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法适度性原则研究——以法定犯为视角

作 者: 周宜俊
导 师: 游伟
学 校: 华东政法学院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法定犯 适度性原则 原则研究 刑法观念 科学内涵 观念基础 评判标准 刑法学研究 相当性原则 研究视角
分类号: D9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3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犯罪在发展,刑法也应当演进。随着新型犯罪的激增,可以预期今后的犯罪将更多地集中于法定犯,也可以说刑法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由法定犯来决定。本文以法定犯为视角,立足于科学的犯罪观、理性的刑法观、现实的刑罚观等观念基础,论证了刑法适度性原则科学内涵,及其评判标准和实现方法,倡导刑法与社会、刑法与程序法、刑法与前提法以及刑法结构和刑法运行机制的双向互动,促进刑法的良性发展。论文除导言和结语,共分四个部分,全文约56000字。导言部分论述了选取法定犯作为研究视角的意义。文章首先肯定了法定犯与自然犯这一分类的意义,并预言今后的犯罪将大量地集中于法定犯,刑法学研究的难点和未来的热点也都将集中于法定犯。以法定犯作为本文的研究视角,更能凸现现 1<WP=4>代刑法的先进理念,更能彰显刑法适度性原则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第一节论证了刑法适度性原则的科学内涵及正确定位。文章首先对刑法适度性原则的提出进行了探源,认为适度性原则的提出契合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主张从质量统一的角度,从广度、深度及力度等三个向度来动态地、整体地把握刑法适度性原则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刑法适度性原则定位于科学的刑事政策思想观念,并对其与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以及刑法改革的世界潮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二节论证了刑法适度性原则的观念基础。中道权衡的价值观念以及科学理性的刑法观念是刑法适度性原则的双重观念支撑。中立刑法观要求刑法在多元刑法价值体系中做到中道权衡,既满足功利需求又侧重刑法公正性,既满足国家、社会的秩序性需求又充分保障国民、社会的自由,在看似相互冲突的价值之间实现和谐统一。而犯罪相对性观念、刑罚功能有限性观念、社会控制目标现实化观念以及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的挂念,都要求刑法干预社会应当适度。过度干预或者无为沉默,社会都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第三节论述了刑法适度性的评判标准,认为适度的刑法应当符合六大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必要性原则、手段相当性原则、因时因地制宜、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并重原则、充分考虑司法承受能力原则、部门法律调整前置原则。第四节对刑法适度化的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文章认为刑法的适度性不仅依赖内在结构合理的科学刑法体系,而且也离不开顺畅的刑法运行机制,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适度性的刑法与刑事法治实践的和谐统一。刑法与社会之间的适应性 2<WP=5>是刑法适度性追求的最高目标。结语部分对本文的基本观点作了归纳与总结。

全文目录


引言  11-17
  一、 法定犯的由来及概念  11-13
  二、 法定犯的特征  13-15
  三、 以法定犯作为本文研究视角的意义  15-17
第一节 刑法适度性原则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正确定位  17-29
  一、 刑法适度性原则的提出  17-19
  二、 刑法适度性原则的科学内涵  19-24
  三、 刑法适度性原则的正确定位  24-29
    (一) 刑法适度性原则的定位:一种刑事政策思想观念  24-25
    (二) 刑法适度性原则与刑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25-26
    (三) 刑法适度性原则与世界刑法潮流  26-29
第二节 刑法适度性原则的观念基础  29-46
  一、 价值基础:中立价值观  29-36
    (一) 公正与功利(效益)的对比:侧重公正性  30-34
    (二) 自由与秩序的权衡:充分关注自由  34-36
  二、 刑法基础:科学刑法观  36-46
    (一) 法定犯罪的相对性  36-39
    (二) 刑罚之于法定犯作用的有限性  39-42
    (三) 刑法控制目标的现实化:将犯罪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之内  42-45
    (四) 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  45-46
第三节 刑法适度性的评判标准  46-54
  一、 以客观危害为基础,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46-48
  二、 必要性原则  48-50
  三、 手段相当性原则  50-51
  四、 因时因地制宜、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并重原则  51-52
  五、 充分考虑司法承受能力原则  52-54
  六、 部门法律调整前置原则  54
第四节 刑法适度性原则的适度化方法  54-74
  一、 完善刑法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刑法体系  55-64
    (一) 刑法介入的适当广度  55-61
    (二) 刑法介入的适当深度  61-63
    (三) 刑法介入的适当力度  63-64
  二、 加强机制建设,建立顺畅有效的刑法运行机制  64-74
    (一) 立法思想现实化:相对适度  65-66
    (二) 立法模式开放化:附属刑法的真正回归  66-69
    (三) 适用解释主体的回归:法官解释法律  69-72
    (四) 接受行刑效果的信息反馈:摆脱困境  72-74
结语  74-76
参考文献  76-80
论文独创性声明  80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D61
  2. 东正教哈尔滨教区研究(1898-1956年),B979
  3. 破坏土地资源犯罪研究,D924.3
  4. 税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922.22
  5. 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研究,D267
  6.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D61
  7. 中日庭园景石艺术比较及科学内涵研究,TU986.1
  8. 基于审计师视角的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F224
  9.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究,G641
  10.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两种视角及其启示,D61
  11.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初探,D61
  12. 论毛泽东执政为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252
  13. 大型博览会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研究,F713.83
  14. 几起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法理分析,D925.2
  15.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商业秘密保护研究,D922.294
  16. 环境犯罪界定,D924.3
  17.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B02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探析,D61
  19.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意义,D61
  20. 大众媒介公信力研究,G206
  21. 井下生产的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TD7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