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的分心抑制能力实验研究

作 者: 胡领红
导 师: 张丽华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位置抑制能力 特性抑制能力 工作记忆容量
分类号: B8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4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考察选择性注意中抑制机制的基本实验范式是负启动实验范式,它包括位置负启动和特性负启动两种形式,相应地考察位置抑制能力和特性抑制能力。这种主动的抑制机制能够保证与任务有关信息的内在表征被激活的同时,无关信息的内在表征也会得到积极主动的抑制,从而了避免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或混淆对有关信息的加工,所以分心抑制是思维的流畅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对于思维的最高形式和核心——创造性思维,它与分心抑制的关系在国内外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从位置抑制和特性抑制的分离入手,探讨了创造性思维与分心抑制能力以及工作记忆容量的关系。本研究首先采用测验法筛选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的大学生作为实验被试,然后在实验1和实验2中利用负启动实验范式分别考察了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的位置抑制能力和特性抑制能力的异同,结果发现,不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所有被试均能产生显著的位置负启动效应,都具有位置抑制能力;但两组被试的位置负启动量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人的位置抑制能力并不随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低创造性思维水平组被试能产生显著的特性负启动效应,表现出明显的特性抑制能力;而高创造性思维水平组被试没有产生显著的特性负启动效应,这说明,特性抑制能力随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实验3探讨了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被试的分心抑制能力及其与工作记忆容量的关系。结果发现,高创造性思维水平组的工作记忆容量显著高于低创造性思维水平组的工作记忆容量,而且,不论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两组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与其位置抑制能力之间均无显著相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6
引言  6-7
第一章 文献综述  7-31
  1.1 分心抑制概述  8-11
  1.2 分心抑制研究的主要范式—负启动实验范式  11-15
    1.2.1 负启动的含义  11
    1.2.2 负启动范式的产生  11-12
    1.2.3 负启动实验范式的一般模式  12
    1.2.4 负启动范式是分心抑制研究的主要实验范式  12-13
    1.2.5 负启动效应发生的条件及其特征  13-15
  1.3 负启动机制的理论研究  15-26
    1.3.1 干扰项抑制说  15-18
    1.3.2 记忆说  18-20
    1.3.3 双重机制说  20
    1.3.4 短暂辨别理论  20-22
    1.3.5 传输不适当加工说  22-23
    1.3.6 对激活敏感的抑制说  23-24
    1.3.7 随意刺激-反应联结的自动化提取理论  24-26
  1.4 分心抑制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26-31
    1.4.1 分心抑制能力的个体差异  26-28
    1.4.2 分心抑制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28-29
    1.4.3 分心抑制与工作记忆  29-30
    1.4.4 工作记忆与创造性思维  30-31
第二章 研究计划  31-34
  2.1 问题提出  31-33
    2.1.1 被试的选择  31-32
    2.1.2 位置抑制和特性抑制  32
    2.1.3 分心抑制与工作记忆容量  32-33
  2.2 研究意义  33-34
    2.2.1 理论意义  33
    2.2.2 实践意义  33-34
第三章 实验研究  34-49
  3.1 实验一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的位置抑制能力  34-38
    3.1.1 研究目的  34
    3.1.2 研究方法  34-36
    3.1.3 结果与分析  36-37
    3.1.4 讨论  37-38
    3.1.5 结论  38
  3.2 实验二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的特性抑制能力  38-44
    3.2.1 研究目的  38
    3.2.2 研究方法  38-40
    3.2.3 结果与分析  40-41
    3.2.4 讨论  41-43
    3.2.5 结论  43-44
  3.3 实验三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大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  44-49
    3.3.1 研究目的  44
    3.3.2 研究方法  44-45
    3.3.3 结果与分析  45-46
    3.3.4 讨论  46-49
    3.3.5 结论  49
第四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49-55
  4.1 综合讨论  49-53
  4.2 总结论  53-55
参考文献  55-60
附录  60-77
致谢  77-78

相似论文

  1. 高中美术设计教育研究,J50-4
  2. 对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20-4
  3. 信息线索、人际互动对头脑风暴创造性观点产出的影响研究,C912.6
  4. 口译输出实证研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H059-4
  5.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91
  6. 交替传译中长时工作记忆研究,H059
  7.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0-4
  8.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性思维特点及培养研究,G632.0
  9. 创新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造性思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B844.2
  10. 道德与创造力有关吗?,B842
  11. 初中生创造力的培养活动与实验,G632.0
  12. 情绪对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B842.6
  13. 学习困难学生执行功能研究,B842.3
  14. 当前高校素描教学创新问题研究,J214
  15. 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J504
  16. 坚守,还是突围?,J20-4
  17. 对设计基础素描课程教学的研究,J214
  18. 视觉语言与视觉流程设计在新媒体中的应用与教学探析,J50
  19.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G633.51
  20.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G633.7
  21. 论我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创新,J52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