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边茶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

作 者: 巩发永
导 师: 齐桂年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关键词: 茶多糖 超声波 提取 纯化
分类号: TQ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68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茶多糖(简称TPS)是茶叶中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本论文以四川南路边茶康砖为研究对象对边茶多糖和其他有效成分做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茶水比、pH值对四川边茶中茶多糖(TPS)提取率的影响,结合影响TPS生物活性的因素,确定了TPS较优提取范围。试验结果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TPS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pH值>温度>茶水比>时间;数学回归模型通过降维分析可知在试验范围内温度和pH值处于较高水平时,TPS提取率有明显增加,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一致,时间和茶水比的水平变化对TPS提取率影响较小;频率分析得到TPS提取率>8%的优化条件:温度为74.06-80.74℃,时间为69.56-79.58min,茶水比为38.49-42.59倍,pH值为7.411-8.284的范围内:所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在试验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TPS的提取率。 2.超声波辅助提取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在试验条件限定的范围内,对浸出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茶水比>时间>功率>温度。根据各因素不同水平均值多重比较(SSR)及补充试验验证可知,综合考虑成本、工作量及效率等多方面的因素,方案:浸提功率360W、茶水比1:50、浸提时间35min、温度45℃最合适。而超声波辅助提取对茶多糖活性没有降低的危害。 3.不同浓度乙醇醇析对茶多糖提取的影响表现为:随着乙醇浓度的不断升高糖含量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TPS提取得率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乙醇浓度的范围在75%-85%内较合适。浓缩程度提高可以提高TPS的得率,但会使TPS中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升高;当浓缩程度在茶水比为1:2时较适宜。双氧水脱色后,TPS中糖含量有显著增加,蛋白质有所降低但不明显。鞣酸除蛋白是三种除蛋白方式中最理想的一种方式,鞣酸最适浓度为16g/L。 4.茶多糖的活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温度超过60℃时对O2-的清除率开始出现降低趋势,而温度超过70℃时对·OH的清除率开始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茶多糖对·OH和O2清除能力随pH值的升高表现出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pH值在6-7的范围内茶多糖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超声波辅助提取对茶多糖清除·OH的能力影响不显著,而对茶多糖清除O2-的能力有较好的增强作用。三氯乙酸法除蛋白能明显降低茶多糖的活性,Sevag法和鞣酸除蛋白没有明显的差异。从整个加工过程来看茶多糖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在不断加强,其中渥堆阶段增加最显著。 5.经纯化的茶多糖包含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搪、半乳糖、半乳糠醛酸、木糖和核糖等单糖组分。紫外一可见光谱分析表明无论水浸提还是超声波辅助浸提的茶多糖在260-280nm范围都有特征吸收,说明茶多糖中含有蛋白质。茶多糖的组成分析表明初步纯化后的茶多糖中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接近占56.85%,而其他成分的总量占43.15%。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目录  8-11
1 前言  11-21
  1.1 概述  11
  1.2 TPS的提取研究进展  11-14
    1.2.1 影响 TPS提取率和生物活性的因素  11-13
    1.2.2 TPS的提取方法  13-14
  1.3 TPS的纯化  14-16
    1.3.1 TPS的初步纯化  14-15
    1.3.2 茶叶多糖的进一步纯化  15-16
  1.4 茶多糖分析及药理作用  16-19
    1.4.1 茶多糖的纯度及其测定方法  16
    1.4.2 茶多糖的含量及化学组成  16-17
    1.4.3 茶多糖化学组分的结构分析  17-18
    1.4.4 茶多糖药理作用  18-19
  1.5 试验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19-21
    1.5.1 试验的主要内容  19-20
    1.5.2 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20-21
2 材料与方法  21-27
  2.1 试验材料  21
    2.1.1 供试材料  21
    2.1.2 主要试剂  21
    2.1.3 主要仪器  21
  2.2 试验方法  21-27
    2.2.1 测定方法  21-22
    2.2.2 水浸提试验  22-23
    2.2.3 超声波辅助提取试验  23-24
    2.2.4 茶多糖的纯化试验  24-25
    2.2.5 影响茶多糖活性的因素  25
    2.2.6 茶多糖组成成分的分析  25-26
    2.2.7 数据处理  26
    2.2.8 技术路线  26-27
3 结果与分析  27-50
  3.1 水浸提法提取茶多糖  27-35
    3.1.1 单因素浸提条件对茶多糖浸出率的影响  27-29
    3.1.2 TPS提取率二次回归模型的组建与检验  29-35
    3.1.3 小结  35
  3.2 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糖  35-39
    3.2.1 单因素浸提条件对茶多糖浸出率的影响  35-37
    3.2.2 超声波辅助提取正交试验的结果  37-39
    3.2.3 小结  39
  3.3 茶多糖的初步纯化  39-42
    3.3.1 不同浓度乙醇对茶多糖初步纯化的影响  39-40
    3.3.2 不同浓缩倍数对茶多糖初步纯化的影响  40
    3.3.3 不同脱蛋白方式对茶多糖初步纯化的影响  40-41
    3.3.4 双氧水脱色对茶多糖初步纯化的影响  41-42
    3.3.5 小结  42
  3.4 茶多糖活性的影响因素  42-44
    3.4.1 温度对茶多糖活性的影响  42
    3.4.2 pH值对茶多糖活性的影响  42-43
    3.4.3 超声波辅助提取对茶多糖活性的影响  43
    3.4.4 不同脱蛋白方式对茶多糖活性的影响  43-44
    3.4.5 不同加工工序对茶多糖活性的影响  44
    3.4.6 小结  44
  3.5 茶多糖的组成成分  44-46
    3.5.1 茶多糖的基本组成成分  44-45
    3.5.2 茶多糖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45
    3.5.3 单糖组分的分析  45-46
    3.5.4 小结  46
  3.6 边茶组分的分析  46-50
    3.6.1 不同加工工序主要品质成分含量  46-48
    3.6.2 不同加工工序主要微量元素含量  48-49
    3.6.3 小结  49-50
4 讨论与结论  50-54
  4.1 讨论  50-53
    4.1.1 浸提条件的确定  50
    4.1.2 纯化条件的确定  50-51
    4.1.3 茶多糖提取原料的选择  51
    4.1.4 微量元素与茶多糖药理作用关系  51-52
    4.1.5 四川边茶组分变化与加工工序的关系  52-53
  4.2 结论  53-54
参考文献  54-56
致谢  56-57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57

相似论文

  1. 基于超声波的泥浆密度测试机理的研究,TE256.7
  2. 超声波钎焊填缝及钎缝优化工艺研究,TG454
  3.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4. 苹果多酚对γ射线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研究,S661.1
  5.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6. 胆囊炎和肾病综合症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TP391.41
  7.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8. 中医舌诊中舌形与齿痕的特征提取及分类研究,TP391.41
  9. 空间交会接近视觉测量方法研究,TP391.41
  10. 图像实时采集、存储与处理方法研究,TP391.41
  11.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12. 多币种纸币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TP391.41
  13. 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TQ925.6
  14. 泽泻和土茯苓的提取工艺与降血尿酸作用研究,R284
  15. 低分子量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TS254.9
  16. 雪莲果低聚果糖提取分离及分析研究,TS255.1
  17. 基于随机森林的植物抗性基因识别方法研究,Q943
  18. Pseudomonas sp.RT-1低温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纯化及基因的克隆表达,TQ925
  19. 杨梅落果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TQ914.1
  20.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21. 免疫磁珠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方法的建立,R37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生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