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萨中一类油层聚驱后注二元(P/S)可行性研究

作 者: 贾敬锋
导 师: 李宜强
学 校: 大庆石油学院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聚驱后 二元复合驱 粘度稳定性 吸附 驱油机理
分类号: TE35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强化采油主要依靠化学驱,其中聚合物驱所占比例较高,然而聚合物驱后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约50%的原油残留在地下。近几年对聚/表二元复合驱的研究呈上升趋势。本文综合现场试验和室内实验初步确定了二元复合体系的配方。根据萨中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和聚合物驱后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探索了聚驱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对二元复合体系粘度稳定性评价、界面张力测定等静态实验,初步优选出适合萨中一类油层地质特点的二元复合体系,并且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二元体系的静态吸附量以及动态滞留量;在模拟大庆油田萨中一类油层的油藏条件下,开展了天然岩心和人造柱状岩心的驱油实验,对比分析了水驱后和聚驱后进行高浓聚合物驱、无碱二元驱的驱油效果,定量分析了聚驱后高浓聚合物驱、无碱二元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本文还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水驱后及聚驱后残余油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聚驱后具有不同界面张力的二元驱、高浓聚合物驱在仿真孔隙模型中的微观驱油机理,验证了聚驱后高浓聚合物和二元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能性。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聚驱后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浓度为CP=1500mg/L,CS=0.3%,该二元复合体系的粘度、界面张力稳定性较好;高浓聚合物驱和二元驱均能够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但二元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较为明显。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创新点摘要  7-11
前言  11-13
第一章 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现状  13-16
  1.1 聚合物驱后高浓聚合物驱技术  13
  1.2 聚合物驱后表面活性剂驱技术  13-14
  1.3 聚合物驱后泡沫驱油技术  14
  1.4 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油技术  14-15
  1.5 聚合物驱后热力驱油技术  15
  1.6 聚合物驱后二元驱油技术  15-16
第二章 聚/表二元体系静态性能评价  16-25
  2.1 聚合物的选取  16
  2.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16-17
  2.3 实验条件  17
    2.3.1 实验药品  17
    2.3.2 实验仪器及材料  17
  2.4 二元复合体系的初步筛选  17-20
    2.4.1 聚合物浓度的确定  17-18
    2.4.2 二元复合体系与萨中不同油水条件界面张力实验  18-19
    2.4.3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确定  19-20
  2.5 二元复合体系稳定性评价  20-24
    2.5.1 实验原理  21
    2.5.2 实验方案  21
    2.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24
  2.6 小结  24-25
第三章 聚/表二元体系的吸附滞留特性研究  25-34
  3.1 实验条件  25-26
    3.1.1 化学试剂及仪器  25
    3.1.2 天然岩心砂的准备  25-26
  3.2 二元复合体系的静态吸附规律研究  26-28
    3.2.1 实验步骤  26
    3.2.2 静态吸附量的计算  26-27
    3.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7-28
  3.3 二元复合体系的动态滞留规律  28-32
    3.3.1 实验方案  28
    3.3.2 实验步骤  28-29
    3.3.3 动态滞留量的计算  29
    3.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9-31
    3.3.5 二元体系注入段塞不同情况下的动态滞留  31-32
  3.4 小结  32-34
第四章 聚驱后注二元室内驱油效果研究  34-46
  4.1 实验设备、材料、方案及基本步骤  34-36
    4.1.1 实验设备  34
    4.1.2 实验材料  34-35
    4.1.3 实验方案  35-36
    4.1.4 实验步骤  36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44
    4.2.1 单一柱状天然岩心的驱油结果  36-41
    4.2.2 接长柱状天然岩心的驱油结果  41-42
    4.2.3 三层非均质人造岩心的驱油结果  42-44
  4.3 小结  44-46
第五章 聚驱后二元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46-60
  5.1 二元复合体系微观驱油机理研究现状  46-47
  5.2 实验条件及实验过程  47-49
    5.2.1 实验条件  47-48
    5.2.2 实验过程  48-49
  5.3 水驱后及聚驱后残余油分布情况  49-50
    5.3.1 水驱后残余油分布情况  49
    5.3.2 与水驱相比聚合物驱剩余油的微观分布  49-50
  5.4 超低界面张力微观驱油作用机理研究  50-54
    5.4.1 实验方案  50
    5.4.2 实验结果  50-54
  5.5 乳状液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54-56
    5.5.1 实验方案  54
    5.5.2 实验结果  54-56
  5.6 一元、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及机理研究  56-59
    5.6.1 实验方案  56
    5.6.2 实验结果  56-59
  5.7 小结  59-60
结论  60-61
参考文献  61-64
发表文章目录  64-65
致谢  65-67
详细摘要  67-73

相似论文

  1. 二甲醚在Pt低指数晶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O485
  2. 基于酚醛树脂活性炭的制备及负载TiO2吸附—光催化性能,TQ424.19
  3. 超声处理RTM成型酚醛/乙醇在石英纤维表面的竞争吸附,TB332
  4. 不同原料烟熏液的制备、精制及灌肠液熏工艺的研究,TS251.65
  5.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6. 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S793.9
  7.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8. 江蓠残渣高活性膳食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54.9
  9.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10. (羟基)氧化铁的制备研究及在饮用水中除砷的应用,O614.811
  11. 芴甲氧羰基-D-色氨酸及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O631.3
  12. 微氧条件下密闭电石炉尾气中COS气体吸附净化研究,X781
  13. 离子交换法去除原水中六价硒,X703
  14. 化学吸附法脱除FCC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TE624.55
  15. 聚丙烯腈基两性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342.31
  16. 小桐子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医用级制备工艺研究,TQ223.163
  17. 沸石填料水洗法提纯沼气工艺实验研究,TQ221.11
  18.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19. 烟杆基活性炭制备及对低浓度磷化氢吸附净化研究,X712
  20.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21.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采油工程 >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 热力、混相、化学驱油(EOR,三次采油)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