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意象图式在意义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作 者: 孙振偎
导 师: 邹春玲
学 校: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意象图式 意义构建 间接言语行为 转喻
分类号: H0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认知语用学认为,意义构建是概念化的过程,受语境影响,也是对言语行为的推理理解过程。所谓言语行为有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之分。大部分直接言语行为不需要意义构建的推理过程。然而,间接言语行为的话语含义无法直接从语言表达式中获取,说话者真正的意图需进行推理和意义构建过程。本论文研究的焦点在于间接言语行为意义获取的认知机制,即,通过转喻思维推理获取含义,提出转喻的认知基础是意象图示,并将后者分为两大类:[1]容器;[2]部分-整体。本文意在心理模型和语用推理模型结合的基础上,诠释间接言语行为的运作机制。总之,本文以认知语用学为指导视角,重点研究意象图式作为认知机制如何通过转喻实现推理,在语境限制下获取含义。具体说来,本文遵循Panther和Thornburg (1997)的转喻观点,即转喻在间接言语行为中的操作也具有指称转喻的部分-整体特点,并指出传统的间接言语行为研究只做到听话者推理说话者意图这一步,即未澄清言语识解的认知推理模式。而转喻一直被视作是自然推理图示,并重新释义为交际中司空见惯的思维和语言现象。(Lakoff&Johnson,1980/2003)鉴上,本文研究焦点落实在两方面:[1]论证意象图式如何通过转喻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意义构建;[2]尽管间接言语行为转喻是Panther和Thornbure发展的全新研究视角,但尚未出现将意象图式和转喻相结合的研究路向,这正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任何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溯因法,以中文语料为主,以理论结合实例论证方法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中的意象图式与转喻的相互作用。由于空间限制,本文主要研究两种意象图式,[1]容器-内容图式;[2]部分-整体图式。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论文得出三个主要原则:第一章,间接言语行为话语意义构建中,文化差异和个人认知背景差异是引起言语行为理解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二章, [1]言语行为的识解过程通常包括对所涉及的言语行为和特征的属性归纳过程,如,“你真是世纪末”,是将世纪末的属性强加在“你”的身上,(邹春玲,2010)由此将话语内涵形成概念化理解,达成交际快捷性的目的;[2]心里空间距离越远,相关表征在高层的概念化的理解过程中越容易实现,反之亦然。第三章,意义构建的过程是在不同文化因素的限制下完成,具有民族特征。此外,本文讨论部分焦点在于识解过程中的其他决定性因素,分为:[1]语境因素;[2]个人认知能力。具体说来,间接言语行为的意义获取受语境影响,这就是本文的认知语用观点的证实。研究重点落在特定语境下说话人要表达的意义和语境如何影响话语的理解。本文将语境因素分为主观语境因素(SCF)和客观语境因素(OCF),主、客观语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话语含义。另外,认知语用学的主要假设之一,即意向性,及文化因素是个人认知能力的两个主要方面,在意义构建的推理过程中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前言,介绍了在认知语用理论框架下,意义构建的基本特征,以及意象图式中的转喻认知机制。另外,本章还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范围。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通过对意象图式,意义构建,转喻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全面综述,作者从新的视角提出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以意象图式为基本认知模型,通过转喻这一认识手段,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起作用。第三章为本论文的方法论,讨论了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四章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理论应用所产生的结果,试图说明间接言语行为意义构建过程的运作机制,主要在意象图式和转喻两方面。第五章讨论了其他影响言语行为言外行为理解的因素。第六章为本论文的结论,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发现,并指出了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全文目录


Abstract  5-9
摘要  9-18
Part 1 Introduction  18-23
  1.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Hypotheses  19-20
    1.1.1 Research questions  19-20
    1.1.2 Hypotheses  20
  1.2 Data  20-21
  1.3 Structure of the Dissertation  21
  1.4 Summary  21-23
Part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Literature Review  23-61
  2.1 Image Schema Theory  23-28
    2.1.1 Schemas, images, and image schemas  24-28
  2.2 Image Schema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s  28-37
    2.2.1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of image schema  29-32
    2.2.2 Image schema transformation  32-34
    2.2.3 Image schema and metaphorical and metonymical mechanisms  34-37
  2.3 The Different Views on Meaning  37-43
    2.3.1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meaning  37-40
    2.3.2 The traditional view on meaning  40-42
    2.3.3 The cognitive view on meaning  42-43
  2.4 Meaning Construction  43-50
    2.4.1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traditional view  43-44
    2.4.2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cognitive view  44-50
  2.5 Indirect Speech Act and Metonymy  50-61
    2.5.1 Indirect speech  51-53
    2.5.2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tonymy  53-56
    2.5.3 Metonymy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56-61
Part 3 Methodology  61-64
  3.1 The Objectives of the Paper  61-62
  3.2 The Methods Used  62-64
Part 4 Results  64-76
  4.1 Introduction  64-67
  4.2 The Case Study  67-74
    4.2.1 Container schema and metonymy in indirect speech acts  68-71
    4.2.2 Part-whole schema and metonymy in indirect speech acts  71-74
  4.3 Summary  74-76
Part 5 Discussion  76-88
  5.1 Introduction  76-77
  5.2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Inference  77-82
    5.2.1 Subject contextual factors (SCF)  80-81
    5.2.2 Objective contextual factors (OCF)  81-82
  5.3 Other Factors and Inference  82-85
    5.3.1 Intention  82-85
    5.3.2 Culture  85
  5.4 Summary: Cognitive-Pragmatic Interface  85-88
Part 6 Conclusion  88-94
  6.1 Introduction  88-90
  6.2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90-93
  6.3 Limitations of Our Work  93-94
Bibliography  94-98
Published Paper  98-99
Acknowledgements  99

相似论文

  1.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2.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H319
  3.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中的隐喻研究,H15
  4. 现代汉语位移动词研究,H146.2
  5.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研究,H146.3
  6. “连”字句再认识及其教学,H195
  7. 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H319
  8. 俄语空间范畴及其在存在句中的运用,H35
  9. 整体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机制研究,H313
  10. 英语介词in多义网络的认知研究,H314
  11. 英语谚语的认知研究,H313
  12. 小说《双城记》中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H315
  13. 概念转喻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14. 《雷雨》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I207.34
  15. 汉语反义复词语义结构中的隐喻与转喻特征研究,H15
  16.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鲁迅作品中讽刺现象,H13
  17. 英语情感习语:认知语言观,H313
  18. 产品广告汉译英的转喻研究,H315.9
  19. 多义拟声拟态词语义扩展机制分析,H36
  20. 英汉语语法化中主谓结构的词汇化研究,H31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 > 语义学、语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