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作 者: 余圆圆
导 师: 阮成武
学 校: 安徽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高师院校 专业结构 调整 安徽师范大学
分类号: G65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专业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重要依托。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调整,是高师院校全面适应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学校定位和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然而,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高师院校发展的严重瓶颈。一方面,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受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过渡、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由量的扩充向质的提高转变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也受到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等一系列内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给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增加了调整的难度。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研究个案,在对其进行纵向历史考察以及横向类型比照中发现,高师院校专业设置的滞后性带来专业结构的社会适应性不足;专业数目只增不减,学校负担加重;课程内容和结构与专业的匹配性欠缺;专业结构调整被动适应办学定位的变化;相关的资源保障不足;专业设置趋热、趋同。针对这些问题,高师院校应积极拓宽视野,确立专业结构调整目标;以科学的结构观为指导建立起有效的专业调整机制;在分析社会需求基础上,增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尤其是应用型专业,优化课程结构,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开展合作办学,注意错位发展。而这一切改革措施的有效开展,都需要学校广开源流,加大办学经费投入,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建设,实现学校可持续的优质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导论  9-24
  一、研究的缘起  9-10
  二、研究的意义  10-11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1-20
    (一)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1-17
    (二)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7-20
  四、相关概念界定  20-22
    (一) 高师院校  20
    (二) 专业  20-21
    (三) 专业结构调整  21
    (四) 目录内专业与目录外专业  21-22
  五、研究目的、方法  22-23
  六、本文研究框架  23-24
第二章 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分析  24-36
  一、社会转型是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外在动因  24-32
    (一)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推动  24-25
    (二)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拉动  25-27
    (三) 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从量的扩充到质的提升  27-29
    (四)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  29-31
    (五)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31-32
  二、拓展生存空间是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  32-36
    (一) 高师院校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  32-33
    (二) 高师院校从“封闭定向”走向“综合开放”  33-34
    (三) 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设置由“一条腿走路”转为“两条腿走路”  34-36
第三章 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基于安徽师范大学的个案研究  36-56
  一、安徽省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现状  36-38
  二、安徽师范大学专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演进  38-49
    (一) 安徽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示意图  39-40
    (二) 安徽师范大学专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  40-49
  三、安徽师范大学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49-56
    (一) 办学目标定位的转变引发师范类专业的“被调整”  49-50
    (二) 专业结构的社会适应性不足,专业设置存在滞后性  50-51
    (三) 专业数目“只增不减”,专业运行机制存在“怪圈”  51-53
    (四) 专业结构的趋热、趋同  53
    (五) 专业结构调整的资源保障不足  53-55
    (六) 专业结构调整中的课程体系匹配性欠缺  55-56
第四章 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56-63
  一、积极拓宽视野,确立专业结构调整目标  56-57
  二、建立专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机制,以科学的结构观指导专业结构调整  57-58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增设符合发展需要的新专业,重点发展应用型专业  58-60
  四、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次进行合作办学,避免专业布局重叠,注意错位发展  60-61
  五、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在不同层面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建设  61-62
  六、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创新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  62-63
结语  63-64
参考文献  64-69
附录  69-70
致谢  70-71
附:本人读研期间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71

相似论文

  1. 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特征的个案分析,H319
  2.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3. 学生上学交通问题调查研究,G639.2
  4.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估与论证研究,S759.9
  5. 自适应火灾应急预案调整研究,X928.7
  6. 地应力分布规律的FLAC3D模拟研究,TU452
  7. 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G639.2
  8.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9. 人体器官移植若干法律问题思考,D923
  10. 长吉图开发开放背景下吉林市产业发展研究,F127
  11. 俄罗斯农村学校结构调整模式研究,G551.2
  12. 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农村学生就近入学问题研究,G522.3
  13.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现状与对策研究,G652.4
  14.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山市政府外贸管理的问题与对策,F752.8
  15. GSM与TD-SCDMA系统间切换的参数优化研究,TN929.53
  16. 环境规制视角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向型经济发展,F224;X2
  17. 数字助听器中汉语语音处理及语音增强的研究,TN912.3
  18. 用植物油研制磷矿浮选剂初探,TD923.1
  19. 逆阻型IGBT的三相T型逆变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TM464
  20. 多核系统中基于温度限制的节能调度算法研究,TP332
  21. 长沙市农田生态系统战略调整研究,S18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