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石涛《画语录》美学思想研究

作 者: 苏荟敏
导 师: 王振复;汪涌豪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画语录》 艺术本根论 艺术心灵论 山水画艺论 艺术至境论
分类号: J20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5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经典著作,石涛《画语录》自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就笼罩着一层谜一般的氛围,以致研究者有“解谜”之叹。本文立足于中国哲学自身的思维方式,采用“语义分析”和“内在诠释”相结合的研究进路,梳理出隐藏在文本内部的“实质上的系统”,尝试为这一中国美学的难解之谜寻求一个可能的答案。本文首先通过对清初学术语境或者说“文脉”的回顾,探究《画语录》理论建构与时代语境的深层关联,追索其可能的思想旨趣与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对《画语录》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探究。文章认为,《画语录》美学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由艺术本根论、艺术心灵论、山水画艺论与艺术至境论四个部分构成。艺术本根论是对艺术本源问题的回答。石涛把“一画”确立为艺术的本根或本源,确立为艺术之最究竟者。在此基础上,石涛提出作为法之本体的“一画之法”这一重要概念。他还认为“一画之法,乃自我立”。这里的“我”是“本真之我”,是“一画”在人之中的根性。艺术心灵论探究日常经验的“非艺术的心灵”如何转化为“艺术心灵”这一问题。“尊受”说、“蒙养”说与“生活”说构成了《画语录》艺术心灵论的基本内容。“尊受”构成了“心灵转化”的基本前提和原则,“蒙养”说与“生活”说则是“尊受”说在“受”与“识”的维度上的进一步展开。山水画艺论是对山水画艺术问题的讨论,包括“一画”与“笔墨”、“笔墨”与“山川”的关系问题。石涛还认为,“山”与“海”相通,“诗”与“画”交融。前者构成了山水画的“空间”的“动力学”,后者构成了山水画的“时间”的“现象学”,两者统一为中国山水画乃至中国艺术的“宇宙精神”。艺术至境论所涉及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的问题。在《画语录》美学视野中,艺术存在于一个“本于道,从于心,成于艺”的动态流程之中。因此,艺术至境的测度也包含着三重进路:“以道观之”、“以心观之”、“以艺观之”。“以道观之”得“道之境”,即“絪緼”;“以心观之”得“心之境”,即“远尘”、“脱俗”;“以艺观之”得“艺之境”,即“资任”。最后,本文从文化与历史的双重视野出发,对《画语录》美学思想的整体品格加以定位。在这样的双重视野之下,《画语录》美学呈现出多重的面相与品格。此外,本文还结合当代美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对《画语录》美学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反思。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8
Abstract  8-9
导论  9-18
  一、《画语录》美学思想研究的历史与问题  10-13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13-16
  三、《画语录》与《画谱》:一个相关问题的说明  16-18
第一章 《画语录》学术语境与问题意识  18-38
  第一节 学术转型与美学趋尚  18-27
    一、清初学术转型的基本态势  18-20
    二、学术转型视野中的美学趋尚及其问题  20-23
    三、石涛及其《画语录》与时代学术的关联  23-27
  第二节 复古思潮与本源之思  27-38
    一、"四王"与清初画学中的复古思潮  28-30
    二、"四王"仿古说的意义与局限  30-32
    三、本源之思:石涛对古今问题的思考  32-38
第二章 道一贯之:《画语录》中的艺术本根论  38-63
  第一节 "一画"为本根  38-45
    一、"一画"解析:"一"与"画"  38-41
    二、宇宙本根与艺术本根  41-44
    三、"道"、"理"与"笔"、"墨"  44-45
  第二节 从"一画"到"一画之法"  45-53
    一、"法"的概念与"一画之法"  46-48
    二、"去法障":"了法"与"明理"  48-50
    三、"一画之法"与"解脱法门"  50-53
  第三节 "一画"与"我法"  53-63
    一、"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53-55
    二、"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55-58
    三、"是法非法,乃成我法"  58-63
第三章 画者从心:《画语录》中的艺术心灵论  63-90
  第一节 尊受论  63-72
    一、"受"与"识"概念溯源  64-66
    二、"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  66-69
    三、"小受"、"小识"与"大受"、"大识"  69-72
  第二节 蒙养论  72-79
    一、"蒙养"释义  72-75
    二、"受"与"蒙养"  75-77
    三、"蒙养之灵"  77-79
  第三节 生活论  79-90
    一、"生活"解析  80-82
    二、"识"与"生活"  82-85
    三、"生活之种"  85-90
第四章 笔山墨海:《画语录》中的山水画艺论  90-120
  第一节 "一画"与"笔墨"  90-99
    一、"线的艺术"与"过程的艺术"  90-93
    二、"蒙养生活"与"笔墨"  93-96
    三、书与画:一体两端  96-99
  第二节 "笔墨"与"山川"  99-111
    一、"山川":"质"与"饰"  99-103
    二、"皴法"与"林木"  103-108
    三、"境界"与"蹊径"  108-111
  第三节 "海涛"与"四时"  111-120
    一、"海"与"山":空间的"动力学"  111-113
    二、"诗"与"画":时间的"现象学"  113-115
    三、宇宙精神:时空的统一体及其超越  115-120
第五章 运化之境:《画语录》中的艺术至境论  120-150
  第一节 "絪緼":道之境  120-128
    一、作为哲学概念的"絪緼"  120-123
    二、"絪緼"与"一画"  123-126
    三、"气化"之境  126-128
  第二节 "远尘"、"脱俗":心之境  128-136
    一、"远尘离垢"  128-131
    二、"转识成智"  131-134
    三、"无念无住"  134-136
  第三节 "资任":艺之境  136-150
    一、"资任"概念解析  136-139
    二、"资任":"笔墨"-"山水"-"吾人"  139-145
    三、天人关系与运化之境  145-150
第六章 《画语录》品格定位与价值反思  150-165
  第一节 《画语录》美学品格的多重定位  150-158
    一、经典文化滋养下的美学建构  150-153
    二、古代画论基本问题的体系统合  153-155
    三、文化守成时代的深度反思  155-156
    四、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的张力统一  156-158
  第二节 《画语录》美学价值的当代反思  158-165
    一、艺术的本源与本源的艺术  158-160
    二、自我:本真状态与创造精神  160-162
    三、身体的彰显及其超越  162-165
主要参考文献  165-170
后记  170-171

相似论文

  1. 《苦瓜和尚画语录》美学思想探析,J201
  2. 石涛“化”论的美学研究,J205
  3. 石涛的美学思想及笔墨与意境以《庐山观瀑图》为中心分析,J212
  4. 画者:原天地人生之道,J205
  5. 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研究,J20
  6. 石涛美学思想初探,J201
  7. 浅谈中国历代山水画中的意境美,J201
  8. 浮世绘审美特征研究,J201
  9. 异趣与异形:从日常生活到奇异美学,J201
  10. 明清书画丑怪风格的审美研究,J201
  11. 陆探微绘画美学思想研究,J201
  12. 绘画性符号的美学意义,J201
  13. 意境之美,J201
  14. 剖析阴阳鱼太极图的美学内涵,J201
  15. 论“气韵生动”,J201
  16. 王微绘画美学思想研究,J201
  17. 吴冠中绘画美学思想探微,J201
  18. 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J201
  19. 《苦瓜和尚画语录》美学思想探析,J201
  20. 浅论晚明画论的美学价值及当代意义,J201
  21. 论腐蚀之美,J201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