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历史演化及其当代重构

作 者: 吕冬青
导 师: 洪涛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科学 科学精神 演化 重构
分类号: G32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6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学是一种拥有强大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其精髓就是科学精神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具有道德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规范。科学精神主要包括求实精神、理性精神、竞争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自由开放精神,它不仅能对科学实践主体起规范作用,而且也能对其他各类实践主体的行为与意识产生积极的启蒙、感召和引导等作用。从一定意义上看,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状况可以用科学精神在该国的弘扬程度加以衡量。因此研究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的理论意义在于从一个新的视角探求中国科学精神发展历程,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它的实践意义在于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中国科学精神的历史演化及其当代的重构。第一部分从界定科学精神的定义、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入手,叙述了不同时期科学精神的概念,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的抽象,是贯穿并深藏于科学之中的灵魂,是科学赖以发展的精神动力。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科学精神的历史演化。首先对科学精神进行了历史追溯,近代科学产生于古希腊,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发展。中国科学精神受到西方科学精神传播的影响,在中国本土化基础上扎根。经历了从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开始,进而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精神层面(五四运动)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对科学精神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部分对国内科学精神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科学精神的缺失表现在平民人群、专家学者以及领导官员三种类型的缺失。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精神在当代中国缺失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是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的重构。分析了其重构的意义以及基本途径。本文坚持一种开放的学术理性与尊重现实与实践的态度,对科学精神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多维视野的研究,本文试图以宏观分析为纲,同时附以适时的微观考证,运用历史学、科学学、哲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本文还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努力实现全社会科学精神普及和弘扬,体现历史的与逻辑的相一致的原则。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9
第一章 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9-16
  1.1 科学精神的界定  9-13
  1.2 科学精神的构成  13-16
第二章 科学精神的历史演化  16-25
  2.1 西方科学精神的历史追溯  16-19
    2.1.1 古希腊时期的科学精神  17
    2.1.2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精神  17-19
  2.2 国人对科学精神的认知过程  19-25
    2.2.1 五四前期中国科学精神的发展阶段  19-21
    2.2.2 五四时期中国科学精神的发展阶段  21-23
    2.2.3 五四后期中国科学精神的发展阶段  23-25
第三章 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现状及原因分析  25-35
  3.1 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25-28
    3.1.1 平民人群科学精神缺失  26
    3.1.2 专家学者人群科学精神缺失  26-27
    3.1.3 领导官员人群科学精神缺失  27-28
  3.2 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28-35
    3.2.1 历史原因  28-32
    3.2.2 现实原因  32-35
第四章 中国科学精神的当代重构  35-43
  4.1 当代中国科学精神重构的现实意义  35-37
  4.2 当代中国科学精神体系重构具体途径  37-43
    4.2.1 建立良好的社会机制  37-38
    4.2.2 转变教育模式  38
    4.2.3 加强科学普及工作  38-40
    4.2.4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  40-43
结束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6
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光学零件表面轮廓干涉测量方法研究,TG84
  2. 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算法研究,V249.328
  3.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TM727
  4. 基于非规则LDPC码的BICM系统优化设计,TN911.2
  5. 海量数据压缩、操作和处理方法的研究,TP311.13
  6.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7. 融入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的科学教学,G633.3
  8.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9. 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G633.98
  10.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G633.8
  11. 面向服务实体的网构软件演化模型的研究,TP311.5
  12. 碳酸根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结构重构性能研究,TQ424.2
  13.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14.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15.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16.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7.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8.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19. 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G633.7
  20. 深部大陆钻探用钻机顶驱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TE922
  21. 碳排放演化动力系统理论及演化情景分析,X50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