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条件下中国的选择

作 者: 张欣
导 师: 李长胜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体制模式 统一监管模式
分类号: F8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融监管作为政府为了维护金融业稳定、提高金融业效率所履行的职能,一直为金融业以创新逃避监管的问题所困扰。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造成金融创新速度日益加快,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已无法适应新情况的需求,所以也要创新。首先,明确国际金融监管创新。其次,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理论解释。从理论层面来说明国际金融监管体制要在制度创新条件下的原因,就要理解规避性金融创新理论引致监管体制的创新。还要理解生命周期理论要求监管体制创新。再次,理解主流金融监管体制理论模式。基于一般理论的体制模式最主要的有两种,一为功能型监管体制模式;二为目标型监管体制模式。此两种模式都是摒弃原本的机构型监管体制模式提出的。但上述两种理论模式的实践能力不高,都存在难以落到实处的问题,所以各国只是在逐步试验。金融监管体制创新实践中,最为关键的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这三个问题都存在争议。首先,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增强监管能力、实现规模经济等多方面的优点;同样也存在该机构是否能够真正的整合优势、避免道德风险等问题。其次,将原本隶属于央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分离。但是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优劣。再次,对金融监管机构的再监管问题。因为金融监管机构的权力可以为金融机构取得暴利,所以要对其给予关注。但是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是矛盾的。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明晰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约束因素,针对三项关于金融监管体制创新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了一个评价框架,这个框架是由三个小模型组成,就是要根据一国的具体情况,将其化简为一系列参数带入到模型中,求出在该国的条件下选择何种创新模式。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可以得出中国应将目前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逐步转化到混业经营和统一监管模式。这其中的成本收益分析也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再后要加强的是对金融监管机构的再监管工作,根据模型的结论,在中国加强再监管利大于弊。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4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8-9
    1.1.1 课题背景  8
    1.1.2 研究意义  8-9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9-12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9-11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1-12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4
    1.3.1 研究内容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第2章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内涵  14-26
  2.1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含义  14-15
  2.2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理论解释  15-18
    2.2.1 规避理论引致监管体制创新  15-16
    2.2.2 周期理论要求监管体制创新  16-17
    2.2.3 完善理论促进监管体制创新  17-18
  2.3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理论模式分析  18-23
    2.3.1 功能型金融监管理论模式分析  18-20
    2.3.2 目标型金融监管理论模式分析  20-23
  2.4 本章小结  23-26
第3章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实践的分析  26-37
  3.1 对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分析  26-31
    3.1.1 统一金融监管机构的优点  26-28
    3.1.2 统一金融监管机构的问题  28-31
  3.2 中央银行剥离金融监管职能的分析  31-34
    3.2.1 分离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的益处  31-32
    3.2.2 分离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的问题  32-34
  3.3 对金融监管机构再监管的分析  34-35
    3.3.1 加强对金融监管机构再监管的益处  34-35
    3.3.2 加强对金融监管机构再监管的问题  35
  3.4 本章小结  35-37
第4章 创新评价模型及中国的选择  37-55
  4.1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约束因素  37-42
    4.1.1 经济、金融发展的水平和金融业的特征  37-38
    4.1.2 原有金融监管体制的复杂程度  38-39
    4.1.3 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39
    4.1.4 金融监管目标的价格变化程度  39-40
    4.1.5 央行的独立性和中央银行的类型  40-41
    4.1.6 政治方面的因素  41-42
  4.2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评价框架  42-51
    4.2.1 金融监管的效用假说  42-47
    4.2.2 分业、统业监管成本收入比较模型  47-50
    4.2.3 衡量再监管有效性的模型  50-51
  4.3 根据中国国情的选择  51-54
    4.3.1 中国的具体国情  52
    4.3.2 中国的选择  52-54
  4.4 本章小结  54-55
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法律制度之完善,F832.3
  2. 透过次贷危机看巴塞尔协议的改革方向及对我国的启示,F832.1
  3. 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研究,F832.2
  4.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F293.3
  5. 我国银行监管的问题研究,F832.1
  6. 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F832.1
  7. 关于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若干思考,F842
  8.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研究,F832.1
  9.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资本监管对新兴国家经济的影响,F113
  1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制度研究,F832.51
  11. 混业经营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F832.1
  1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监管,D922.291.91
  13. 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制度构建,D922.28;F832.4
  14. 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DD912.28;F832.1
  15. 冰岛国际债务危机分析,F815
  16.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路向分析,F831.1
  17. 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F832.1
  18. FOF(基金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F832.51
  19. 美国为什么错过了治理金融危机的最佳时机,F831.59
  20. 我国民间金融的监管问题研究,F224.32
  21. 金融监管伦理研究,F832.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银行体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