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巴夏礼与中英关系(1841-1861)

作 者: 王雷
导 师: 易惠莉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巴夏礼 中英关系 英国外交部 清政府
分类号: K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2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巴夏礼是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有影响力的驻华外交官之一。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主要的历史事件为中心,描述巴夏礼自1841-1861年期间在中英外交冲突中成长为外交官的人生轨迹。这二十年是巴夏礼人生中重要的时光,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孤儿成长为一名近代早期中英关系中有影响力的英国外交官。1841年,双亲早逝的巴夏礼来到澳门投靠亲戚求生,不久后进入香港中文翻译馆学习中文。第二年,他跟从英国军队北上南京,并在那儿目睹了《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此后,他先后在厦门、广州、福州、上海等地的英国驻华领事馆担任翻译员、副领事等职务。1856年“亚罗号”事件发生后,时任广州代理领事的巴夏礼以此为由向广州政府提出入城、修约等不相关之要求,导致事态扩大,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857年末,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并占领长达三年之久,他成为了广州中国傀儡政府的幕后指挥者,并从两广总督劳崇光那里强行租借了九龙一带。1860年,巴夏礼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翻译北上参与谈判,由于他对礼节问题的坚持导致通州谈判破裂被清军逮捕,出现了“人质危机”事件。最终,“人质事件”导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付诸一炬。战后,巴夏礼又积极参与了条约的执行,随同英国海军提督何伯考察长江并开放沿江口岸。期间,他们还造访太平天国,肆意干涉太平军的军事行动。由于从小目睹了英国炮舰外交的威力,巴夏礼对华态度一直比较强硬,相信在对付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方面必须使用武力才能解决问题。“亚罗号”事件的发生和恶化,与巴夏礼的处理方式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战争爆发后,巴夏礼成为中英外交舞台上最为显眼的角色之一。其行为对中外事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笔者认为,英国的对华政策正是通过对巴夏礼等驻华外交官一次次处理的各种外交事件的分析和总结而逐渐清晰。其对华政策实质上是以武力为后盾,英国政府有条件地推动西方国家与清政府合作,从而扩大自己的对华贸易规模,夺取更多在华利益。巴夏礼等英国外交官又是这一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在面对英国等列强这种步步进逼的侵略时,清政府的表现是相当的被动和愚昧。清朝皇帝和官员在应对巴夏礼等人蓄意制造的外交争端时,常常因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而无法采取有效的外交手段。他们有时为保全自身,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致使中国国家主权不断丧失。最终清政府不得不脱下“天朝上国”的尊贵外套,沦为英国人炮口下的合作者。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绪论  11-15
  一、研究意义  11-12
  二、史料介绍及研究回顾  12-14
  三、全文思路  14-15
第一节 从孤儿成长为中文翻译和英国驻华外交官  15-30
  一、出身和青少年时代  15-21
  二、以翻译员身份开始介入中英外交  21-23
  三、巴夏礼与外交官阿礼国  23-24
  四、巴夏礼与英国外交部(1849-1855)  24-30
第二节 引发"亚罗号"事件与英法占领广州  30-45
  一、巴夏礼与"亚罗号"事件  30-36
  二、英法联军占领广州  36-39
  三、巴夏礼与广州英法联军占领委员会  39-45
第三节 巴夏礼参与《北京条约》谈判  45-60
  一、重燃战火  45-47
  二、随联军北上担任翻译及联军不可缺的助手  47-52
  三、通州被俘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2-60
第四节 巴夏礼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执行  60-73
  一、参与执行开放长江口岸  60-66
  二、英国挫败太平天国的外交  66-70
  三、英法联军撤出广州  70-73
结语  73-77
附录  77-78
  1841-1861年中英两国外交事务主要负责人年表  77-78
参考文献  78-82
  一、档案与资料汇编  78-79
  二、专著  79-80
  三、论文  80-82
后记  82

相似论文

  1. 从《理藩院则例·喇嘛事例》探析清政府对蒙古实行的喇嘛教政策,K249
  2. 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英建交问题的历史考察,D829
  3. 太平洋战争时期中英在缅甸的合作与分歧,K152
  4. 1864年至1875年清政府收复新疆的态度探微,K256.2
  5. 论沙俄全面占领中国东北后的中俄交涉(1901-1903),K257
  6. 论清政府留学管理政策,G648.9
  7. 论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D929
  8. 解构主义的翻译——清政府涉外条约语例研究,H059
  9. 清政府与清末话语权之争,K257
  10. 从认知视角看正常化过程中的中英关系(1949-1972),D829
  11. “西巡”时期清政府施政状况考察,K256.7
  1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藏政策的演变,K252
  13. 清政府对五台山藏传佛教的管理,B949
  14. 清政府引导朝鲜开港策略研究,K256.9
  15. 中法战争期间的封锁与对策,K256.2
  16. 清政府与俄伊犁交涉方略述评,K252
  17. 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K249
  18. 帝国的想象和现实,K249
  19. 日本控制下的大连港(1907—1926),K293.1
  20. 清政府对朝鲜的政策研究(1866-1876),K256
  21. 论清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以夷制夷”策略,K256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清后期(1840~1911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