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物质文化影响下的豆村传统村落结构研究

作 者: 左玉兰
导 师: 杨豪中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非物质文化 传统村落结构 层级结构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乡村是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一个细胞,由于自身的、社会的、经济特征的演变,乡村结构也发生着改变,它的演变参杂着随机和永恒、有序和无序,给对其结构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在其演变和发展的混沌现象中,尝试用非物质文化的视角来找出村落结构中演变中存在的影响力及影响因素,挖掘结构演变中的重要特征。使得乡村结构形态和新农村建设得以良性发展。豆村在之前没有规划专业人员参与的情况下,村落结构脉络清晰,无序和有序相互交织,似乎蕴藏着一种规律、内在秩序和一些有形或无形的推动力。通过调研整理我们发现了其中一股影响力,一股来自文化的影响力——非物质文化。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的视角来阐述豆村村落结构的演变与发展。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其中将阐述文章研究的背景及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第二章介绍豆村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等。第三章主要介绍豆村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遗存的相关信息。第四章是豆村总体结构布局及其演变。第五章研究豆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遗存与村落结构的关系及对其的影响。第六章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豆村传统村落结构的保护与发展。现今大多新农村建设的定义和模式主要集中在新的建设过程和乡村建筑环境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人在新农村建设中把非物质文化与其所在乡村传统结构之间相关联,村落结构被简单视为一些过程的结果,几乎没有能力去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非物质文化和乡村传统结构的发展、维护、整合和新农村建设模式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关系。当前新农村建设缺乏传统的层级结构的认识,这种层级结构是非物质文化与乡村传统结构、公共设施及开放空间的多样性相联系的,当今的新农村建设缺乏这种结构,本文将尝试做一次层级的链接。就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非物质文化及乡村传统结构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提供联系。在绝大多数新农村建设案例中大多忽视这种层级结构,有甚者还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为非物质文化提供服务,城市化的进程居住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落文化的保持与传承。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20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目的  10-13
    1.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0-12
    1.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2-13
  1.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3-18
    1.2.1 研究内容  13-17
    1.2.2 研究框架  17-18
  1.3 研究的方法  18-20
2 周至豆村总体概况  20-24
  2.1 豆村自然环境概况  20-21
    2.1.1 地理位置  20
    2.1.2 自然环境和气候  20-21
    2.1.3 人文环境  21
  2.2 豆村的历史沿革  21-22
  2.3 小结  22-24
3 豆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遗存  24-38
  3.1 豆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蜡手工制作技艺及其民俗活动  24-31
    3.1.1 豆村大蜡手工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和主要价值  24-25
    3.1.2 豆村大蜡手工制作技艺现状  25-26
    3.1.3 豆村大蜡手工制作工艺流程  26-27
    3.1.4 豆村大蜡手工制作技艺特点  27-28
    3.1.5 豆村大蜡民俗活动—关帝庙会历史渊源  28-29
    3.1.6 豆村关帝庙会基本内容  29-30
    3.1.7 豆村关帝庙会现状  30-31
    3.1.8 国内其他地方关帝庙会活动及大蜡制作  31
  3.2 豆村非物质文化遗存—乞巧节活动  31-33
    3.2.1 乞巧节的历史渊源和主要价值  31-32
    3.2.2 豆村乞巧节的主要内容  32
    3.2.3 豆村乞巧节现状  32-33
  3.3 豆村非物质文化遗存—豆村四宝及其传说  33-37
    3.3.1 豆村四宝历史渊源和主要价值  33-35
    3.3.2 豆村四宝基本内容  35-36
    3.3.3 豆村四宝现状  36-37
  3.4 小结  37-38
4 豆村传统村落结构研究  38-54
  4.1 传统村落结构选址及层级划分  38
  4.2 豆村总体结构布局  38-46
    4.2.1 豆村空间行为结构分布  40-41
    4.2.2 豆村景观结构分布  41-43
    4.2.3 豆村功能结构分布  43-45
    4.2.4 豆村居住结构分布  45-46
  4.3 豆村传统建筑及院落布置结构  46-49
    4.3.1 建筑布置结构  46-47
    4.3.2 院落空间结构  47-48
    4.3.3 立面  48-49
  4.4 豆村装饰结构特征  49-52
    4.4.1 入口空间装饰  49-50
    4.4.2 居住建筑细部装饰  50-51
    4.4.3 祭祀空间(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装饰  51-52
  4.5 小结  52-54
5 以大蜡制作手工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与村落结构关系研究  54-66
  5.1 关注传统村落结构的意义研究  54-57
    5.1.1 村落结构与文化的关系研究  55-56
    5.1.2 传统村落结构与空间行为活动的相互作用  56-57
  5.2 豆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遗存与传统村落结构的关系  57-61
    5.2.1 豆村非物质文化与村落景观结构关系  57-58
    5.2.2 豆村非物质文化与村落功能结构分布的关系  58-60
    5.2.3 豆村非物质文化与建筑布置及室内空间结构关系  60-61
  5.3 民俗文化对村落传统结构的影响  61-62
    5.3.1 民俗文化的涵义  61-62
    5.3.2 民俗文化对传统村落结构的影响  62
  5.4 小结  62-66
6 豆村非物质文化与其传统村落结构的协调保护与发展  66-70
  6.1 保护的重点与原则  66-67
    6.1.1 整体性保护原则  66
    6.1.2 可持续保护原则  66-67
  6.2 面临的问题  67-68
  6.3 保护的方法、途径与阶段性建议  68-70
    6.3.1 豆村非物质文化与村落传统结构的协调保护的途径  68
    6.3.2 豆村非物质文化和传统结构(物质)协调保护建议及阶段性建议  68-69
    6.3.3 小结  69-70
7 结论  70-72
致谢  72-74
参考文献  74-76
图表目录  76-78
附录  78

相似论文

  1.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2.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3.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4.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6.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7.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8.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9. 盐城市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422.6
  10.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11.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2. 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F327
  13.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14.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G725
  15.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16.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17. 对随州市吉祥寺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研究,F327
  18. 古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9. 一个山村的民居自发更新与设计参与研究,TU241.4
  20. 布努瑶密洛陀文化传承探究,C955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圣拳的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G85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