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

作 者: 高娟
导 师: 李和中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责任政府 政府回应力 测评体系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分类号: D035.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责任政府的构建,必然要求政府及其官僚体系及时、直接、有效对管辖范围内的公众诉求做出回应。而政府回应的能力建设,不但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供给职能的本质要求和责任,更为重要的的是,政府回应力的建设不但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政府的问责机制,更反映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大致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展开。笔者立足于责任政府的视角,将论题确立为“基于责任政府导向下政府回应力研究”,尝试从理论上探讨政府回应力的价值取向、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并运用个案,总结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回应力建设上所面临的问题,在揭示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回应型政府的基本策略。其基本研究内容如下: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政府回应的研究,交织共生着关注效率的管理主义与关注公平、民主的宪政主义两种范式取向。而本文所称的政府回应,是指政府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按照法律规定,在其社会管理活动过程中,对公众的要求和愿望做出积极反应的过程及相关制度安排。而政府回应力,则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对社会公众及其它社会组织所提出的各种诉求做出及时和负责的反应与回复的能力。政府回应力的价值取向分为公平、正义、民主的义务价值和追求效率、包容性增长及科学、法治等实践价值两个层面。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权力代理关系是政府回应的逻辑依据,而“责任驱动”则是政府回应的流程模式内涵。政府回应力建设的的关键在于主动、透明、充分、迅捷等核心能力要素,以及抓住第一时间或最佳时机,并以负责任的政府和负责任的媒体作为回应途径。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应该包括测评主体、测评客体、测评目标、测评标准、测评指标、测评方法和测评报告等7个构成要素。它具有实现和落实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改善政府与公众关系、提升政府效能等四项特殊功能,其构建须遵循服务导向、职能依据和发展调整等原则,其构建的系统流程依次应为功能定位、方案设计功能检验等三个基本环节。政府回应力的测评就是要在政府回应的广度、深度和效度3个维度对其回应的效率、效益、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顾客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3个维度、8个类别和20个单项目标的政府回应力测量指标体系。本文选取了直面丑闻的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都公交燃烧事件后三天五场新闻发布会的迅捷反应及深圳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中扩大参与的“双向互动”制度创新等3个典型案例,分别从回应过程、回应力评价及回应力建设等3方面对前文关于政府回应力内涵、内容、流程、标准的观点进行了实证验证。三个案例对于政府回应力建设的启示在于:地方政府应直面问题,务必及时回应民众诉求,并采用区分性的回应策略,超脱案例具体事件来完善制度,政府危机公关必须实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以系统的制度创新予以回应基层社会矛盾或公众利益诉求。政府的回应力高下取决于公众的需求与政府回应的均衡(即帕累托最优),而这一均衡需要在探究地方政府现实回应力建设所面临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策略(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回应力建设的制约因素为:责任政府的民主政治土壤贫瘠形成了权威中心的闭锁场域;以及由传统行政文化的惯性影响所导致的政府对自身责任的知行困;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则是阻碍责任政府构建,进而妨害政府回应力提升的现实深层动因。本文最后提出了责任政府导向下提升政府回应力的对策,即通过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实现责任政府的生态优化,通过行政伦理的重塑实现政府责任的主观环境优化,通过组织结构的改造实现责任政府构建中的自我优化,通过完善电子化的政府回应平台加强责任政府的现代化技术保障,并建议以推进公众的政治参与作为责任政府构建与政府回应力提升的核心任务。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2
目录  12-15
图表目录  15-17
导论  17-44
第一章 理论阐释:政府回应力的逻辑基础  44-77
  第一节 政府回应力研究的学科视野  44-50
    一、管理主义的视野  44-47
    二、宪政主义的视野  47-50
  第二节 政府回应力的内涵透视  50-60
    一、政府回应  51-57
    二、政府回应力的概念与特征  57-60
  第三节 政府回应力的价值取向  60-67
    一、政府回应力的义务价值分析  61-64
    二、政府回应力的实践价值分析  64-67
  第四节 基于责任政府的政府回应框架  67-77
    一、政府的回应的逻辑依据: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权力代理理论  68-69
    二、政府回应的流程模式:"责任驱动"  69-73
    三、政府回应的技术关键:主动、透明、充分、迅捷  73-74
    四、政府回应的时间序列:抓住"第一时间"与"最佳时机"  74
    五、政府回应的着力点:负责任的官方与负责任的媒体  74-77
第二章 测量体系: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建  77-111
  第一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77-83
    一、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成  77-78
    二、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功能  78-83
  第二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流程  83-89
    一、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原则  83-86
    二、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流程  86-89
  第三节 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标准、指标与方法  89-96
    一、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标准  89-91
    二、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指标设计  91-93
    三、政府回应力测评的方法选择  93-96
  第四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的实证分析  96-111
    一、问卷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96-99
    二、政府回应力广度维度的实证分析  99-103
    三、政府回应力深度维度的实证分析  103-105
    四、政府回应力效度维度的实证分析  105-111
第三章 实证检验:政府回应力的案例分析  111-143
  第一节 直面丑闻: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  111-121
    一、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  114-116
    二、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  116-119
    三、启示与反思:直面问题、直接回应、超越具体事件完善制度  119-121
  第二节 反应迅捷:成都公交燃烧事故  121-129
    一、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  123-125
    二、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  125-127
    三、启示与反思:信息公开透明与及时回应  127-129
  第三节 扩大参与:深圳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  129-143
    一、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  131-133
    二、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  133-140
    三、启示与反思:扩大参与、整合力量、区分回应、双方受益  140-143
第四章 帕累托改进:政府回应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143-168
  第一节 权威中心的闭锁场域:责任政府的民主政治土壤贫瘠  143-150
    一、政治议题中的权利与权力的倒置  143-146
    二、无限全能型的政府权能理念  146-147
    三、人治政冶中的政府闭锁  147-149
    四、官员权力的闭合运作  149-150
  第二节 传统行政文化的惯性:政府对自身责任的知行困境  150-158
    一、工具理性精神缺乏  151-153
    二、"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153-155
    三、家长制作风过盛  155-157
    四、法治理念植入困难  157-158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阻碍责任政府构建的现实深层动因  158-168
    一、政府管理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回应效能低下  158-160
    二、等级授职体制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160-162
    三、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限制了政府回应能力的提升  162-163
    四、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落后,制约着政府回应的提高  163-164
    五、中国式的官僚制对社会需求的忽视  164-168
第五章 对策探讨:提升政府回应力的路径选择  168-197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责任政府的生态优化  168-174
    一、政治复兴:回归公共治理  169-171
    二、政治发展范式变迁:政府回应模式的变迁  171-172
    三、理性官僚制的正当性重建  172-174
  第二节 行政伦理的重塑:政府责任的主观环境优化  174-178
    一、政府回应主体伦理自主性建构的起点:公共利益至上  174-175
    二、政府回应主体伦理自主性建构的目标:行政人格  175-177
    三、政府回应主体伦理自主性建构的途径:他律与自律  177-178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改造:责任政府构建中的自我优化  178-184
    一、扁平化的政府组织机构:扩大管理幅度,减少中间层级  179-181
    二、参与式治理:缩短政府决策与执行的距离  181-183
    三、压缩层级:缩短政府与公众的交流空间距离  183-184
  第四节 完善电子化的政府回应平台:责任政府的现代化技术保障  184-192
    一、以公众为中心,建立电子政务发展架构  184-188
    二、电子政务建设应从网络基础建设向功能应用和社会服务层面转变  188-192
  第五节 推进公众的政治参与:责任政府构建的核心任务  192-197
    一、认清角色、明确责任、完善机制  192-194
    二、积极引导、依法规范、有效回应  194-197
结论与展望  197-201
参考文献  201-215
攻博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215-216
附录  216-219
后记  219-220

相似论文

  1.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2. 我国碳减排服务外包理论与对策探索,X321
  3.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探讨,D035
  4. 基于程序切片的电子海图系统软件测试技术研究,TP311.53
  5. 我国行政问责制有效运行研究,D630
  6. 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G615
  7. 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的微观仿真研究与实现,U491.52
  8. 安徽省X镇责任政府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D625
  9.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发展研究,D632.8
  10. 关于我国情景喜剧传播问题及对策研究,J905
  11. 中外公司控制权配置比较研究,D912.29
  12. 慢性病家庭照顾者负担测评体系研究,R473.74
  13. 单音动词初步介词化研究,H146
  14. 基层政府回应力研究,D630
  15. 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F320.1
  16. 辽宁省丹东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研究,F323.6
  17. 行政问责制的法理基础及制度构建,D922.1
  18. 以教化功能为核心的乡镇信访模式构建研究,D632.8
  19.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F832.4
  20. 中新生态城城市风环境生态指标测评体系研究,TU984.115
  21. 警用车辆智能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U49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国家理论 > 国家行政管理 > 地方行政管理、地方自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