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瓜环与芳杂环、类黄酮化合物相互作用模式的研究

作 者: 吴昊
导 师: 牟兰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瓜环 主客体相互作用 2,2’-联吡啶 啡咯啉 黄酮 ~1HNMR技术 荧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 伏安分析法
分类号: O621.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瓜环或葫[n]环联脲(cucurbit[n]urils,记作Q[n]),是一类新型的笼状大环化合物,具有疏水性笼状内腔和两个亲水性端口。其结构特征决定了瓜环不仅能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亦可与无机离子或极性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主客体配合物。而且不同聚合度的瓜环也提供了大小不等的端口直径和笼体空间,可与多种大小与性质不同的客体物质相互作用。另外,其特殊的化学稳定性使瓜环可用于多种苛刻的介质和条件,因此,瓜环受到主客体化学、自组装超分子化学、环境化学、催化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等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论文选择2,2’-联吡啶盐酸盐,啡咯啉异构体及衍生物盐酸盐等芳杂环化合物,以及三种类黄酮化合物为客体,利用~1H NMR技术、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它们与各种瓜环相互作用的情况,考察这些客体与主体瓜环相互作用时的影响因素,并对客体与瓜环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2,2’-联吡啶盐酸盐与六、七、八元瓜环均能发生主客体相互作用。Q[6]与客体形成1:1作用,稳定常数K=1.5×10~4 L/mol:Q[7]与客体也能形成1:1作用产物,稳定常数K=1.3×10~3 L/mol;Q[8]与客体形成稳定的1:2相互作用,稳定常数K=3.9×10~8 L~2/mol~2。 不同的啡咯啉异构体及衍生物与七元瓜环作用形式各不相同。1,10-啡咯啉及1,7-啡咯啉与七元瓜环相互作用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2:1;4,7-啡咯啉、4,7-二甲基-1,10-啡咯啉以及3,4,7,8-四甲基-1,10-啡咯啉全部或部分“钻”进七元瓜环内腔,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自组装主客体作用实体,作用稳定常数分别为9.6×10~3L/mol、2.0×10~3L/mol和4.0×10~4L/mol。 类黄酮三种客体与瓜环的相互作用,随瓜环大小及客体结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作用结果。槲皮素与Q[6]、Q[7]能发生1:1相互作用,作用稳定常数分别为3.0×10~2 L/mol和45 L/mol;芦丁与Q[6]能形成稳定的1:1相互作用,稳定常数K=2.0×10~2 L/mol,而与Q[7]作用不稳定;芦丁与三种瓜环未观察到稳定的相互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12-13
Abstract  13-15
第一章 前言  15-26
  1.1 研究背景  15-17
  1.2 瓜环的结构及其性质  17-19
  1.3 瓜环的主客体作用研究现状  19-24
    1.3.1 分子识别  19-20
    1.3.2 超分子组装与自组装  20-24
  1.4 本文工作  24-26
第二章 瓜环与2,2’-联吡啶盐酸盐主客体作用的荧光表征  26-34
  2.1 实验部分  26-27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6-27
    2.1.2 实验方法  27
  2.2 结果与讨论  27-32
    2.2.1 最佳实验条件的确定  27-28
    2.2.2 Q[6]、Q[7]与2,2’-联吡啶的相互作用  28-30
    2.2.3 Q[8]与2,2’-联吡啶的相互作用  30-31
    2.2.4 2,2’-联吡啶与三种瓜环作用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31-32
  2.3 本章小结  32-34
第三章 七元瓜环与啡咯啉及其衍生物主客体作用研究  34-48
  3.1 实验部分  34-35
    3.1.1 试剂与仪器  34-35
    3.1.2 ~1H核磁共振谱的测定  35
    3.1.3 荧光及紫外-可见光谱的测定  35
    3.1.4 溶液pH值对荧光光谱影响的测定  35
  3.2 结果与讨论  35-47
    3.2.1 O[7]与啡咯啉及其衍生物相互作用的~1H NMR研究  35-39
    3.2.2 Q[7]与啡咯啉及其衍生物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39-42
    3.2.3 Q[7]与啡咯啉及其衍生物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42-44
    3.2.4 溶液pH值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的影响研究  44-47
  3.3 本章小结  47-48
第四章 瓜环与槲皮素、桑色素等类黄酮化合物相互作用性质研究  48-55
  4.1 实验部分  48-49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8-49
    4.1.2 实验方法  49
  4.2 结果与讨论  49-53
    4.2.1 溶剂对测定的影响及溶剂选择  49
    4.2.2 槲皮素与六、七、八元瓜环的相互作用  49-52
    4.2.3 桑色素、芦丁与六、七、八元瓜环的相互作用  52-53
  4.3 本章小结  53-55
第五章 结论  55-56
致谢  56-57
参考文献  57-63
原创性声明  63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63

相似论文

  1. 红肉脐橙和‘国庆四号’温州蜜柑中CHS和CH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类黄酮积累的调控机制,S666.4
  2. 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S793.9
  3. 侧柏叶化学成分提取及活性功能研究,R284
  4. 酢浆草提取物体外抗肿瘤和抗氧化研究,R285
  5. 施肥和密度对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73.9
  6. 大豆异黄酮浸种对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S565.1
  7. 麦冬高异黄酮和杜英生物碱的研究,R284.1
  8. 天山雪莲指纹图谱及总黄酮提取物研究,R284.1
  9. 杜仲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微胶囊化研究,R285.5
  10. 苦瓜总黄酮的提取及副产品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TQ914.1
  11. 葛根异黄酮的发酵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TQ920.6
  12. 大豆胚芽异黄酮的乳酸菌转化及其咀嚼片的研制,TS214.2
  13. 铜、锌、硒对药用菊花产量和药效成分的影响,S567.239
  14. 植物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影响的相关研究,R580
  15. 蜂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和安全性评价的初步研究,R285
  16. 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圆二色谱的理论解析,O641.4
  17.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18. 辐照与山楂黄酮对冷却猪肉品质的影响,TS251.51
  19. 黍稷近红外测定方法及其抗氧化品质性状分析,S516
  20. 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预防效果的实验研究,R580
  21. 家蚕不同茧色品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及绿茧色相关基因UGT86的表达分析,S88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一般性问题 > 有机化合物性质 > 化学性质、有机化学反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