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爱国主义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体现

作 者: 彭淑娴
导 师: 李尚敏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爱国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体现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需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挑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呼唤。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对爱国主义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教育目标定位需进一步清晰;教育内容枯燥空洞、缺乏创新;教学途径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借鉴国外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成效分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研究怎样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体现爱国主义的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体现的爱国主义特点在于:第一,要通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内容来反映爱国主义的国耻教育;第二,通过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的历史内容来反映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教育;第三,通过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内容来反映爱国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爱党教育;第四,通过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内容来反映爱国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要以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持。爱国主义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体现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历史节日为契机;以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为鲜活教材;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补充来实现其教育的途径。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总方法来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灌输性教育、互动性教育、现场教育、激情教育方式来完成。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7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7-10
    1.1.1 选题的缘由  7
    1.1.2 选题的意义  7-10
  1.2 文献综述  10-16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0-12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16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16-17
    1.3.1 研究思路  16
    1.3.2 研究方法  16
    1.3.3 创新之处  16-17
第二章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17-19
  2.1 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需要  17
  2.2 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挑战  17-18
  2.3 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  18
  2.4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呼唤  18-19
第三章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9-23
  3.1 对爱国主义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19
  3.2 教育目标定位需进一步清晰  19-20
  3.3 教育内容枯燥空洞、缺乏创新  20
  3.4 教学途径单一  20
  3.5 教学效果不理想  20-23
第四章 国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分析  23-27
  4.1 美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分析  23
  4.2 韩国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分析  23
  4.3 日本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分析  23-24
  4.4 国外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24-27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体现的爱国主义特点  27-31
  5.1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内容反映爱国主义的国耻教育  27
  5.2 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的历史内容反映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教育  27-28
  5.3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内容反映爱国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爱党教育  28
  5.4 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内容反映爱国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教育  28-31
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理论支持  31-33
  6.1 教育学理论  31
  6.2 心理学理论  31-32
  6.3 哲学理论  32-33
第七章 爱国主义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体现的途径、方法和方式  33-43
  7.1 爱国主义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体现的途径  33-34
    7.1.1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33
    7.1.2 以历史节日为契机  33
    7.1.3 以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为教材  33-34
    7.1.4 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  34
    7.1.5 以校园文化为补充  34
  7.2 爱国主义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体现的方法  34-39
    7.2.1 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  34-35
    7.2.2 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总方法  35-36
    7.2.3 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具体方法  36-39
  7.3 爱国主义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体现的方式  39-43
    7.3.1 灌输性教育方式  39
    7.3.2 互动性教育方式  39-40
    7.3.3 现场教学方式  40
    7.4.4 激情教学方式  40-43
结语  43-45
致谢  45-47
参考文献  47-51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1

相似论文

  1.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G641
  2. 民事能动司法探究,D926
  3. 会话含义特征强化性的英汉对比研究,H313
  4.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傅雷翻译思想在《高老头》中的体现,I046
  5. 人才学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及其实现,D64
  6. 现代香水容器造型的方法研究,J524.2
  7. 网络舆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研究,G206
  8. 网络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G641
  9. 教育与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性爱国研究,G641
  10. 试论理性爱国,G641
  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G641
  12. 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方式和实现机制的研究,R197.3
  13. 杜甫对中庸思想的奉守及其诗论和创作,I207.22
  14. 《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观,I207.22
  15. 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N02
  16. 论现代家居中的陶瓷艺术,J527
  17. 当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现象探析,G641
  18. 由“题”到“材”的重建过程,J723
  19. 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审美、训练与应用,J722.4
  20. 意象性油画中线的表现研究,J21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