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面向将来还是面向过去?

作 者: 白珊珊
导 师: 卢卫中
学 校: 曲阜师范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时间是空间”的隐喻 跨文化对比 时间认知 取向 面向将来 面向过去
分类号: H3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方式,它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结构丰富的始源概念来理解抽象的、结构相对欠缺的目标概念。因此,从本质上,“隐喻是人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的重要机制”(Lakoff,1993,p.244)。时间是抽象的概念,人们对它难以有直观的了解。按照认知语言学的假设,空间是人类认识时间、把握时间的基础,时间是空间的隐喻。时间的表达在人类语言中主要是通过隐喻空间方位来实现的。可以说,通过空间概念来表示时间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性,也是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特性。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时间是空间”的隐喻作了深入的研究。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特定文化中,人们认为时间是有方向性的,而且对于过去与将来的认知方式也因语言不同而各异(Alverson,1994;Nunez & Sweetser,2006;Radden,2003)。英语一般认为过去的时间在身后,未来的时间在面前,所以英语中时间观察者/说话者在认知时间时总是面向将来,这一观点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而在涉及汉语中时间观察者是面向将来还是面向过去这一问题时,学者们众说纷纭,各种观点比较杂乱,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本文在现代隐喻理论的框架之内,从时间观察者及其时间取向出发,对英汉“时间是空间”的隐喻进行对比研究。重点是通过考察英汉时间观察者在认知时间时的不同取向,找出英汉民族在线性时间认知上的共性与差异,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论证抽象概念的部分内容是隐喻性的,人类的隐喻认知以身体经验为基础,并受文化因素的制约。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一方面,英汉“时间是空间”的隐喻存在高度的相似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英汉语中都存在三种基本的通过空间概念构建时间概念的认知模式:“以我为中心的时间在动”型、“自我在动”型和“时间序列是相对位置”型。其中,前两种模式都将未来定为在观察者前方,过去定为在观察者后方,即观察者均面向将来。而第三种模式对时间的定位则不受观察者及其时间取向的影响。(二)英汉文化中人们的主要时间取向均是面向将来。另一方面,英汉“时间是空间”的隐喻也存在着差异性,主要表现有:(一)汉语中尚存在一种特殊的面向过去型时间认知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观察者面向过去,时间从过去向观察者所在的“现在”移动,即过去时间位于观察者的前面,而未来时间则位于其后。(二)就时间取向而言,中国人既面向将来,又面向过去,而英美人只面向将来。这是该概念隐喻在英汉文化中一个重要而又显著的不同。(三)汉语中与面向过去型时间认知模式对应的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动态含义,而英语大多采用静态的介词表达与汉语相对应的语义。英汉民族在时间认知上所具有的共性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源自概念隐喻的经验基础的自然结果;而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可以从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不同的语言系统内部结构等方面得到解释。本研究不仅从跨语言的角度为“时间是空间”隐喻的普遍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而且有助于揭示隐喻与文化的关系。另外,对比英汉“时间是空间”隐喻的异同有利于中西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并且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中空间词汇获得时间意义的认知理据,从而促进英语词汇教学。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4-5
Abstract in Chinese  5-7
Abstract in English  7-9
Contents  9-11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15
  1.1 Concepts of Time and Space  11-12
  1.2 General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12-13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13
  1.4 General Organiz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13-15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15-27
  2.1 Introduction  15
  2.2 Views of Metaphor  15-20
    2.2.1 Traditional Views of Metaphor  15-16
    2.2.2 Contemporary Views of Metaphor  16-19
    2.2.3 Comments  19-20
  2.3 TIME AS SPACE Metaphor  20-26
    2.3.1 Classification of TIME AS SPACE Metaphor  20-23
    2.3.2 Perspectives of Previous Studies on TIME AS SPACE Metaphor  23-26
    2.3.3 Comments  26
  2.4 Summary  26-27
Chapter 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IME AS SPACE Metaphors  27-48
  3.1 Introduction  27-28
  3.2 Orientation of the English Observer  28-32
    3.2.1 Facing the Future  28-30
    3.2.2 A Case with No Mapping of the Observer's Orientation  30-32
  3.3 Orientation of the Chinese Observer  32-42
    3.3.1 Facing the Future  32-37
    3.3.2 A Case with No Mapping of the Observer's Orientation  37-38
    3.3.3 Facing the Past  38-42
  3.4 Principal Orientation of the Chinese Observer  42-43
  3.5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IME AS SPACE Metaphors  43-46
    3.5.1 Similarities  44-45
    3.5.2 Differences  45-46
  3.6 Summary  46-48
Chapter 4 Cause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IME AS SPACE Metaphors  48-52
  4.1 Introduction  48
  4.2 Causes of the Similarities  48-49
  4.3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49-51
    4.3.1 Different Cultural Models  50-51
    4.3.2 Different Language Mechanisms  51
  4.4 Summary  51-52
Chapter 5 Conclusion  52-57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52-53
  5.2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53-56
    5.2.1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54
    5.2.2 Practical Implications  54-56
  5.3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56-57
Bibliography  57-60
Appendix I  60-63
Appendix II  63-65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5

相似论文

  1.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2.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研究,G755.5
  3. 复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ACECM)取向支架修复羊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R687.4
  4. 大学生性取向量表的编制,B841
  5. 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的织构研究,TG142.1
  6. 武钢取向硅钢营销策略研究,F426.31
  7. 网络游戏道德问题研究,F49
  8. 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B842
  9. 成败情景下成就目标对归因方式及任务投入的影响,G642.4
  10. HG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取向的研究,G719.2
  11. 互联网网民身份认知的文化取向研究,G206
  12. 磁记录介质材料的研究,TB34
  13. 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员工信息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F224
  14. 颠覆与坚守,I207.42
  15. 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G641
  16. 无取向硅钢有机—无机复合极厚绝缘涂层的研究,TG174.4
  17. 当代中国社会法制度建构的困境与出路,D920.0
  18.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mages in American Culture: from Mulan to Kung Fu Panda,J954
  19. 零起点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H195
  20. 翻译美学视角下法律翻译中“美”的再现,H059
  21. 顾起元及其诗文研究,I206.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文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