划体制与建设新市镇(1960-1980)  60-62
    3.4.3 全港发展策略与市区重建(1980-1990)  62-64
    3.4.4 全面规划检讨及再发展准备(1990-1997)  64-66
  3.5 小结  66-68
第4章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的特征  68-128
  4.1 香港近代城市定位  68-69
    4.1.1 山地港口型城市  68
    4.1.2 完全殖民型城市  68
    4.1.3 资本促动型城市  68-69
  4.2 殖民主义城市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导入  69-98
    4.2.1 土地测量技术奠定城市化基础  69-71
    4.2.2 公共卫生理念影响建筑物条例  71-75
    4.2.3 建筑控制立法完善建筑规范  75-77
    4.2.4 住房政策维系殖民统治  77-79
    4.2.5 港口发展规划确保商港地位  79-81
    4.2.6 艾伯克龙比报告与香港战后城市规划发展  81-95
    4.2.7 发展规划体系的建立  95-98
  4.3 土地利用政策与规划  98-107
    4.3.1 土地租用制度  98-100
    4.3.2 土地政策与政府财政  100-101
    4.3.3 土地利用规划  101-107
  4.4 城市规划立法与运作机制  107-126
    4.4.1 城市规划立法体系  107-114
    4.4.2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114-116
    4.4.3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116-123
    4.4.4 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123-126
  4.5 小结  126-128
第5章 香港近代城市建设的特征  128-162
  5.1 完善城市交通设施  128-132
    5.1.1 对外交通建设  128-130
    5.1.2 对内交通建设  130-132
  5.2 填海造地工程与影响  132-139
    5.2.1 大型填海工程  132-138
    5.2.2 填海造地影响  138-139
  5.3 公共房屋政策与营建  139-146
    5.3.1 公共房屋的政策  139-142
    5.3.2 公共房屋的种类  142-143
    5.3.3 公共房屋的设计  143-145
    5.3.4 公共房屋的管理  145-146
  5.4 新市镇的规划建设  146-156
    5.4.1 新市镇的规划原则  146-147
    5.4.2 新市镇的发展历程  147-153
    5.4.3 新市镇的建设评价  153-156
  5.5 市区重建策略与实践  156-160
    5.5.1 战前市区重建  156-157
    5.5.2 战后市区重建  157-160
  5.6 小结  160-162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162-166
  6.1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总结  162-164
    6.1.1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的范型  162-163
    6.1.2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的建设实现评价  163
    6.1.3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  163-164
  6.2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的后续研究  164-165
  6.3 香港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  165-166
参考文献  166-172
图片目录  172-175
附录1 香港近代城市规划重要历史事件年表  175-181
附录2 香港近代城市建设重要历史事件年表  181-184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184-185
后记  185

相似论文

  1. 沪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G633.3
  2. 《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悲剧分析,I561.074
  3. 后殖民译论视角下英译《水浒传》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4. 《黑暗之心》后殖民主义解析,I561
  5. 《藻海无边》中文化身份的解读,I753
  6. 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研究,D923;F293.3
  7. 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与立法会的关系,D921.9
  8. 爱国主义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体现,G641
  9. 香港中小学音乐科课程发展史纲(1945-2007),G633.951
  10. 新世纪香港城市爱情剧研究,J905
  1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歌曲研究,J605
  12. 新闻翻译中的主体间性,H059
  13. 从后殖民主义看《曼斯菲尔德庄园》,I561.074
  14. 论谢耀《他们自己的语言》中人物性取向的意义,I712
  15. 加缪小说中的异域想象,I565.074
  16. 后殖民视角下《耻》中身份的研究,I478
  17. 论福斯特的文化歧视《印度之行》的后殖民主义解读,I561
  18. 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学习的设计和应用,G641
  19. 中国社会责任共同基金的金融业绩,F832.5
  20. 内地与香港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及启示,F832;F224
  21. 从上海、香港和新加坡金融生态环境比较研究看上海如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F832.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史 > 专史 > 城市(镇)建筑发展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