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劳务派遣中的风险处置研究

作 者: 占德小
导 师: 申晓梅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劳动经济学
关键词: 劳务派遣 风险 处置
分类号: F272.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3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市场经济国家,劳务派遣是一种早已存在并继续发展的用工和就业方式。劳务派遣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环境和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的必然产物。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发展,企业将原来招聘、培训的一部分管理职能转让给专业化公司承担。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订单生产越来越成为企业生产的普遍形式,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降低用工成本,越来越多地采用诸如劳务派遣等各种灵活的用工方式。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复杂化及成本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大及就业观念的转变,企业的临时人才需求增加等,劳务派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取得了快速发展。劳务派遣的出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力资源配置;让派遣组织通过劳务派遣业务扩大了商业机会,增加了利润收入;帮助用人单位节省了人事管理的成本,增加了用工弹性,浏览了未来雇佣的人才;给受派遣人员提供了另一种就业渠道,利于其自身的开发与管理。但不容忽视的是,劳务派遣在实现了社会层面、劳务派遣组织、用人单位以及受派遣人员多方共赢的同时,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参与劳务派遣的各方都需要面对相当的风险。在社会层面上,劳务派遣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提出巨大挑战;对组织日常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对人才主体本身提出更高要求;对现有人才市场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提出巨大挑战。对派遣组织来说,即使人才并没有被派遣出去,派遣组织也应负责人才的最低生活保障工资、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还应当承担培训劳动者的义务。对用人单位来说,劳务派遣模式难以实现企业长远目标;企业与受派遣人员步调难统一;企业面临内部机密被泄露的风险等。对受派遣人员来说,缺少归属感;工作稳定性差;工作及心理压力大;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职业发展道路不明晰等。我国劳务派遣中这些风险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劳务派遣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完善。虽然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对劳务派遣加以规范,但全国统一性的法规还是没有建成,这直接影响到了劳务派遣的经营合法性问题和业务规范性问题。其次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目前各地及全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全国范围内的大社保网络没有真正建立,这成为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第三是派遣组织运作的不规范。如经营地位不明确,经营资质没有审批,出现混业经营问题,还有经营风险问题等。第四是用人企业管理模式的缺陷。主要是用人企业对劳务派遣缺乏科学的认识,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型工作的规模和岗位缺乏规范,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能力问题,以及用人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有待完善与规范等。最后是对受派遣人员的管理缺失。对于如何处置我国劳务派遣中的风险,首要的问题是要确定一个基本思路,即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挥特殊作用的劳务派遣的健康发展,同时劳务派遣三方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建设,以防范和化解劳务派遣带来的风险,将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此思路的指导下,政府及社会组织要加强劳务派遣的宣传;完善劳务派遣相关法规的建设;加强派遣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多发联合机制的协调运作。用人单位要正确认识劳务派遣作用;规范劳务派遣运作;加强对受派遣人员的管理;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受派遣人员要加强信息的收集、掌握;提高对劳务派遣的认同感;积极融入用人单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本文正是基于对劳务派遣中出现的风险的积极考虑,首先对劳务派遣的基本内涵、运作机制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初步的了解;其后对劳务派遣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评述,了解其对实现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积极作用;然后在对劳务派遣风险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风险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其产生的原因,并评估了其可能导致的后果;最后,在确立劳务派遣风险处置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实际提出了劳务派遣风险处置的建议性对策,希望以此使得这种新的用工方式及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能在我国得到良性发展并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应。本文由绪论和四个章节构成。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简述了国内外关于劳务派遣的研究概况,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他需要说明的相关问题。第一章是劳务派遣相关理论规定。本章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做出必要的阐述,首先从劳务派遣的称谓歧异、概念界定、组织属性和特点比较几个方面来明晰劳务派遣的一般内涵,然后对劳务派遣的实现流程和主要内容作了一般了解,最后对风险处置的相关理论规定作了简要阐述,如风险的概念、风险管理的内涵、风险处置的程序以及风险处置的常用方法等内容。第二章是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评述。本章概述了劳务派遣在国外和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了劳务派遣在我国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重点探讨了劳务派遣对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作用,包括劳务派遣对社会整体劳动力资源的优化作用,劳务派遣给用人单位带来的积极效用以及劳务派遣对受派遣人员的积极作用等三个方面。第三章是我国劳务派遣中的风险分析。本章首先对劳务派遣风险进行了一般性定义,然后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实践过程中社会层面、派遣组织、用人单位、受派遣人员四方所面临的风险,接着进一步分析了劳务派遣风险产生的多方面原因。第四章是我国劳务派遣中的风险处置对策思考。本章主要是应对上一章提出的劳务派遣风险,尝试性地给出一些针对性的风险处置对策。首先是确定劳务派遣风险处置的一个基本思路,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及社会组织、用人单位和受派遣人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各自面对劳务派遣风险的一些可行性风险处置对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6
ABSTRACT  6-9
绪论  9-19
  0.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9-10
  0.2 国内外关于劳务派遣的研究概况  10-17
  0.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7
  0.4 研究方法  17-18
  0.5 本文的创新点及写作难点  18-19
1. 劳务派遣相关理论规定  19-29
  1.1 劳务派遣的一般内涵  19-23
  1.2 劳务派遣的实现流程及内容  23-25
  1.3 风险处置相关理论规定  25-29
2. 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评述  29-38
  2.1 劳务派遣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追述  29-30
  2.2 劳务派遣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追述  30-34
  2.3 劳务派遣对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作用  34-38
3. 我国劳务派遣中的风险分析  38-52
  3.1 劳务派遣风险的界定  39-40
  3.2 劳务派遣风险的识别  40-46
  3.3 劳务派遣风险的成因揭示  46-52
4. 我国劳务派遣中的风险处置对策思考  52-66
  4.1 劳务派遣风险处置的基本思路  52-53
  4.2 政府及社会组织处置劳务派遣风险的作用定位  53-59
  4.3 用人单位处置劳务派遣风险的对策  59-64
  4.4 受派遣人员规避劳务派遣风险的对策  64-66
参考文献  66-68
后记  68-69
致谢  69-70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0

相似论文

  1. 病险水库溃坝概率分析方法研究,TV697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引入风险因素影响的商品混凝土信息指导价确定系统研究与建立,F407.92
  4.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5.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6. 风险视角下新浪微博融资行为研究,F49
  7.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8. 河南省群众越级上访处置工作研究,D632.8
  9. 创新型化工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F426.7
  10. 挥发性氯代烃类化合物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与修复技术筛选研究,X820.4
  11. 污染场地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X820.4
  12. 露天矿生产事故人因风险管理措施研究,TD771
  13. 服装企业营销风险指标体系研究,F426.86
  14. 高校品牌经营策略研究,G647
  15. 多环芳烃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配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X131.3
  16.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7. 大圳灌区干旱风险评价,S423
  18. 防治西花蓟马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噻虫嗪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19.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在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及其风险评估,S451
  20. 新疆烟粉虱生物型及B型烟粉虱对吡丙醚抗药性风险评估,S433
  21. 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中的诚信建设研究,G647.5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 企业行政管理 > 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