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武夷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及效价的测定

作 者: 王立东
导 师: 谭万忠;张克诚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
关键词: 武夷菌素 不吸水链霉菌 培养条件优化 效价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分类号: S482.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武夷菌素是从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var.wuyiensis)发酵产物中提取研制出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农用抗生素,对多种作物病原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为了提高链霉菌产生武夷菌素的效价,本研究对不吸水链霉菌的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武夷菌素含量的技术。1对不吸水链霉菌产生武夷菌素原有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验证和改进:发酵起始pH值为8.0,温度为25~28℃,使用菌种的种龄为18~24h,这与之前采用的发酵条件相近。发酵时间由原来的48h延长到64h。采用原有的培养基配方进行检验,使用原来条件和优化后条件发酵,武夷菌素的效价分别为3515μg/mL和4443μg/mL,可以提高26.4%。2.首先应用替代法筛选出淀粉、葡萄糖、玉米粉、豆饼粉、化合物A、B和C、MgSO4、FeSO4、NaCl为武夷菌素发酵较适宜的碳、氮源和微量元素。然后应用部分因子设计法对以上10种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确定葡萄糖和豆饼粉为影响武夷菌素效价的关键因子,最后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进最大响应区域,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葡萄塘(x2)豆饼粉(x4)的浓度,得到武夷菌素效价(y)的二次多项式优化拟合模型,其为:y=6643.78+687.42x2+275.13x4-824.69x22-122.45x2x4-620.94x42(R=0.8999,P<0.01)。由该模型求解可知,当葡萄糖27.2g/L、豆饼粉31.8g/L时武夷菌素效价(y)有最大值。于是按这两种关键因子的用量配制出优化培养基,用菌株S-40(原始效价4443μg/mL)比较试验测定表明,在这种优化的培养基上武夷菌素的效价可提高到6643μg/mL,即提高约50%3.将配置好的武夷菌素标准品样品,在200~400nm吸收波长范围内用紫外扫描仪扫描,发现最大吸收峰在254nm。在进样量20μL,流速1.0mL/min和柱温25℃条件下,先后以纯水、乙腈、三氟乙酸、乙酸铵和三氯乙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发现当三氯乙酸在1.4g/L时(pH-2.0)效果最好。考虑到pH对色谱柱的影响,纯水流动相引起色谱柱塌陷问题以及填料直径对色谱柱分离效果的影响,最终选择了填料直径为5μm耐酸(1<pH<12)和耐纯水的ZORBAX SB-AQ(4.6mm×250mm,5μm)色谱柱。将色谱峰面积与武夷菌素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的经验方程为:y=0.272+0.345x(R=0.9994,P<0.01),这表明在0.2mg/mL~1.6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变异系数为0.43%~2.08%,回收率为96.59%~100.57%,于是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武夷菌素有效成份的技术。利用管碟法中的“一剂量法”进行武夷菌素效价标准曲线绘制。以不同浓度武夷菌素抑菌圈直径为横坐标,浓度的常用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武夷菌素效价标准曲线,求得回归方程y=-1.5097+0.1199x(R=0.9948,P<0.01)。结果表明武夷菌素在20μg/mL~60μg/mL浓度范围内抑菌圈直径与浓度的对数呈直线关系。同时通过试验测定和分析,建立了管碟法与HPLC法测定的武夷菌素含量之间的多元线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管蝶法测定的武夷菌素生物效价(y)与用HPLC测得的武夷菌素A、B、C、D组分峰面积之间的多元线性模型为:y=1025.041-0.375A+3.997B-1.072C+0.220D(R=0.9958,P<0.01)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0
  1.1 农用抗生素的概述  10-14
    1.1.1 农用抗生素研究进展  10-13
    1.1.2 农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13
    1.1.3 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趋向  13-14
  1.2 JMP软件及在微生物发酵上的应用  14-16
    1.2.1 Plackett-Burman设计法  15
    1.2.2 部分因子设计法  15-16
    1.2.3 响应面法  16
  1.3 农用抗生素测定方法的概述  16-19
    1.3.1 抗生素效价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16-17
    1.3.2 常用的抗生素效价测定方法  17-19
  1.4 武夷菌素研究现状  19-20
第二章 引言  20-21
第三章 武夷菌素产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21-25
  3.1 材料与方法  21-22
    3.1.1 材料与仪器  21
    3.1.2 武夷菌素效价与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试验  21
    3.1.3 酸碱度与武夷菌素效价之间的关系  21-22
    3.1.4 武夷菌素效价与种龄及培养时间试验  22
    3.1.5 效价的测定  22
  3.2 结果与分析  22-24
    3.2.1 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武夷菌素发酵的影响  22-23
    3.2.2 pH值对发酵的影响  23-24
    3.2.3 种龄及时间对武夷菌素效价的影响  24
  3.3 结论  24-25
第四章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武夷菌素发酵培养基  25-36
  4.1 材料与方法  25-28
    4.1.1 实验材料  25-26
    4.1.2 实验设计与方法  26-28
  4.2 结果与分析  28-35
    4.2.1 不同营养成份的筛选  28-30
    4.2.2 部分因子设计法筛选培养基中的关键因子  30-31
    4.2.3 最陡爬坡法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优范围  31-32
    4.2.4 响应面法优化关键因子  32-34
    4.2.5 多元二次方程及优化培养基的验证  34-35
  4.3 结论与讨论  35-36
第五章 武夷菌素效价的测定技术  36-44
  5.1 材料与方法  36-39
    5.1.1 供试菌株  36
    5.1.2 仪器与试剂  36
    5.1.3 培养基  36-37
    5.1.4 色谱条件  37
    5.1.5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37
    5.1.6 样品处理  37
    5.1.7 武夷菌素效价标准曲线(管碟法)的绘制  37-38
    5.1.8 管碟法与HPLC法测定武夷菌素效价关系的建立  38-39
  5.2 结果与分析  39-43
    5.2.1 管碟法测定武夷菌素效价  39-40
    5.2.2 HPLC法测定武夷菌素的效价  40-43
    5.2.3 管碟法与HPLC法测定武夷菌素效价关系的建立  43
  5.3 结论  43-44
第六章 综合结论与展望  44-46
  6.1 结论  44-45
  6.2 展望  45-46
参考文献  46-51
致谢  51-52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52

相似论文

  1. 芴甲氧羰基-D-色氨酸及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O631.3
  2. 犀牛角及其仿制品的研究,TS932.2
  3. 奶粉中三聚氰胺分析方法研究及快速测定体系的建立,O657.3
  4. 鸭ADSL与PurH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与肌肉肌苷酸(IM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S834
  5. 生长素对harpin蛋白激发HR的调控机制初步研究,S432.1
  6. 多聚糖PC类衍生物CSPs的合成及手性分离能力的研究,TQ460.1
  7.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TQ463
  8. 除草剂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S481.8
  9. 长春花吲哚生物碱检测的方法及其分离纯化,R284
  10. 联萘酚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手性分离,O631.3
  11. 饲料中维吉尼亚霉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S816.17
  12. 食品包装纸中有害化学物的分析测定及迁移研究,TS206.4
  13. 响应面法优化天麻中天麻素提取工艺研究,R284.1
  14.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研究,TS207.53
  15. 聚乙烯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及迁移研究,TS206.4
  16. MTX保守治疗胎盘植入乳汁及血清浓度监测,R714.22
  17. 注射用头孢硫脒与四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R942
  18. 应用IP-RP-HPLC法研究磷酸肌酸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代谢处置,R96
  19.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R942
  20. 耻垢分枝杆菌MSMEG6402基因功能的研究,R378
  21. 尿液修饰核苷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R737.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各种农药 > 杀菌剂 > 抗生素类及其他有机类杀菌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