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研究

作 者: 张晓亮
导 师: 张天虹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诉讼法
关键词: 证明力强度 司法建议 排除合理怀疑 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 量化
分类号: D925.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3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刑事证据形式多样,有物证、书证、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七种法定种类,有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等学理分类。大量的司法实践经验表明:证明同一项案件事实,某一类证据往往比另一类更可能接近真实,更使人信服。例如证明犯罪嫌疑人A是否到过犯罪现场这项案件事实,A现场所遗留足迹的鉴定结论就比A的母亲声称案发时儿子是与自己在一起的证人证言更加可信,法官会认定A曾到过犯罪现场。简言之,因为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大于利害关系人的证人证言,所以应依鉴定结论证明的事实来定案。那么,利用证据形式上的特征来判断这些证据的证明力大小,不是可以作为人们认定案件真相的一个方法吗?证据的证明力大小即证据的证明力强度,而利用比较全案证据的证明力大小来认定案件真相的方法,本文称之为“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这两点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结论。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有关证据证明力强度的法律渊源—两个司法解释,分析指出后法优于先法,并肯定了立法者力图营造我国证据证明力强度规则的苦心。进而结合第二个司法解释,从诉讼阶段、诉讼实质、诉讼功能、证明对象、证明主体五方面阐明了证明力强度的特点和概念。最后定义了“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即“庭审法官通过判断比较庭审中控辩双方所出示证据的证明力大小,针对案件中出现的存疑事实,排除或确定所存‘合理怀疑’,从而作出有罪或无罪判决的事实认定方法。”另外,本文还指出了证明力强度和证据资格、证明力的区别。第二部分谈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的价值,着重指出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弊端。利用证明力强度认定的案件事实是存疑事实,“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乃适用于“排除合理怀疑”,这样第三部分必须对“排除合理怀疑”这个证明标准作出说明。本文首先概述了证明标准的理论。接着运用这个理论批判我国刑事证据法“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历数了学界十五年来对“确实充分”的代表性表述,指出“确实充分”可以是证明目的、证明结果,唯独不是证明标准;其“客观真实”的理论基础也受到质疑。接着介绍了英美证据法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论述它以“无罪推定”为理论背景。最后,作者引用美国某法官的判决词“‘确实充分’可量化为10分,‘排除合理怀疑’为9分”,作为本部分的小结,制成一张证明标准百分制量化表。第四部分。利用上文结论逐项分析了第二个司法解释后,本文发现了其中的一项立法失误,重评新定了所涉及各类证据的证明力强度大小,并对原规定进行了扩展和补充。由此最终得到一套新的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规则,作为本文的司法适用建议。简洁起见,这套规则又被量化为一张等级表。根据三、四部分的结论,即一张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张等级表和一张证明标准百分制量化表,第五部分在论述了其概念、特点、原则后,也尝试将全文的结论—“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量化为数学计算的步骤、公式。并通过两个案例予以说明。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引言  13-14
一、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的概述  14-23
  (一) 两个司法解释  14-15
  (二) 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的概念、特点  15-22
    1、从诉讼阶段看  15-16
    2、从诉讼实质看  16-17
    3、从诉讼功能看  17-19
    4、从证明对象看  19-20
    5、从诉讼主体看  20-22
  (三) 证明力强度和证据资格、证明力的区别  22-23
二、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的价值  23-24
  (一) 我国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研究的现状及弊端  23-24
  (二) 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的价值  24
三、中外证明标准述评  24-32
  (一) 证明标准的概述  25-27
    1、证明标准的概念、特点、内容  25-26
    2、证明标准和证明结果、证明目的区别  26-27
  (二)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述评  27-30
    1、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研究进展  27-28
    2、评价  28-29
    3、以证据的连贯性来表述证明标准  29-30
    4、以客观真实作为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础  30
  (三) “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述评  30-31
    1、研究状况  30-31
    2、评价  31
  (四) 结论:证明标准的量化  31-32
四、刑事证据证明力强度规则的司法建议  32-43
  (一) 关于《若干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一)(二)(五)项的分析  32-37
    1、物证的“高保真”是人们的共识  33
    2、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的科技含量使人信服  33-34
    3、公文书证、档案、经公证或登记的书证“不证自明”  34-35
    4、利害关系证人证言的扩展  35-37
  (二) 直接证据的证明力未必大于间接证据  37-39
  (三) 传来证据需要核对才具有最小的证明力  39-40
  (四) 结论:司法建议及其量化  40-43
五、“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对证明标准的贯彻  43-49
  (一) 概念、特点、原则  43-44
  (二) 步骤与公式  44-45
  (三) “证明力强度判断方法”的应用  45-49
结论  49-50
参考文献  50-52
发表文章目录  52-53
致谢  53-55

相似论文

  1. 基于重叠变换与矢量量化的图像压缩算法及应用研究,TN919.81
  2.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3. 基于感性工学的家具把手及拉手设计研究,TS664.01
  4. 褪黑素的绿色合成方法研究,R914
  5.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动态增强成像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445.2
  6. 基于书面语的对外汉语阅读理解教学研究,H195
  7. 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评价体系及应用实例,O141.4-4
  8. 基于CNN的智能交通系统多车牌定位方法的研究,TP391.41
  9. QFD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N945
  10. 氮杂环类化合物在电喷雾质谱中的裂解机理研究,O657.63
  11. 量子粒子群算法研究及其在图像矢量量化码书设计中的应用,TP301.6
  12. 网络化控制系统故障检测方法仿真研究,TP273
  13. 可穿戴心电信号质量综合评估及节律分析系统,TN911.7
  14. 压缩感知算法及其在矢量量化中的应用,TN911.7
  15. 面向室内环境的WSN跟踪关键技术研究,TN929.5
  16. 基于MMTD的模糊语义量化研究,TP18
  17. 武汉地区小高层住宅东西向太阳能辐射能量利用与研究,TU18
  18. 多通道高速信号采集与阵列信号预处理技术研究,TN957.51
  19. 基于量化索引调制的抗共谋指纹技术研究,TP309
  20. 基于DCT域高压缩图像去块效应算法研究,TP391.41
  21. 基于综合效应的粗糙规划模型,O2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