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

作 者: 王堪林
导 师: 崔雅萍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自为 自在 意识 存在 爱情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0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被誉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失落的一代”的代表文学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在创作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存在主义对该小说创作的影响尤为深刻。本文试图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出发点,主要从“自为”、“爱情”、“存在先于本质”和“非理性选择,理性接受”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分析。 存在主义认为“自为”总是不断自由地做出选择。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认为《太阳照常升起》总体上采用的是存在主义的叙事方法。题目本身就暗示主人公们在一次大的选择结束后又继续下一次选择,就像太阳每天照常升起一样。 本文对《太阳照常升起》主人公们之间的爱情做了详细的剖析,认为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之所以以失败告终,是由于布莱特停止在她的“事业”(enterprise),这项“事业”就是在杰克身上发现她的“存在”。杰克对爱情所做的努力变成了“无用的激情”。作为一个完全受“自为”支配的新女性,布莱特的选择都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的。她拒绝杰克的“自由”,认为那不是一个完美的“自由”;她拒绝科恩的爱情“奴役”(enslavement),认为“奴役”扼杀爱情;她拒绝罗密欧的“自由”,认为那是不成熟的“自由”。科恩的存在体现了萨特哲学“散朴性”(facticity)。他的存在是荒谬的,是没有道理和多余的(de trop)。 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在人物性格刻划方面表现出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他对在杰克、布莱特和科恩等人物的性格的揭示是反传统的,是通过“意识→人物心理状态和行为→自我”体现的。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各自行为和事件“综合”(synthesize)出来的。 小说主人公的大部分选择都是“非理性”的,但是他们最终都以理性的方式接受和承担其结果。杰克对布莱特的爱情贯穿小说始终。不管是杰克的爱情,布莱特拒绝伯爵以金钱为条件的邀请以及她最终将罗密欧送走,还是科恩对布莱特的爱情,主人公们做出的都是非理性选择。但是小说最终,主人公们都回归到他们的理性,并接受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用存在主义思想在文学上所做的一次“试验”。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都表现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主人公被置于存在主义的“游戏”中,海明威通过杰克来观看“游戏”的进行、结束和下一次“游戏”的开始。

全文目录


ABSTRACT IN CHINESE  5-6
ABSTRACT IN ENGLISH  6-8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8-26
  1.1 Hemingway's Life and Literary Career  8-11
  1.2 The Biographical Background of SAR  11-14
  1.3 Critical Response  14-26
    1.3.1 Biographical and Contextual Studies  14-17
    1.3.2 Approaches of Parallel, Mythical and Allusive  17-20
    1.3.3 Perspectives of Wasteland and the Lost Generation  20-21
    1.3.4 Contemporary Criticism  21-26
Chapter Ⅱ: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26-44
  2.1 Sartre's Original Departure  26-27
  2.2 Consciousness and Its Two Principles  27-30
  2.3 The "I" and The "Me"  30-32
  2.4 The Nihilation  32-33
  2.5 Emotions  33-35
  2.6 Being-in-itself and Being-for-itself  35-42
  2.7 The Other  42-44
Chapter Ⅲ: A SARTREAN APPROACH TO SAR  44-75
  3.1 The Overall Existentialist Narration of SAR  44-53
    3.1.1 The Existentialist Cycle of SAR  44-51
    3.1.2 Ego as the Object Poles of the Protagonists  51-53
  3.2 Jake—A Symbol of "Useless Passion"  53-65
    3.2.1 Jake's Pursuit of Love  54-63
    3.2.2 The Constitution of Jake's Ego  63-65
  3.3 Brett—Free For-itself Manipulated New Woman  65-72
  3.4 Cohn—A Typical Demonstration of the Taste of Facticity  72-75
Chapter Ⅳ: CONCLUSION  75-78
BIBLIOGRAPHY  78-84
CHRONOLOGY  84-86
Key to Special Terminology  86

相似论文

  1.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2. 基于OLSR的Ad Hoc网络功率意识路由协议,TN929.5
  3.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4. 中专生阅读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G633.41
  5.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6. 不具备全局Lipschitz条件的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反周期解研究,TP183
  7. 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G623.5
  8.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9. 90后大学生爱情观调查与研究,G641
  10.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研究,G711
  11.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I712.074
  12. 父子关系、父性意识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研究,G78
  13. 通榆县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分析,C964.2
  14. 大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建策略,G642.4
  15.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劳动范畴,B515
  16.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17.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18. 萨特伦理两难问题研究,B82
  19. 试论发展党内民主中的党员权利保障问题,D262.1
  20. 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及培养策略,G633.7
  21. 中学生自我意识问题分析,G632.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