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

作 者: 秦伟平
导 师: 杨东涛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工商管理
关键词: 身份意识 工作嵌入 身份定位 社会距离 双重身份
分类号: F2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缓慢,管理错位和缺位的事情时有发生,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从业环境等很多地方都不尽如人意,其合法权益经常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他们在嵌入企业的过程中成为处境艰难的“边缘人”。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化,如何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嵌入企业进而实现城市融入自然而然地成为事关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反映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与发展再次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新生代农民工嵌入企业的过程,从企业外部环境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如何消除制度和政策方面的障碍。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看,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这类特殊的员工完成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在企业内部建立顺畅的职业发展通道。因为制度变迁是转型经济下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因此从个体心理层面和群体层面探究究竟通过何种途径能够让新生代农民工成功嵌入企业就成为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遵循从现象梳理到探究本质的基本思路,设计了两个紧密相连的研究模块,对以上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得出了如下两个重要的结论:首先,研究一从个体层面出发,利用316个个体样本,以相对剥夺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为逻辑支撑,假定具备双重身份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努力嵌入企业的过程中,必然会在两种身份间做出二者必居其一的选择,不同的身份意识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导致他们在工作嵌入的选择上表现出差异性。随后的研究结论发现,实证所得的结果并不同于最初的研究设想。农民身份意识和工人身份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歧视知觉和工作嵌入表现出同方向的变化。即农民身份意识和工人身份意识都会引起农民工的歧视知觉,感知到歧视的农民工也没有选择工作嵌入这样积极的行为应对方式。其次,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对原来身份意识二者必居其一的分析思路做了调整。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利用46个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群体,274个个体样本,以社会认同和自我归类理论为基础,验证了社会距离如何通过身份定位对农民工的工作嵌入产生影响。从更深层次上发现,具备双重身份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在两种身份的选择上,并非早期社会认同理论所提出的,个人在加强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的同时,在两种身份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一个基于自我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选择界定的过程,是在内心深处不断对两种身份比较平衡的过程。在身份导致的社会距离影响下,个体层面的身份定位并未对工作嵌入产生影响,而关系和集体层面的平衡性定位,依旧对工作嵌入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企业内新生代农民工这样一类特殊员工为研究样本,较为成功地将学术界曾提出的把相对剥夺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予以整合的设想付诸实践,丰富和发展群际关系理论。同时通过对身份意识、身份定位的探讨,成功地将身份作为前因变量引入到工作嵌入的预测模型中,拓展了工作嵌入的分析框架。本研究对群际关系理论和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图目录  14-15
表目录  15-17
第一章 绪论  17-28
  1.1 研究背景  17-23
    1.1.1 现实背景  17-21
    1.1.2 理论背景  21-23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23-24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24-25
    1.3.1 研究内容  24-25
    1.3.2 结构安排  25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25-28
    1.4.1 研究目标  25-26
    1.4.2 研究方法  26-27
    1.4.3 技术路线  27-28
第2章 文献回顾  28-64
  2.1 理论基础:群际关系的理论诠释  28-42
    2.1.1 相对剥夺理论  28-33
    2.1.2 社会认同理论  33-40
    2.1.3 自我归类理论  40-41
    2.1.4 小结  41-42
  2.2 基于身份的研究述评  42-56
    2.2.1 身份单一性与员工组织认同  43-47
      2.2.1.1 身份的多元解读及其内涵  43-44
      2.2.1.2 组织认同的内涵与外延  44-47
    2.2.2 基于身份多重性的员工认同  47-53
      2.2.2.1 身份多重性与自我  47-49
      2.2.2.2 多重认同的形式  49-53
    2.2.3 身份冲突及其管理  53-55
      2.2.3.1 群体间冲突及其管理  53-54
      2.2.3.2 类角色间冲突及其管理  54-55
    2.2.4 小结  55-56
  2.3 工作嵌入研究述评  56-64
    2.3.1 工作嵌入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56-58
    2.3.2 工作嵌入理论的发展  58-59
    2.3.3 实证研究  59-64
第3章 构念界定及测量  64-70
  3.1 身份意识及其测量  64-65
  3.2 歧视知觉及其测量  65-66
  3.3 工作嵌入及其测量  66-67
  3.4 沟通质量及其测量  67
  3.5 社会距离及其测量  67-68
  3.6 身份定位及其测量  68-70
第4章 身份意识对工作嵌入的作用机制  70-104
  4.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70-77
    4.1.1 工作嵌入与身份意识  71-73
    4.1.2 身份意识与歧视知觉  73-75
    4.1.3 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  75-76
    4.1.4 沟通质量的调节作用  76-77
  4.2 问卷设计  77-80
    4.2.1 设计原则  77-78
    4.2.2 设计过程  78-80
    4.2.3 测量条目的产生  80
  4.3 试调查分析  80-86
    4.3.1 初试问卷的样本分析  80-81
    4.3.2 项目分析  81-84
    4.3.3 信度检验  84
    4.3.4 效度检验  84-86
  4.4 正式调研数据分析  86-92
    4.4.1 描述性统计  86-87
    4.4.2 验证性因子分析  87-89
    4.4.3 同源方差分析  89-91
    4.4.4 方差分析  91-92
  4.5 假设检验  92-100
    4.5.1 相关关系分析  92-93
    4.5.2 中介效应检验  93-94
    4.5.3 调节效应检验  94-99
    4.5.4 假设检验结果  99-100
  4.6 结论与困惑  100-104
第5章 身份定位对工作嵌入的作用机制  104-133
  5.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04-108
    5.1.1 社会距离与工作嵌入  105-106
    5.1.2 社会距离与身份定位  106-107
    5.1.3 身份定位的中介作用  107-108
    5.1.4 假设总结  108
  5.2 试调查分析  108-112
    5.2.1 项目分析  109-110
    5.2.2 信度检验  110
    5.2.3 效度检验  110-112
  5.3 正式调研数据分析  112-119
    5.3.1 描述性统计  112-116
    5.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116
    5.3.3 同源方差分析  116-117
    5.3.4 方差分析  117-119
  5.4 假设检验  119-133
    5.4.1 检验方法  119-122
    5.4.2 零模型检验  122-124
    5.4.3 社会距离对身份定位的直接效应检验  124-126
    5.4.4 身份定位对工作嵌入的直接效应检验  126-127
    5.4.5 社会距离对工作嵌入的直接效应检验  127-128
    5.4.6 身份定位的中介作用检验  128-133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33-137
  6.1 研究结论  133-134
  6.2 研究创新  134-135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135-137
参考文献  137-153
附录一:调查问卷  153-159
  一、个人背景资料  153-154
  二、有关工作的各种描述,  154-156
  三、有关沟通的描述,  156-159
附录二: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发表论文  159-160
致谢  160-162

相似论文

  1. 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239
  2. 基于工作嵌入理论的80后员工离职倾向研究,F224
  3. 基于工作嵌入视角的中小企业员工离职倾向研究,F272.92
  4. 论李安电影的身份意识与文化认同,J905
  5. 中外资银行员工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F832.2;F224
  6. 寻找缺失的犹太身份,I712
  7. 基于工作嵌入模型的独立学院教师离职倾向调查研究,G648
  8. 马拉默德小说中体现出的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以及对历史的反思,I712
  9. 影响初中生师生社会距离的因素分析,G635.6
  10. 中国人对在华外国人提供社会支持的意愿与行为,C912.4
  11. 高中数学课程中向量教学研究,G633.6
  12. 工作嵌入对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C913.2
  13. 高中教师工作嵌入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G443
  14. 工作嵌入对员工离职倾向的中介效应研究,F224
  15.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D412.6
  16. 社会距离对创造性的影响,C912.6
  17. 距离是桥也是墙,G206
  18. 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的女性主义解读,I712.074
  19. 知识型员工工作嵌入性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B849
  20. 汉语中礼节性邀请策略与社会距离的关联性研究,H13
  21. 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国家身份定位研究,D820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