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带着双轭的行走者

作 者: 郭张彦
导 师: 孙先科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双重身份 矛盾状态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王蒙是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革命知识分子之一,也是对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革命知识分子本身所具有的双重身份造成了他们角色、性格的双重性。与共和国历史太过紧密的联系,以及两种身份所代表的不无对立的精神使命和思考方式,造成了他们复杂矛盾的思想状态。革命知识分子的行走历程显得异常沉重,因而也不断引发着他们对政治与日常、人性,历史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思索。全文共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概述革命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并加以界定。其次说明论文的主要阐释对象。正文部分:论述分为三章第一章:梳理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在小说文本中的渊源。20年代末30年代初,“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成员以及丁玲小说中的“知识新人”形象是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雏形。此后,这一形象在规范制约下的解放区小说和十七年小说中变得屈指可数;新时期,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在王蒙的小说中得以充分表现。第二章:王蒙小说中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按人的成长逻辑把王蒙小说中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分为三个时期,分析双重身份制约下各个时期特点。两种身份代表的角色精神在他们的青春期出现了暂时的合谋,但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个体成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却成为他们成长中必须面对的尴尬。完成成年礼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把他们抛出漩涡的中心,这一过程中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之间的张力凸现,他们在坚守与惶惑的复杂状态中对体制、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着思考。再次回到体制时,怀恋过去、思考人与历史关系的同时,更多的是边缘化的寂寞。同时在这一部分探析这一形象在王蒙5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后小说中的异同。第三章:时代影响下的王蒙与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关系。王蒙本就是革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性格。这是他在小说中能够全面展示一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展现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的重要原因。社会、时代的变迁和作者思考认知的变化造成了其小说中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结语:王蒙小说中革命知识分子形象书写的“寓言”性质,及其历史价值和当下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8
前言  8-9
第一章 小说中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渊源  9-17
  一、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产生  9-14
  二、规范中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14-17
第二章 王蒙小说中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17-32
  一、青春成长的尴尬  18-23
  二、洗礼中的惶惑与思索  23-29
  三、边缘化的寂寞  29-32
第三章 余论:时代影响下的王蒙与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32-36
结语  36-38
注释  38-41
参考文献  41-45
后记  45

相似论文

  1. 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239
  2. 高中数学课程中向量教学研究,G633.6
  3. 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的女性主义解读,I712.074
  4. 基于师生双重身份制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公司模式研究,J523.5-4
  5. 想象的他者,H315.9
  6.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内部阻力研究,D630
  7. 埃莉诺·达克在《永恒的土地》中的双重身份,I611
  8. 论《吉姆爷》中吉姆的双重身份,I106.4
  9. 市民时代的艺术浪子论托马斯·曼小说中的“艺术家困境”,I516.074
  10. 视觉分裂:关于传统美学中主体—从体的关系在视觉表现上缺失部分的假设,J201
  11. 论学院写意人物画派,J209.2
  12. 论《押沙龙,押沙龙!》的历史性与反历史性,I712
  13. 元末明初浙东文人群研究,I206.2
  14.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F249.2
  15. 向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633.6
  16. 牺牲品及殉道者—玛吉之悲剧的双重性,I561
  17. 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同,I712.0747.240
  18. 在迁徙的路上—格非论,I206.7
  19. 国家作为民事主体的问题探讨,D913
  20. 人物角色与身份定位,I712.07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