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探讨

作 者: 李勇
导 师: 秦华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农业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 景观规划 重庆
分类号: S-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农业形式,开启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畅想,同时这种特殊的农业开发方式,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发展方向。在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较为丰富。相比之下,我国的观光农业发展还较为薄弱、滞后,但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具体规划设计时,这些特点和优势对于塑造富有特色的农业观光园景观有着巨大的帮助。在国内,观光农业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虽然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发展高峰期却出现在最近几年。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各地的农业观光园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体现出了它的综合效益,为发展新型农业开辟了方向,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途径。本文试着从城郊型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方面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通过借鉴部分国外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经验,从国外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分析,概括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及其代表国家的观光农业发展历史、特点、代表形式以及景观特色,并对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作出一定总结。(2)从部分国内省市包括中国台湾在内,对其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景观规划设计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即对盲目选址、功能分区不明确、景观规划城市化、景观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类似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引导。(3)总结我国城郊型农业观光园目前存在的发展趋势:生态化、多元化、人性化、品牌化、科学化、特色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和集约化,以及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4)从研究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理论出发,对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类型、风格、功能、特点、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5)对影响我国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地域因素、资源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基本要求。(6)对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研究,从选址、资源条件分析、景观定位、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景观空间营造、景观序列组织以及专项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7)以本文前述理论为指导,结合实例“重庆市铜梁县黄桷门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进行实践与分析,再次回扣理论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7-9ABSTRACT  9-11第1章 文献综述  11-21  1.1 释题  11-12    1.1.1 观光  11    1.1.2 农业  11    1.1.3 观光农业  11    1.1.4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  11-12    1.1.5 景观规划  12  1.2 国内外研究及现状  12-18    1.2.1 国外研究及现状  12-14    1.2.2 国内研究及现状  14-18  1.3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概述  18-21    1.3.1 选址的盲目性  18    1.3.2 功能分区不明确  18    1.3.3 景观特色不鲜明  18-19    1.3.4 景观规划城市化  19    1.3.5 建筑景观存在问题  19    1.3.6 景观设施规划滞后  19-21第2章 引言  21-25  2.1 选题背景  21-22    2.1.1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21    2.1.2 目前我国传统农业面临挑战  21    2.1.3 农业观光园的景观问题突出  21-22    2.1.4 市民旅游、休闲、度假需要  22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2-23    2.3.1 研究的内容  22-23    2.3.2 研究的方法  23  2.4 论文技术路线  23-25第3章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基本属性认知  25-35  3.1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构成要素  25-27    3.1.1 地形要素  25    3.1.2 植物要素  25    3.1.3 水体要素  25    3.1.4 建筑要素  25-26    3.1.5 道路要素  26    3.1.6 广场要素  26    3.1.7 动物要素  26    3.1.8 农业工程设施要素  26-27  3.2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类型  27-30    3.2.1 农田景观  27    3.2.2 山林景观  27-28    3.2.3 道路景观  28    3.2.4 水体景观  28-29    3.2.5 建筑景观  29    3.2.6 文化型景观  29    3.2.7 农业科技型景观  29-30  3.3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风格  30-31    3.3.1 乡野风格  30    3.3.2 自然风格  30    3.3.3 简单风格  30    3.3.4 朴实风格  30-31  3.4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性质  31    3.4.1 生产性与服务性的结合  31    3.4.2 观赏性与参与性的结合  31    3.4.3 乡土性与特色性的结合  31  3.5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功能  31-33    3.5.1 农业生产功能  31-32    3.5.2 科普教育功能  32    3.5.3 参与体验功能  32    3.5.4 康体健身功能  32-33    3.5.5 生态保护功能  33  3.6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的特点  33-35    3.6.1 农业观光园景观属性多样  33    3.6.2 农业观光园景观功能多样  33    3.6.3 农业观光园景观形态丰富  33    3.6.4 农业观光园景观内容丰富  33-35第4章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相关基础理论  35-39  4.1 景观规划理论  35-36    4.1.1 景观美学理论  35    4.1.2 景观生态学理论  35-36  4.2 旅游学理论  36    4.2.1 旅游心理学理论  36    4.2.2 旅游文化学理论  36  4.3 植物群落学理论  36-37  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7-38  4.5 设计结合自然理论  38-39第5章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研究  39-69  5.1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影响因素  39-42    5.1.1 地域因素  39-41    5.1.2 资源因素  41    5.1.3 人为因素  41-42  5.2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基本要求  42-44    5.2.1 符合地形地貌要求  42    5.2.2 符合整体规划协调发展要求  42-43    5.2.3 符合乡村特色景观塑造要求  43    5.2.4 满足游客多种体验与互动要求  43    5.2.5 符合观光、经济、低耗、高效的要求  43-44  5.3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的内容  44-62    5.3.1 景观选址  44-46    5.3.2 资源分析  46-47    5.3.3 景观定位  47-49    5.3.4 总体布局  49-51    5.3.5 功能分区  51    5.3.6 景观空间营造  51-53    5.3.7 景观序列组织  53    5.3.8 景观专项规划  53-62  5.4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方法  62    5.4.1 整体规划法  62    5.4.2 局部分区规划法  62    5.4.3 景观细部控制法  62  5.5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策略  62-69    5.5.1 重视景观的生态化规划  62-63    5.5.2 重视地方符号的挖掘利用  63-64    5.5.3 确立园区整体格局,结构布局美观  64-65    5.5.4 运用园林造景手法,凸显农业景观艺术  65    5.5.5 延续原有村落肌理,重视乡村意象建构  65-66    5.5.6 塑造创新型景观,提升园区的互动性、参与性  66-69第6章 规划实例—重庆市铜梁县黄桷门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  69-87  6.1 农业园概况  69  6.2 地形地貌  69-70  6.3 景观选址  70  6.4 景观资源分析  70-71    6.4.1 自然资源  70    6.4.2 景观资源  70    6.4.3 客源资源  70-71  6.5 景观定位  71-72  6.6 整体规划思路和理念  72-73    6.6.1 整体规划思路  72    6.6.2 规划理念  72-73  6.7 总体布局  73  6.8 局部分区规划  73-75    6.8.1 高效园艺生产区  73-74    6.8.2 观光农业体验区  74    6.8.3 养生休闲度假区  74-75  6.9 景观空间营造  75  6.10 景观序列组织  75-76  6.11 景观专项规划  76-83    6.11.1 农田景观规划  76    6.11.2 山林景观规划  76-77    6.11.3 道路景观规划  77-78    6.11.4 植物景观规划  78-80    6.11.5 建筑景观规划  80-81    6.11.6 水体景观规划  81-82    6.11.7 文化型景观规划  82    6.11.8 农业科技型景观规划  82-83  6.12 景观细部控制(以主要景点为例)  83-86  6.13 景观规划整合  86-87第7章 结论与展望  87-89  7.1 主要结论  87  7.2 不足之处  87-88  7.3 论文展望  88-89参考文献  89-91致谢  91

相似论文

  1.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2.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3.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4.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5.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研究,F320.1
  6.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7.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8. 金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F320.1
  9.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F320.1
  10. 寿光市信息农业发展研究,F320.1
  11.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12.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13. 温州市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研究,D422.6
  14.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15.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725
  16. 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研究,X592
  17.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8.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19. 农业供应链系统网络平台的构建,S126
  20. 黄海农场农业机器选型与配备的研究,S232.3
  21. 县域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索,D630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园林规划与建设 > 各种类型园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