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州白云山西麓居住区景观建构设想

作 者: 俞明海
导 师: 沈守云
学 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白云山 白云新城核心区 居住区 景观 层级结构
分类号: TU984.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1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居民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生活,因而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范围,综合考量居民对其生活区域的景观、道路、建筑的构建质素,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本案针对广州白云山西麓白云新城核心区建设的具体特点,按照系统思维方法,建立居住区景观的层级结构模型,对居住区的形态特征和构成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 确立一条居住区研究的理论脉络,提出白云山西麓居住区的层级结构模型概念,阐述其内容和结构特征。 从本案所处的地域特点出发,探讨白云山及白云山西麓的景观构建模式,试图从生态和文化二个层面筑造良好的景观体系。 结合白云山西麓居住区的现状,分别从景观、道路和建筑三方面阐述居住区层级结构中各基本层级的特征和构成方式。 借鉴国内四个有典型意义的景观构建案例,吸取其经验及教训。 从白云山西麓的实际出发,应用层级结构的建筑秩序组织方法,设想适宜白云山西麓地区的居住区形态模型并提出五条建议。 本案的研究旨在以全局的视角全方位探讨居住区景观的建设与更新,试图对当今居住区的景观构建寻求一条新的途径,以期推动相关人员在该领域理论和实践层级上的更多尝试。

全文目录


引言  4-5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21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11-16
    1.2.1 国外对城市居住区景观及生态环境规划研究的走向  11-13
    1.2.2 居住区景观生态研究渊源  13-14
    1.2.3 景观生态规划  14-15
    1.2.4 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优化方法  15
    1.2.5 我国对居住区景观及生态环境设计的理念  15-16
  1.3 研究对象  16-17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18
    1.4.1 研究目的  17
    1.4.2 研究意义  17-18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8-21
    1.5.1 研究方法  18-19
    1.5.2 研究技术路线  19-21
2 居住区理论研究依据  21-30
  2.1 理论基础  21-22
    2.1.1 系统思维方法  21-22
    2.1.2 系统思维方法在居住区研究中的应用  22
  2.2 层级结构  22-30
    2.2.1 结构的整体性  22-23
    2.2.2 结构方式  23-24
    2.2.3 设计与层级背景  24-25
    2.2.4 层级结构的应用  25-27
    2.2.5 居住区的“层级结构”  27-30
3 白云山西麓居住区各层级的构成  30-68
  3.1 白云山  30-31
  3.2 白云新城核心区  31-36
    3.2.1 居住区划分  33-34
    3.2.2 白云新城核心部分居住区规模  34-36
  3.3 景观层级  36-47
    3.3.1 基本要素  37-41
    3.3.2 层级构成  41-47
  3.4 道路层级  47-56
    3.4.1 基本要素  47-50
    3.4.2 层级构成  50-55
    3.4.3 层级现状与白云山的耦合  55-56
  3.5 建筑层级  56-68
    3.5.1 基本要素  56-59
    3.5.2 层级构成  59-67
    3.5.3 层级形态与白云山的耦合  67-68
4 白云山西麓居住区层级叠加  68-88
  4.1 整体的目的  68-69
  4.2 在整体的目的约束下各层级的目的  69-71
    4.2.1 景观层级  69
    4.2.2 道路层级  69-70
    4.2.3 建筑层级  70-71
  4.3 层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71-72
    4.3.1 约束关系  71
    4.3.2 协同关系  71
    4.3.3 平衡关系  71-72
    4.3.4 偶然性  72
  4.4 现状建构的设想  72-80
    4.4.1 景观层级建构  73-76
    4.4.2 道路层级建构  76-78
    4.4.3 建筑层级建构  78-80
  4.5 形态模型的形成  80-83
    4.5.1 层级构想形态与现状的简单叠加  80-81
    4.5.2 以层级相互关系为基础做出的结构调整  81-83
  4.6 白云山西麓景观建构模型扩展设想  83-88
    4.6.1 构筑以白云山为主体的生态景观廊道  83-85
    4.6.2 构筑以白云山山体为代表的文化景观廊道  85-88
5 国内相关项目实践对本案的启示  88-109
  5.1 实例一:上海“新江湾城”  88-100
    5.1.1 规划理念  88-89
    5.1.2 总体布局  89-90
    5.1.3 景观层级  90-96
    5.1.4 道路层级  96-98
    5.1.5 建筑层级  98-100
  5.2 实例二:武汉南湖机场改造  100-104
    5.2.1 都市村庄”:南湖新城未来的样子  102
    5.2.2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102-104
  5.3 实例三:上海世纪公园  104-107
  5.4 实例四:一个现代景观设计的实验—歧江公园  107-109
6 建议  109-112
  6.1 尝试“成片开发、熟地供应”的土地交易模式  109
  6.2 建设生态居住区—改善都市区的人居环境质量  109-110
  6.3 交通宁静技术的应用  110
  6.4 将广州传统中轴线构建为绿色中轴线  110-111
  6.5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  111-112
7 结语  112-114
参考文献  114-120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120-121
致谢  121-122

相似论文

  1. 现代广场景观中的理水研究,TU986.2
  2. 先锋派时装发布会的景观研究,TS942.8
  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4.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5. 南京市区景观生态网架系统建构研究,TU986
  6.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7. 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方法研究,S155
  8. 城市特色文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研究,S731.2
  9. 煤矿开采区植被退化定量监测与评价,Q948
  10.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探讨,S-2
  11. 江南现代中式别墅景观设计的研究,TU986
  12. 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初探,TU986.2
  13. 亲水·空间·融合,TU984.18
  14. 延吉市城市色彩景观研究,TU984
  15. 浅论景观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创新应用,TU986
  16. 传统模件思想在景观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U986
  17. 景观电影生存发展研究,J905
  18. 目的论视角下河南自然景观景介的英译,H315.9
  19. 从化养生谷度假区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研究,TU986
  20. 株洲近郊景观色彩规划研究,TU986
  21. 城市广场景观特色分级指标体系研究,TU984.1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居住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