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

作 者: 党永锋
导 师: 谢俊春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科学内涵 基本特征 实现途径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和谐社会思想的研究,在当今可谓是社会科学领域之显学,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深度的探析,但由于学科的属性,加之和谐社会理论与构建之系统性,从而使和谐社会研究成果难免有所偏颇,文章试图从这些研究的偏颇之处,寻找一个较完备、较合理的视角对和谐理论进行整合与探究,突破学界研究的习俗,从而使和谐社会的理论与方法更显系统性与科学性。文章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和实践轨迹。文章首先从和谐社会的一般性理论和概念着手,界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其次梳理了中西方历史上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首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探索,毛泽东思想中的核心理念是政治和谐;邓小平理论的追求目标是经济和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价值是思想文化和谐;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其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结构式内涵,即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社会流动机制和文化认同机制。最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功能式内涵,即以对人的功用为基点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以及社会内部结构之间关系的协调。第三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经济方面,又好又快、共建共享;政治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方面,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文化方面,诚信友爱、多元宽容。第四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首先以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视角构筑合理的政治生态体系,处理好统治与治理、公平与效率、私与公的关系;其次是转变发展方式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对和谐社会的领导与组织;又次是缔造公正合理的政府与社会管理机制;最后是构筑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正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在理论上有很大的价值诉求;在实践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和实践轨迹  9-32
  一、和谐社会的一般性理论和概念的界定  9-12
    (一) 社会的基本含义和概念  9
    (二) 和谐的基本含义和概念  9-10
    (三) 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和概念  10
    (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及表现  10-12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论与实践轨迹  12-18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12-15
    (二) 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的实践  15-18
  三、西方历史上的和谐理论与实践轨迹  18-24
    (一)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理论  18-22
    (二) 西方历史上和谐社会的实践  22-24
  四、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  24-32
    (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  24-27
    (二) 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  27-3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32-41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探索  32-36
    (一) 政治和谐: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念  32-33
    (二) 经济和谐:邓小平理论的追求目标  33-34
    (三) 思想文化和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价值  34-35
    (四) 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5-36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结构式内涵  36-38
    (一) 构筑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36
    (二) 完善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  36-37
    (三) 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  37
    (四) 确立聚合的文化认同机制  37-38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功能式内涵  38-41
    (一)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38
    (二)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8-39
    (三) 人与社会的和谐  39
    (四) 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  39-40
    (五) 社会内部结构及各系统的和谐  40-4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41-49
  一、经济方面:又好又快,共建共享  41-43
    (一) 又好又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途径  41-42
    (二) 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之源  42-43
  二、政治方面: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43-45
    (一) 民主法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43-44
    (二)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44-45
  三、社会方面: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45-46
    (一) 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45-46
    (二) 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  46
  四、文化方面:诚信友爱,多元宽容  46-49
    (一)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准则  46-48
    (二) 多元宽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48-49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49-65
  一、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视角构筑合理的政治生态体系  49-52
    (一)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即统治与治理  49-50
    (二) 社会与市场的关系:即公平与效率  50-51
    (三)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即私与公  51-52
  二、转变发展方式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2-55
    (一) 以改革和发展为主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2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52-54
    (三) 缩小城乡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4-55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5-58
    (一)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党的执政方式转变  56
    (二) 注重制度创新,健全党的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  56-57
    (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取得执政合法性的源泉  57-58
  四、缔造公正合理的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  58-62
    (一) 建设服务型政府  58-60
    (二)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60-61
    (三)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61-62
  五、构筑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62-65
    (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2-63
    (二) 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63-64
    (三) 推动和谐文化创建活动  64-65
结束语  65-68
参考文献  68-71
后记  71-72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5.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6.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7.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8.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9.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0.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D61
  12.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3.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1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5.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16.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17.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18. 法院涉诉信访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926.2
  19. 意见领袖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G206
  20. JD水泥集中采购和供应系统优化研究,F426.71
  21.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传媒研究,G21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