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の「行旅诗」と『古今和歌集』の「羇旅歌」の比较研究

作 者: 于洋
导 师: 孙佩霞
学 校: 大连外国语学院
专 业: 日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行旅诗 羁旅歌 意象 文学观的异同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的“行旅诗”与日本的“羁旅歌”都是身处旅途之中的诗人或歌人为表达其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感叹旅途的艰难或记述旅途中所见所闻而创作的诗歌。中日两国有很多关于“行旅诗”及“羁旅歌”各自的特征、主题等方面的研究,但是以比较文学角为视角所进行的研究却甚少。虽然同为旅途中所创作的诗歌,由于国家、民族、风土人情的不同,两者在所吟咏歌颂的内容,主题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本文以《古今和歌集》中的“羁旅歌”为中心,通过与中国“行旅诗”比较研究,对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异同点,及产生这些异同点的原因进行了论述。本文共由序章及另外五章构成。第一章综述了与中国“行旅诗”及《古今和歌集》中“羁旅歌”相关的先行研究,在指出各个研究的局限性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角度。第二章与第三章则分别概述了“行旅诗”及“羁旅歌”的定义,并对各自的主题特征进行了论述。第二章论述了中国“行旅诗”中所表达的主题主要有旅人的乡关之思、宦游之苦、旅途纪行以及战争主题。而第三章主要是从望乡之念、羁旅愁思、风景描写及神祗性质这四大方面对“羁旅歌”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以上述考察为前提,对在“行旅诗”及“羁旅歌”中经常出现的“月”“雁”“水”意象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两国诗人(歌人)是怎样通过这三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乡关之思和羁旅愁情的。首先,在中国行旅诗中以“月”为意象表达诗人乡关之思的行旅诗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与此相对,在《古今和歌集》中,通过“月”意象,来表达望乡之思的和歌却只有安倍仲麻吕所做的一首而已。安倍仲麻吕的这首和歌是在他羁留在唐朝时所作,它的存在与特殊性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其次,“雁”以其随季节迁徙的习性和悲鸣而唤起旅居异地的诗人(歌人)的共鸣,因而成为“行旅诗”及“羁旅歌”中共同的常被吟咏的意象之一。最后,本章从“水”作为连接旅人与故乡的纽带这一角度出发,对“水”这一意象常常出现于“行旅诗”及“羁旅歌”中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着重从社会历史背景及文学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行旅诗”与“羁旅歌”的原因所在。从社会历史背景来看,我们经常可以读到以“战争”为主题的“行旅诗”,而这一点在“羁旅歌”中则几乎没有体现。这与中国有史以来持续不断的同异民族之间的战争及内乱是有很大关系的。与此相对,《古今和歌集》中所收录的“羁旅歌”的创作时代,社会稳定,作为和歌主要创作者的贵族们过着与普通人民相隔绝的生活,他们所关注的是风雅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几乎无法“羁旅歌”看到战争相关的主题。从文学观来看,中国诗人行旅诗的终极主题很多会归结到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在羁旅歌中我们则常常能够体会到歌人的愁思或内心情感的抒发。这一差异与中国的“诗言志”及日本的“歌咏心”的传统的文学观有着巨大的联系。通过对“行旅诗”和“羁旅歌”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两者在各方面所存在的异同,并且,通过对两国各自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文学观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把握中日古典文学本质上的异同。

全文目录


谢辞  4-5
概要  5-7
摘要  7-11
序章  11-13
  1. 研究の動機と目的  11-12
  2. 研究の方法と意義  12-13
第1章 先行研究  13-17
第2章 中国漢詩における「行旅诗」  17-28
  第1節「行旅詩」概観  17-19
  第2節 中国における「行旅詩」の主题上の特徵  19-28
    1. 望郷の念  19-22
    2. 宦遊の苦辛  22-25
    3. 紀行の詩  25-26
    4. 戦争主题  26-28
第3章 『古今和歌集』における「羇旅歌」  28-33
  第1節 「羇旅歌」概観  28
  第2節 『古今和歌集』における「羇旅歌」の主题上の特徵  28-33
    1. 望郷の歌  28-30
    2. 羇旅愁思の歌  30-31
    3. 叙景の歌  31-32
    4. 神衹性の歌  32-33
第4章 「行旅詩」と「羇旅歌」とのイメ—ヅ上の共通点  33-41
  第1節 望郷の月  33-35
  第2節 愁思を引き起こす「雁」  35-39
  第3節 故郷を隔てる「水」  39-41
第5章 「行旅詩」と「羇旅歌」の相違点とその原因  41-47
  第1節 「羇旅歌」に見えない戦争主题  41-43
  第2節 「詩言志」と「歌咏心」  43-47
終章 終わりに  47-49
  1. 本研究の結論  47-48
  2. 今後の課题  48-49
注  49-51
参考文献  51-53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2. 莲意象与中小学语文教学,G623.2
  3. 高中生身体意象的认知干预研究,B842.1
  4. 大众传媒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B842.3
  5. 父亲意象人格面具结构的实证研究与心理分析,B844.6
  6. 审视传统武术中的古典美学元素,G852
  7. 杰克·伦敦作品中的意象分析,I712.074
  8. 先秦典籍里的酒意象,I206.2
  9. 因子分析在豆浆机感性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B472
  10. 基于Web的产品造型意象信息库系统及其应用,TP311.52
  11. 意象绘画研究,J205
  12. “连”字句再认识及其教学,H195
  13. 传递精义之道试论隐义俗语的异化翻译策略,H059
  14.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中石的应用研究,TU-80
  15. 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J523.5
  16. 从意象造型谈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写意性,J213
  17. 图形直觉思维与意象,J506
  18. 宋代湖泗窑青白瓷的审美形态研究,J527
  19. 押井守动画电影研究,J954
  20.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红楼梦诗歌意象翻译研究,H315.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