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童庆炳文艺思想研究

作 者: 杨晓青
导 师: 赵炎秋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审美 相互征服 艺术想象 文化诗学 艺术至境
分类号: I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的研究旨在突破西方文论独霸天下的局面,进而打开一个深入研究中国本土理论的缺口,为复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论话语权做出一点微薄的努力。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对研究对象全面、整体的把握,本文主要运用审美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另外还借鉴了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及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成果。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发现,作为中国文艺理论研究重镇—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的童庆炳教授在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中具有不可抹煞的地位。首先,其研究贯彻了以中结西、以古结今、中西古今相互融会贯通的学术研究思路,为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论范畴,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表现出了一代学者对本土理论浓浓的家园情怀。其次,通过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童庆炳对文学创作的诸多复杂现象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探讨和深究,并由此得出自己独有的理论成果。此外,作为一个学术大家,童庆炳永远保持着一种开放创新的理论襟怀,勇于打破自己的既有理论,力求与时代需求保持一致。因此,其学术思想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总之,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具有一批献身理论研究的学术大家,而且也有一批自己优秀的理论成果,我们实在无需妄自菲薄。本文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大有可为的世纪,我们一定能够在文学理论研究的大舞台上舞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天地。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引言与文献综述  6-9
第一章 童庆炳的文艺思想体系  9-35
  1.1 文学理论研究  9-19
  1.2 文学批评思想  19-24
  1.3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24-31
  1.4 外国文艺思想研究  31-35
第二章 童庆炳在文艺理论上的主要贡献  35-71
  2.1 审美——作为文学的第一本质  35-44
  2.2 形式与内容美学关系新探  44-52
  2.3 艺术想象新解:人物与作家的相互驾驭  52-57
  2.4 典型、意境、意象三维合一的艺术至境论  57-65
  2.5 文体三层面说  65-71
第三章 童庆炳文艺思想的基本特色  71-86
  3.1 在思维方式上,摒弃了元素论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采用“系统论”和悖论式思维方式  72-75
  3.2 突出的“对话”精神  75-77
  3.3 文学、审美、人文关怀三位一体的文论体系  77-80
  3.4 全方位开放的理论形态,与时俱进的学术品格  80-83
  3.5 在学科建设上,善于发挥团队精神与热情提携后辈学人  83-86
结语  86-88
参考文献  88-93
后记  93-94
原创性声明  94

相似论文

  1.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2.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3. 从南北方蒙古族服饰差异看环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J523.5
  4. 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G633.3
  5. 初中物理教学人文基础的研究,G633.7
  6.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7.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8.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9.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研究,G718.5
  10. 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对45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报告,G623.71
  11.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G633.955
  12. 审视传统武术中的古典美学元素,G852
  13.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探微,G633.3
  14. 赣南客家围屋的美学分析,TU-80
  15.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J314.2
  16. 解读瞬间的痕迹,J213
  17. 淮河文化视觉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524
  18. 陕西关中娃娃哨装饰艺术研究,J528
  19. 现代媒介与节日审美文化的新形式,K892.26
  20. 清代家具的镶嵌工艺研究,TS664.05
  21.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贾宝玉、光源氏“泛爱论”研究,I313.074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