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作 者: 赵慧卿
导 师: 周国富
学 校: 天津财经学院
专 业: 统计学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模型 影响因素 转移影响 转移模式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38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农业能够有效利用的劳动力数量,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剩余劳动力不能从农业中顺利转移出去,则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将会严重受阻。因此,尽快将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由于各种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道路并不十分顺畅。而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总体而言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可见,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在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全文包括五部分: 第一章首先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新定义成功调和了几类传统定义之间的重要分歧;然后提出了一种与新定义相适应的剩余数量估算方法,并对我国 1978年以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 第二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认真分析了各种理论模型的优点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该模型对前人的成果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实质是一种基于农户理性决策的三元选择模型。 第三章应用第二章建立的转移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种制度因素、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农民的自身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原因。 第四章分别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分四部分展开: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后对各种影响的利弊得失进行了综合评价。 第五章总结了全文的基本研究结论,然后对各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我国适宜采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道路,并提出了促进转移的相应对策建议。 总之,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如果将这部分劳动力顺利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将极大地促进城乡的经济发展;但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也很多;为了全面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引言  7-10
第1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涵义及数量估算  10-17
  1.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涵义及其产生原因  10-12
    1.1.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涵义  10-11
    1.1.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  11-12
  1.2 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估算  12-17
    1.2.1 现有各种估算方法比较  12-14
    1.2.2 本文估算方法及其结果  14-15
    1.2.3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预测  15-17
第2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建立  17-31
  2.1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综述  17-25
    2.1.1 迁移理论  17-22
    2.1.2 兼业理论  22-23
    2.1.3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历程及经验借鉴  23-25
  2.2 国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综述  25-27
  2.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建立—农户理性决策扩展模型  27-31
    2.3.1 模型基本假设  27-28
    2.3.2 农户理性决策机制  28-29
    2.3.3 模型的附加说明  29-31
第3 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31-39
  3.1 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  31-33
    3.1.1 迁移政策  31-32
    3.1.2 户籍制度  32
    3.1.3 土地制度  32-33
  3.2 宏观经济环境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33-35
    3.2.1 城乡收入差距  33-34
    3.2.2 地区差距  34
    3.2.3 农业劳动力行业就业概率  34-35
  3.3 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自身因素  35-37
    3.3.1 农户特征  35
    3.3.2 成员个人特征  35-37
  3.4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其原因  37-39
第4 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影响  39-46
  4.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输出地的影响  39-41
    4.1.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39-40
    4.1.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0-41
    4.1.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41
    4.1.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负面影响  41
  4.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输入地的影响  41-42
    4.2.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与工资的影响  41-42
    4.2.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流入地公共管理及市政建设的影响  42
  4.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42-45
    4.3.1 模型说明  42-43
    4.3.2 计算结果分析  43-45
  4.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45-46
第5 章 结论与建议  46-51
  5.1 研究结论  46-48
    5.1.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  46
    5.1.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46-47
    5.1.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47-48
  5.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备选模式  48-49
    5.2.1 进入乡镇企业  48
    5.2.2 进入城市  48
    5.2.3 转向小城镇  48-49
    5.2.4 在农村内部消化吸收  49
    5.2.5 小结  49
  5.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49-51
论文附表  51-54
参考文献  54-56
后记  56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4.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5.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6.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7.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8.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19.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20.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21. 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探究,G43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