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

作 者: 陈茉
导 师: 孙剑明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人民监督员 民众参与司法 权力制约 检察权
分类号: D926.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7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最高人民检察院2003年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以来,该项制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我国检察机关在强调其自身所运行的诉讼职能的内部制约的基础上所推出的一项旨在从外部进一步增强其有效监督的重大举措,对于完善我国的检察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力。由于我国实行诉讼流程结构,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之间的互相制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且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的流程转换过程中,后道工序的主导职权只有在被激活后才能作用于具体案件并对前道工序的主导职权形成制约,刑事诉讼需要一种可以覆盖全过程的制约权能,以控制流程行进过程中的程序合法性。我国所设计的刑事诉讼程序将这一权能赋予了依据宪法享有法律监督权的人民检察院,由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全流程的合法性监督。但在实际运行该种监督模式的同时,人们也产生了一个疑问:作为监督者的人民检察院同时也是多项诉讼职能的执行者,对其自身的监督由谁来执行呢?曾经强调的加强检察机关内部自身监督的提法在逻辑上似乎被否定,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推出表明我国最高检察机关已经充分意识到需要一种更具监督公信和实效的制度来实现刑事诉讼的流程监督。因此该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是一项符合国际司法文明的发展潮流、体现诉讼现代化和民主化要求的良性举措。但该项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一些与其设计宗旨难以吻合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和缺陷,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其作为一项制度所存在的进一步创新发展的上升空间,我们需要对此进行不断的关注和探索,使之不断臻以成熟完善。这是本文的写作动机。本文就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产生背景、价值取向和完善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论文第一部分在介绍人民监督员制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域外监督制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可资借鉴和引用的成果。(注:以下内容放到正文中去)论文第二部分分析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立依据和价值取向。指出我国的宪法、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为该项制度提供了法律上的设立依据。论文将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具体价值归纳为司法的民主性价值、司法的公正性价值、人权的保障性价值、权力的制衡性价值以及司法的透明性价值等五个方面,并作了详尽的论证。论文第三部分论证了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出人民监督员制度虽然是一项旨在完善检察监督效能的创新型制度,但缺乏成熟运行的先例,这就需要我们首先从原则和指导思想上对其进行合理定位。论文第四部分构想了我国现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策略,具体包括: 1、人民监督员选任制度的适度调整。2、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的合理重置。3、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科学规制。4、人民监督员罢免程序的合理补充。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英文摘要  4-8
导言  8-10
第一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概述  10-19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产生背景评析  10-12
  第二节 监督与监督制度论证  12-19
    一、监督与监督制度的法理特征比较  12-13
    二、域外监督制度概况  13-16
    三、中外监督制度的比较分析  16-19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立依据与价值取向研究  19-26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立依据评析  19-20
  第二节 设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价值取向研究  20-26
    一、设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应然价值目标  20-22
    二、设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现实意义评析  22-26
第三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26-32
  第一节 现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26-29
    一、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强制约束力缺陷  26-27
    二、人民监督员选任规则缺陷  27-28
    三、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的设计缺陷  28
    四、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功能的缺陷  28-29
  第二节 完善与发展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指导原则  29-32
    一、立法上强化人民监督员制度原则  29-30
    二、机制上优化人民监督员监督效能原则  30-31
    三、构建规范的外部独立监督原则  31-32
第四章 规范与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议  32-42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完善  32-34
    一、优化人民监督员选任条件  32-33
    二、完善人民监督员的选任程序  33-34
    三、合理配置监督职权  34
  第二节 完善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34-37
    一、拟作撤消案件的监督  35
    二、拟作不起诉案件的监督  35-36
    三、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案件的监督  36-37
  第三节 完善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程序  37-42
    一、完善遴选具体个案人民监督员的程序,确保人民监督员符合具体个案的特殊要求  37-38
    二、确定人民监督员在具体个案中的工作规则,确保监督程序的规范顺利进行  38-40
    三、确定人民监督员的评议执行程序,确保人民监督员所作决定的权威性  40
    四、完善人民监督员的资格罢免程序  40-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6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6-47
后记  47-48

相似论文

  1. 论对检察机关滥用追诉权的防范机制的构建,D926.3
  2. 民事执行权制约机制比较研究,D915.2
  3.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构建,D925.1
  4. 论我国行政监察法律制度之完善,D922.1
  5. 论检察权的监督制约机制,D926.3
  6. 论我国检察权的司法性根基及其司法化改革,D926.3
  7. 我国的权力宪法制约研究,D921
  8. 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思考,D926.34
  9. 人民监督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926
  10. 论反渎职侵权检察权的完善,D926.3
  11. 论我国检察机关量刑监督制度的完善,D926.3
  12. 基于权力制约的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D035
  13. 媒体监督视域下的中国行政权力制约研究,D630
  14. 人民监督员监督效力研究,D926
  15. 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D926.34
  16. 检察权性质的法理学分析,D926.3
  17. 刑事拘留的司法监督机制研究,D925.2
  18. 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D925.1
  19. 试论我国侦查监督制度的缺陷及完善,D925.2
  20. 论我国行政权与检察权的权力配置及相互关系,D922.1
  21. 论我国民事执行程序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建构,D926.3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司法制度 > 检察院 > 司法监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