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项目执行困境的讨论

作 者: 顾冰冰
导 师: 张凤林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高校激励 地方政府激励 委托-代理
分类号: G64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D.Bruce Johnstone提出的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的成本应由政府、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机构或个人共同承担,将政府或纳税人承担的全部高等教育经费部分地转移给学生和家长。这样虽然有利于某种层面的公平和效率的要求,然而,我们必须注意这一转变会给低收入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无法继续高等学业的问题,学生贷款的方式被诸多国家采用,如今其已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1999年正式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的项目。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的推广面临着诸多难题:较高的贷款违约率、商业银行的“惜贷”、地区推广的不平衡。然而,这并不代表学生贷款是无效率的,应该放弃使用。一些国家实施学生贷款的历程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贷款可以实现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保证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受教育问题。因此,这些难题只能说明我国的助学贷款项目还不完善,还有改善和提高的空间。本文尝试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的条件下,讨论国家助学贷款中诸多行为主体——政府部门(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放款银行、高校,以及借款学生——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在助学贷款项目中,每个行为主体所处的位置,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和劣势,这样就为制定政策提供了方向:怎样制定政策才会提供给各个行为主体“有效的激励”,最有效地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项目。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采取更严格的资格审查标准:不仅需要提交家庭收入与资产证明,还需要提交父母的教育文化水平和当前职业证明;(2)采取与还款年度违约率相对应的,浮动的高校风险补偿金承担比例。(3)如果评价结果优劣的标准相同,那么,对平均还款能力较强的高校应采用浮动跨度较小的风险补偿金比例,且高校的还款能力越强,其承担的风险补偿金应在贷款发放金额中占据更大的比例。(4)对地方政府存在财政压力的地方所属高校,由中央财政部门直接贴息;适当减轻此类地方财政与高校共同承担的风险补偿金比例。(5)采取收入水平与还款额相联系的浮动利率还款方式。其中,第1点和第5点结论已经在一些国家得以实施,尽管合约的具体条款有所差异,但这些措施起作用的方向和方式是一致的。本文认为这两种形式亦可在我国进行尝试,对控制贷款发放中的“逆向选择”,减轻学生的还款压力会起到良好的作用。第2、3点是本文针对高校承担风险补偿金比例的问题,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对现存政策的调整建议。第4点结论则是本文将一些学者讨论的中央所属高校与地方所属高校之间的不平衡、不平等引申到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地方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的不平衡的角度,并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助学贷款项目,强调高校承担的风险补偿金应参照一定的标准浮动起来,并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区分开分析如何解决学生贷款地区推广不平衡的问题。这也是上面介绍的本文的第2、3,4点结论。本文一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言。简要介绍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综述从八十年代至今中外学者在相关领域对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简单地比较和分析。第二部分,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包括: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作用;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在我国的发展阶段;关于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存在的概念模糊。第三部分,国家助学贷款项目面临困境的经济学解释: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结合我国的实际环境,对国家助学贷款项目中各参与方的利益进行深层次剖析。第四部分,分析、比较、参考其他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发展进程和成果(主要分析的是印度与香港地区),提出适宜在我国推广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政策建议。第五部分,结论。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1 导言  9-16
  1.1 研究背景  9-10
  1.2 研究价值  10-11
    1.2.1 理论价值  10
    1.2.2 实用价值  10-11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5
    1.3.1 国外助学贷款方面的理论  11-13
    1.3.2 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  13-14
    1.3.3 国内助学贷款方面的相关研究  14-15
  1.4 论文结构概述  15-16
2 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在我国的发展  16-26
  2.1 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作用  16-20
    2.1.1 高等教育中的成本分担  16-19
    2.1.2 成本分担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  19-20
    2.1.3 国家助学贷款在成本分担中所起的作用  20
  2.2 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20-23
    2.2.1 背景  20-21
    2.2.2 初始试行阶段(1986年~1999年)  21-22
    2.2.3 推广与发展阶段(2000年~2002年)  22
    2.2.4 问题与改革阶段(2003年~2006年)  22-23
    2.2.5 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充:生源地贷款的推广阶段(2007~现阶段)  23
  2.3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存在的概念模糊  23-26
    2.3.1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与商业性  24-25
    2.3.2 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25
    2.3.3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割  25-26
3 国家助学贷款项目面临困境的经济学解释  26-41
  3.1 商业银行利益的保障  26-31
  3.2 关于有效发挥高校监管作用的模型构建  31-37
  3.3 地方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37-41
4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助学贷款项目的比较与参考  41-49
  4.1 印度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的经验  42-43
  4.2 香港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的经验  43-44
  4.3 印度与香港助学贷款的比较  44-45
  4.4 其他国家和地区助学贷款对我国助学贷款的启示  45-49
    4.4.1 确定贷款申请人的资格  45-46
    4.4.2 贷款合约的设计  46
    4.4.3 贷款违约率的控制  46-47
    4.4.4 贷款基金的扩展途径  47-49
5 结论  49-52
  5.1 提高商业银行利益的保障程度  49
  5.2 刺激高校监管作用的有效发挥  49-50
  5.3 激励地方政府参与助学贷款项目的积极性  50
  5.4 关于助学贷款具体合约方面的建议  50-52
参考文献  52-56
后记  56-57

相似论文

  1. 私募基金的最优投资规模,O224
  2. 基于代理商报酬合约设计的渠道控制研究,F224
  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IT外包激励机制研究,F426.6
  4. 认知无线电系统合作频谱感知中感知数据错误化攻击防御技术,TN925
  5. 制造网格环境下企业群体协同机制研究,F272
  6.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增值效果研究,F224
  7. 民间合会的合作机制探讨,F224
  8. 代建制项目治理结构中利益关系研究,F284
  9. 非上市民营公司的股权激励模式设计研究,F276.5
  10. 股东优势下食品上市公司管理者激励契约设计,F426.82;F224
  11.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乡镇政策执行偏差分析,D630
  12.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经济学分析,F724.6
  13.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经济适用房政策执研究,F293.3
  14. 订单生产方式下长周期订单的风险控制研究,F274;F224
  15. 项目实施中业主与承包商博弈行为分析研究,F224.32
  16. 保险代理激励机制中委托—代理模型分析,F224
  17. 我国企业年金法律关系研究,F842.6
  18.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困境与法律完善,D922.16
  19. EPR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选择与激励机制设计,F259.2;F426.63
  20. 我国科学资助机构绩效管理研究,G311
  21. 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保险契约分析,F84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