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作 者: 王世伟
导 师: 陈兆波
学 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印染废水 强化混凝沉淀 分阶段多级厌氧 交叉流好氧反应器 厌氧消化模型
分类号: X7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印染废水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常规的生物处理方法难以达标排放。通过分析印染废水水质特点和浙江省某污水处理厂实际废水处理技术路线,提出了利用“强化混凝沉淀—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这一技术路线处理该种废水的方案。本文采用强化混凝沉淀—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强化混凝沉淀—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强化混凝沉淀池平均COD、BOD、SS以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5%、16.6%、61%、40%,进水B/C大约维持在0.29,出水B/C平均值为0.44,废水的生化性能有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分阶段多级厌氧反应器在不调节进水pH条件下,平均COD、BOD、SS以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14.6%、3.8%、10%、25%,B/C提高到平均值0.52,最高时可达0.74,生化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有利于后续好氧生物处理。交叉流好氧反应器进水COD变化范围为655~1023m/L,出水COD变化范围为79~191mg/L, COD去除率平均值为81.6%,出水COD大于100m/L是因为污泥负荷较高,污泥浓度较低的缘故,适当控制HRT或污泥浓度,出水是可以小于100m/L的;进水BOD多在311~636mg/L之间,出水BOD小于15mg/L, BOD去除率平均值为97.3%;此外,对TN、TP、NH4+-N、SS及色度也有较好的去除,去除率分别可达80%、63%、90%、67%、64.5%,以上数据说明出水可以达标排放。以国际水质污染与控制协会IWA推出的厌氧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DM1)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分阶段多级厌氧反应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处理印染废水的设计、优化运行、出水水质预测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ADM1的模拟结果表明:分阶段多级厌氧反应池第一格室出水COD浓度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大的差距,相对偏差为-16.2%~25.2%,而第三格室、第五格室和第七格室出水COD模拟效果较好,相对偏差分别为-7.7%~20.0%,-6.4%~20.3%,-7.2%~18.6%。另外,该模型也表现出对VFA、MLVSS和pH有较好的模拟结果。

全文目录


摘要  5-6Abstract  6-10第1章 绪论  10-29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11  1.2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质  11-14    1.2.1 印染废水的来源  11-13    1.2.2 印染废水的水质  13-14  1.3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4-23    1.3.1 物理处理法  14-15    1.3.2 化学处理法  15-18    1.3.3 生物处理法  18-23  1.4 污水处理的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23-28    1.4.1 好氧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23-26    1.4.2 厌氧消化数学模型  26-27    1.4.3 污水处理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  27-28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8-29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9-36  2.1 试验用水来源及水质  29-30  2.2 中试试验流程  30-31  2.3 主要分析项目及方法  31-33    2.3.1 主要分析项目  31-32    2.3.2 液相末端发酵产物的分析  32-33  2.4 运行参数调控  33-34    2.4.1 温度  33-34    2.4.2 营养物质  34    2.4.3 微量元素  34    2.4.4 污泥负荷  34  2.5 污泥的接种、培养与驯化  34-35  2.6 本章小结  35-36第3章 印染废水中试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36-55  3.1 强化混凝沉淀池去除效果  36-39  3.2 强化厌氧水解酸化去除效果  39-47    3.2.1 pH的变化情况  40-41    3.2.2 COD的去除情况  41-42    3.2.3 BOD的去除情况  42-43    3.2.4 B/C的变化情况  43-44    3.2.5 挥发酸(VFA)的变化情况  44-45    3.2.6 污泥浓度及污泥活性的变化情况  45-46    3.2.7 色度及SS的去除情况  46-47  3.3 交叉流好氧强化反应池去除效果  47-53    3.3.1 COD的去除情况  48    3.3.2 BOD的去除情况  48-50    3.3.3 B/C的去除情况  50    3.3.4 TN、TP及氨氮的去除效果  50-51    3.3.5 色度及悬浮物SS的去除情况  51-52    3.3.6 污泥浓度与污泥活性的变化情况  52-53  3.4 本章小结  53-55第4章 基于ADM1的ABR数学模型的建立  55-74  4.1 模型假设及底物降解过程  55-57  4.2 ABR系统中不同条件下各个组分预测方程的建立  57-62  4.3 模型参数确定  62-64  4.4 模型求解  64-65  4.5 基于ADM的ABR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65-73  4.6 本章小结  73-74结论  74-76参考文献  76-8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86-87致谢  87

相似论文

  1. 活性炭吸附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各类有机物去除特性研究,X791
  2. 五孔支撑膜的特性研究及其在MBR中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X791
  3. 凹凸棒粘土的改性及其在印染废水脱色方面的应用,X791
  4. 催化氧化法提标减排印染废水COD的中试研究,X791
  5. 印染废水处理试验研究及应用,X791
  6. ABR-SBR组合工艺特性及其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X791
  7. 多级膜过程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X791
  8. 海绵铁过滤—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X703
  9. 净水污泥中铝盐混凝剂的回收与资源化再利用研究,X703
  10. BH1型混凝脱色剂处理针织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X791
  11. 强化铁炭微电解技术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X703
  12. TiO_2/AC光催化技术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X703
  13. 厌氧折流板—好氧反应器处理染废水中试试验研究,X703
  14. 褐煤对含染料废水的吸附与絮凝作用研究,X703
  15.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光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X703
  16. PDAC改性粉煤灰的制备及其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X703
  17. 组合SBR法处理含活性艳兰KN-G印染废水的研究,X703
  18. 净水污泥中回收的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X703
  19.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X703.1
  20. 活性染料脱色菌的分离及其应用特性的研究,X79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纺织、印染工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