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膜集成技术处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生产废水的研究

作 者: 刘广庆
导 师: 杜启云;刘振
学 校: 天津工业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洗毛废水 印染废水 兼氧接触水解 接触氧化 动力学模型 混凝沉淀
分类号: X7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针对国家计委膜专项示范项目—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污水处理工程生物处理部分的工艺路线和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试验,提出了可行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排放的洗毛、印染综合废水水质和水量特点的分析,确定了兼氧接触水解接触氧化这一生物处理工艺及各工艺单元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 自2003年12月14日至2004年10月,在近十个月的时间里,生物处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出水CODCr在100mg/L左右,CODCr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0%;出水BOD5<30mg/L,平均去除率为87%;出水平均SS和平均色度分别为33.72mg/L和64倍。 本文对各种因素对系统运行情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废水的温度和pH值相对稳定,对系统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系统出水的CODCr和CODCr的去除率随进水CODCr的升高而升高;系统对CODCr的去除率随DO的升高而增加;当兼氧系统中活性细菌和菌胶团数量较多时,兼氧处理效果较好;当接触氧化系统中有钟虫和轮虫出现时,出水水质较好;当兼氧出水硫化物含量较高时,使接触氧化系统溶解氧浓度下降,出水水质恶化。 根据接触氧化系统运行数据,确定了接触氧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反映基质去除速率与基质浓度之间的动力学关系。 通过混凝沉淀正交试验和NaClO脱色试验,为解决系统存在的兼氧出水硫化物含量高、系统出水CODCr波动大及出水色度高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系统运行结果表明,针对洗毛、印染综合废水,利用兼氧接触水解—接触氧化工艺进行处理是可行的,对同类废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0-21
  1.1 印染废水来源及特点  10-12
  1.2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7
    1.2.1 化学处理法  12-13
      1.2.1.1 氧化法  12
      1.2.1.2 混凝法  12-13
      1.2.1.3 电化学法  13
    1.2.2 物理化学处理法  13-14
      1.2.2.1 吸附法  13-14
      1.2.2.2 膜技术法  14
    1.2.3 生物处理法  14-17
      1.2.3.1 好氧处理  14-15
      1.2.3.2 厌氧处理  15-17
  1.3 洗毛废水来源及特点  17-18
  1.4 洗毛废水的处理方法  18-19
    1.4.1 物理法  18
    1.4.2 化学絮凝法  18
    1.4.3 生物处理与化学絮凝法的结合  18-19
  1.5 课题背景、内容与意义  19-21
    1.5.1 课题背景  19-20
    1.5.2 课题研究内容  20
    1.5.3 课题意义  20-21
第二章 工艺确定  21-35
  2.1 废水水量和水质特点及出水排放标准  21-24
    2.1.1 废水水量和水质特点  21-24
    2.1.2 出水排放标准  24
  2.2 工艺介绍  24-32
    2.2.1 集水调节  24
    2.2.2 均化兼氧  24
    2.2.3 兼氧接触水解  24-27
      2.2.3.1 兼氧生物处理技术工作原理  25-26
      2.2.3.2 兼氧处理工艺的微生物特点  26
      2.2.3.3 兼氧接触工艺的作用  26-27
    2.2.4 生物接触氧化  27-30
      2.2.4.1 生物膜对废水的净化原理  27-28
      2.2.4.2 微生物相及其演变规律  28-29
      2.2.4.3 工艺特点  29-30
    2.2.5 分部沉降  30-31
      2.2.5.1 沉淀理论  30
      2.2.5.2 分部沉淀  30-31
    2.2.6 污泥回流  31-32
  2.3 工艺单元设计及参数  32-34
  2.4 小结  34-35
第三章 生物处理系统的启动  35-50
  3.1 测试项目及方法  35-36
  3.2 挂膜和驯化  36-37
  3.3 挂膜、驯化阶段兼氧系统运行情况  37-43
    3.3.1 营养比例  37-38
    3.3.2 可生化性变化情况  38-40
    3.3.3 pH变化情况  40-41
    3.3.4 DO情况  41-42
    3.3.5 COD_(Cr)去除效果  42-43
  3.4 挂膜、驯化阶段接触氧化系统运行情况  43-47
    3.4.1 营养指标  43
    3.4.2 DO情况  43-45
    3.4.3 COD_(Cr)去除效果  45-46
    3.4.4 生物相变化  46-47
  3.5 挂膜、驯化阶段兼氧接触—接触氧化系统出水情况  47-49
  3.6 小结  49-50
第四章 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结果与讨论  50-75
  4.1 系统运行情况  50-53
    4.1.1 COD_(Cr)去除情况  50-51
    4.1.2 溶解氧情况  51-52
    4.1.3 BOD_5去除情况  52
    4.1.4 其他指标  52-53
  4.2 影响因素  53-63
    4.2.1 温度  53-54
    4.2.2 pH值  54-55
    4.2.3 进水COD_(Cr)  55-58
      4.2.3.1 进水COD_(Cr)与出水COD_(Cr)的关系  55-57
      4.2.3.2 进水COD_(Cr)与COD_(Cr)去除率的关系  57-58
    4.2.4 溶解氧  58-59
    4.2.5 生物相  59-62
    4.2.6 硫化物  62-63
  4.3 接触氧化动力学模型  63-69
    4.3.1 动力学模型的推导  63-66
    4.3.2 动力学常数的确定  66-69
      4.3.2.1 S_n的确定  66-68
      4.3.2.2 常数确定  68-69
  4.4 系统改进措施  69-74
    4.4.1 系统存在的问题  69
    4.4.2 改进措施  69-70
    4.4.3 实验内容  70-71
      4.4.3.1 实验仪器  70
      4.4.3.2 实验试剂  70
      4.4.3.3 实验设计和方法  70-71
    4.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71-74
      4.4.4.1 混凝除硫、脱色实验  71-74
      4.4.4.2 次氯酸钠氧化脱色实验  74
  4.5 小结  74-75
第五章 研究结论  75-76
参考文献  76-8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0-81
致谢  81-82

相似论文

  1.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2. 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X791
  3. 草莓果实采后腐烂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TS255.4
  4. 云南省玉溪污水厂A~2/O工艺脱氮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研究,X703
  5. 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研究,X703
  6. 臭氧预氧化和混凝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R123.1
  7. 射流场中氯磺化聚乙烯破乳脱挥过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TQ331.4
  8. 基于DSP和单片机的可调参数心电信号发生器的设计,TP368.12
  9. 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FDFCC)集总动力学模型的研究,TE624.41
  10. 活性炭吸附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各类有机物去除特性研究,X791
  11. 金线莲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研究,TS255.36
  12. 五孔支撑膜的特性研究及其在MBR中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X791
  13. 凹凸棒粘土的改性及其在印染废水脱色方面的应用,X791
  14. 基于恒压式超高压技术的黄瓜汁杀菌与保鲜研究,TS255.5
  15. 改性粉煤灰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X703
  16. 催化氧化法提标减排印染废水COD的中试研究,X791
  17. 印染废水处理试验研究及应用,X791
  18. UAS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酒精废水的研究,X792
  19. 生化法处理柠檬酸废水研究,X703
  20. 强电流真空磁流体电弧模型的仿真研究,TM501.2
  21. 海洋地震拖缆姿态动态仿真研究,P715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纺织、印染工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