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学的影像诠释—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审美转换

作 者: 刘庆
导 师: 孙博;刘雨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小说 电影 改编 审美 张艺谋
分类号: J9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电影这门“第七艺术”诞生以来,文学作品一直是电影的重要源头,通过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素材,电影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绝大多数优秀的电影都改编自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电影改编中,张艺谋是较成功的一位。作为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他的电影改编极具特色,在他执导的17部影片中,有12部改编自小说,可以说,没有小说就没有张艺谋电影。我们研究张艺谋的电影改编艺术,不但能更好的把握张艺谋的电影美学思想,还能对电影改编艺术有更深一层次的探寻。本文把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按时序和风格进行分类,将小说文本与改编后的电影作品进行对比,从主题的调整、叙事方式的变化、人物和情节的改写、民俗的添加与电影的音画特点等诸多方面来分析小说原著和改编电影的各自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张艺谋早期的作品《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菊豆》等在改编上注重色彩与民俗等形式之美,而对主题和内涵进行简化;到了中期,在创作《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和《有话好好说》等作品时张艺谋由注重形式转向对叙事方式和主题的关注;进入新世纪后,张艺谋的电影改编艺术更趋向于唯美与诗意,于是有了《我的父亲母亲》和《山楂树之恋》等抒情散文诗类的电影作品。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在改编过程中的审美转换,我们能更清晰的体会到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审美取向和美学观照,从而进一步研究张艺谋的电影改编艺术。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7
引言  7-8
一、小说电影:不同的叙事方式给改编带来无限可能  8-11
二、对小说“情有独钟”的张艺谋  11-17
  (一) 张艺谋电影改编情况综述  12-13
  (二) 张艺谋钟情小说改编的原因  13-17
三、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美学转换  17-39
  (一) 《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与《菊豆》——简化主题与内涵,增添民俗与象征  17-24
  (二)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巧妙运用纪实手法,对环境、人物做典型化提升  24-27
  (三) 《活着》——从“向死亡存在”到“活在当下”  27-32
  (四) 《有话好好说》和《幸福时光》——借用线索重写原著,以幽默的方式凸显都市浮躁与人性碰撞  32-35
  (五) 《我的父亲母亲》——续写青春的回忆,颂一首唯美的散文诗  35-36
  (六) 《山楂树之恋》——一次唯美主义文艺片的回归尝试  36-39
四、张艺谋电影改编的困境与中国电影改编现状  39-43
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7
附录  47-53
后记  53

相似论文

  1.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2.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3. 中学语文外国小说教学研究,G633.3
  4.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5. 从南北方蒙古族服饰差异看环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J523.5
  6. 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G633.3
  7. 初中物理教学人文基础的研究,G633.7
  8.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9. 从电影透视中世纪天主教修女的社会生活,B977
  10.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11.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12.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13.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研究,G718.5
  14. 不确定性和元小说:《马赛克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研究,I712.074
  15. 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对45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报告,G623.71
  16. 电影放映中顾客体验对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J943
  17.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J314.2
  18. 淮河文化视觉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524
  19. 陕西关中娃娃哨装饰艺术研究,J528
  20. 清代家具的镶嵌工艺研究,TS664.05
  21.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贾宝玉、光源氏“泛爱论”研究,I313.074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